![]() 萧云儒老师写完一幅字,喜欢给朋友念念内容——因为他爱书法,又是文学艺术评论家 (摄影 程 翔) ![]() 陕西文联原副主席、著名文艺评论家萧云儒老师(中)为书画家夏云飞(左)题字 (摄影 程 翔) ![]() 中国国画院名誉院长、著名书画家胡西铭老师为三原、泾阳等书画爱好者作画并赠送画册 (摄影 程 翔) ![]() 早闻胡老师大名,我第一次欣赏胡西铭老师画的葡萄(摄影 程 翔) ![]() 兰州军区联勤部原部长、兰州军区将军书画院院长樊根源将军挥毫泼墨 (摄影 程 翔) ![]() 观政(右)忙于迎来送往 (摄影 程 翔) 在人群涌动的小城中,常常出现非凡的身影。我写的《雨中,撑一把老式伞》被好几家报刊发表,内容是贾平凹老师到访陕西三原。2011年4月27日这一天,三原县又出现文化艺术名家,他们是陕西省文联原副主席、著名文艺评论家萧云儒老师,中国国画院名誉院长、著名书画家胡西铭老师,兰州军区联勤部原部长、兰州军区将军书画院院长樊根源将军。我是三原文化艺术的活跃分子之一,但程翔也只是“一个机位”,若像央视、凤凰卫视拥有“多部机位”的话,可以记录小城三原在同一个时空中,同时接纳很多很多重量级人物的全息画面。
“程兄,名家和将军在东一路夏云飞画廊动笔了,请你出山。”观政在西安给我打电话,赶到三原后又给我下了一道命令。小时候看《水浒传》就想当一百单八将之一,对于从小体育比女孩子都差的我来说,一百单八将已经超出武术的范围,意识是“一百单八将” 就是能人的符号。我若是一百单八将的一员,还愁与能人、名人无缘?我跟爱写小说的朋友常说:“无巧不成书,我发现真实的故事往往比小说还巧那。”1984年,我从部队退伍回到陕西三原,从小爱写写画画的我听人说三原有位爱写文章的人叫王观胜,写了一篇短篇小说《猎户星座》一炮打响,被调到省作协当上了一名职业作家。人与人的审美意识有别,有人以貌取人,而我的观念是真正有魅力的男爷们必须有思想、有本事——王观胜老师是我认识的三原人中有男爷们魅力的这种人。 不争不抢的我,刚刚从三原税务局调到三原县工人俱乐部时,被分到三楼最西头的宿办合一的房子上班。没人爱登高层,更忍受不了西晒,但我挺乐意的,因为王观胜老师曾在这里住过,而且就在这个小套间,王老师完成了代表作《猎户星座》。这间宿办合一的房子就是好,不仅有灵气,还安静,我就在王观胜老师住过的房子坚持写《程翔日记》,写诗作画,后来就用这房子当洞房娶妻生子。这栋楼还在,这间房子还在——应该保存下来——或许将来会叫“王观胜故居”,或许叫“程翔故居”。目前的我还是草根人物,王观胜老师算是从三原本土走出去的名作家,他曾担任陕西文学院院长哩。 那都是上个世纪的事了,我从离开三原县总工会工人俱乐部到县委报社工作近二十年了,小城故事多,故事把时空、把动植物们连成线线,串成项链,王观胜老师的胞弟王观政也调到县总工会工作。哥哥观胜是北方的汉子,是习惯沉思的作家;弟弟观政是帅哥,酷视奶油小生。在人们的感觉中,观政是精明强干的热情人,但好像没成型——观政在等待什么,等待一个开明、开放的时代来塑造他!好险哪,早一点太难太难,晚一点就没戏了!之前,观政做过多种尝试,都觉得不到位,冥冥之中,观政在急匆匆中等待着……不仅仅只是观政一个人等待着,各行各业的人们在奋斗中等待着!年轻人在奋斗中期盼、等待着更多的机运,更适合于自己个性的职业和宽广的发展空间;中老年人也希望路子越宽越好,不要让才能和资源白白浪费掉;艺术家和艺术爱好者不单单满足拥有独立思考和自由创作的空间,还盼望社会立即将文化艺[FS:PAGE]术市场的平台建立在城市和乡村,建立在你我他之间!天天忙于赚钱的大小老板也在盼望,物质与精神能不能合璧,文化艺术能不能早点走近企业家的生活之中,能不能走进生意人的心灵。中国古人有古人的活法,现代的中国人不太了解西方人的活法。像西班牙的大画家毕加索,天天像个大男孩似的只想着画呀画呀,天天不愁吃不愁喝不愁钱——有经纪人呀,经纪人既是老板又是画家的管家、朋友、桥梁。 我在好几篇文章中多次呼吁,当下的中国,不缺文学艺术家,而是缺少为文学艺术家服务的文化经纪人!三原县、西安市、陕西省、全中国要将文化当成产业,急需并长期需要为文学艺术家搭桥的文化经纪人!——终于等到王观政兄弟登场了!才短短两三年的功夫,观政兄弟换了小车,雇了秘书,在西安注册“中国西部名流”网站,印刷8期由陕西省书协主席雷珍民题写报头的《中国西部名流》报,还出版书画册,成立了中国西部名流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并担任主任、总编,组织书画名家深处部队、企业和基层慰问,赴甘肃、青海、新疆等地采风。是踩着哥哥观胜的肩膀步入文化圈?这不假,这说明观政正在启用身边的人文资源。我在写给《文化艺术报》总编陈若星大姐的一封信中写道:“好多人的博客主要是记录、表现自我,点击‘若星博客’和‘程翔新闻博客’,好像是古都西安、古城三原的文化网站,当然是义务的发自内心的。”我的爱好和本行该是写写画画,搞媒体这一行太辛苦,但忙碌中有乐趣儿,因为媒体是社会各界的信息网,媒体人也就是用信息架桥的人,为他人作嫁衣的人。人类社会和大自然是系统生命,系统生命中一环套着一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利互存,不仅记者是人们传递信息,传递情感的桥梁;文化经纪人更是文学艺术家与社会与经济桥梁;这个物质是哪个物质的桥梁;这个人一定是那个人的桥梁。 陕西省现存最完整的古代石拱桥——三原古龙桥,是桥梁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龙桥,亦称三眼桥,建造在三原县南北二城之间的清峪河上,是一座三孔石拱桥。明朝工部尚书温纯倡导集资建造。明代万历十九年(公元1591年)破土动工,万历三十年,历时十二年之久的龙桥工程始告竣工。古今三原人以三原龙桥为荣,以为社会为他人当桥梁为荣!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13 14:07 , Processed in 0.076025 second(s), 4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