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1年5月6日、7日,集众多蜀地绝活儿于一身的川剧《金子》在洛阳歌剧院上演,市民欣赏到蜀中绝活儿的独特魅力。与此同时,与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同步进行的文化部举办的首届优秀保留剧目大奖作品洛阳展演月活动也圆满落幕。 ■笑声——被川剧幽默逗乐。川剧《金子》改编自曹禺先生的名作《原野》,自1997年公演以来,已经在国内外演出近四百场,虽然是地方剧种,却能让各地的观众都能欣赏到其中的魅力,其鲜活的语言,幽默的台词,更是让很多观众难忘。当晚的演出中,观众也不时被剧中台词逗乐。开演不久,沈铁梅扮演的金子一句台词“我不是金子,是银子”,就引发了观众席第一次笑声;金子的婆婆焦母出现后,因不满儿媳,对儿子说:“真感情要命,假感情要钱。”再次引发众观众的笑声。而如此鲜活的语言,此后还不时出现,“男人越娶越害怕,女人越嫁越胆大”等台词,让观众席笑 声不断。 ■掌声——被沈铁梅唱腔折服。剧中金子的扮演者是国家一级演员、两届梅花奖的获得者沈铁梅,她的表演细致入微,功底之深难以言表,加上温柔的笑容和优雅的肢体语言,举手投足间闪烁着艺术的天份,把金子演的妩媚动人,感染力十足。她13岁从艺,15岁上台演出至今,舞台可谓是她的第二生命,同时也是她相伴终生的爱人。她把全部身心投入进来,嫁给了川剧,嫁给了舞台。沈铁梅曾二度获得戏剧梅花奖,其中一次就是凭借在《金子》里面的精彩表演和独特唱腔。当晚的演出中,无论是跟懦弱丈夫的刁难撒娇,还是遇到旧情郎后纠结的如泣如诉,都让观众为之心动,沈铁梅婉转的唱腔也让观众们送上持久的掌声。 ■红花还靠绿叶扶。《金子》一台剧,只有六个演员,除了沈铁梅扮演的金子外,其他五位来自重庆川剧院的演员们的表演也非常出色,他们的演出也得到了众多观众的认可,两个小时的演出结束后,现场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焦母的扮演者陈雪从3岁起就在舞台上“跑”,7岁就开始挣工资了。舞台上她恶毒可恨,刁钻刻薄,把旧时的恶婆婆饰演得极富个性色彩。焦母双目失明,凭借感觉和听力去交流,表演中她的眉、眼、耳、目、口、鼻、身、发、步都在做着细微的表述。常五的扮演者罗吉龙老师,虽然戏份不多,但每一次出场都很认真独特,表演到位,唱腔、念白清晰,把戏曲丑角演得惟妙惟肖,恰到好处。白傻子的扮演者刘树德老师,把傻子演得活灵活现,那面部歪斜,腿、脚、手都在抽搐,活脱脱就是一个智障儿童的身体再现,其实他本人是一位须生演员,这是大反串。大星的扮演者张建平,把一个丈夫的软弱、爱恨两难、仇少情多的懦夫形象表现出来,剧中他还运用了川剧的变脸,博得观众的喜爱。仇虎的扮演者赵勇,剧中是个敢爱敢恨的血性男儿,他的表演有棱有角,做派、武打彰显功底,一个历经磨难、饱受风霜的江湖侠客,眉宇间流露着复仇凶光的彪形大汉,但面对金子时,又显现 出含而不露的似水柔情。 ■绝活:神奇的“变脸”是该剧亮点 除了能唤起观众对人性的思索外,变脸等巴蜀传统绝活也是一大亮点。此次上演的《金子》,剧中也加入了变脸等许多蜀地绝活儿。另外,除了“变脸”,剧中还隐含了藏刀、踢褶子、摔僵尸等蜀地绝活儿,市民在看戏的同时,近距离感受蜀地独特的艺术风采。 新闻链接:文化部举办的首届优秀保留剧目大奖作品洛阳展演月活动,为赴洛赏花的游客奉上一道精美绝伦的梨园大餐。 此项活动由文化部主办,洛阳市人民政府和河南省文化厅共同承办。参加此次展演的是获得文化部首届优秀保留剧目大奖作品的其中8部作品,分别是辽宁人民艺术剧院的话剧《父亲》、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的越剧《五女拜寿》、甘肃省歌舞剧院的舞剧《丝路花雨》、福建省泉州市木偶剧团的木偶剧《火焰山》、兰州大剧院的舞剧《大梦敦煌》、北京京剧院的京剧《三打陶三春》、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的儿童剧《马兰花》、重庆市川剧院的川剧《金子》等。 以上8台剧目于4月4日―5月7日在洛阳歌剧院进行专场演出,每台剧目至少演出两场,共在洛阳演出21场。演出剧种多样, 题材丰富,且均为首次在洛演出。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粤公网安备44049002001081号 )
GMT+8, 2025-8-26 00:44 , Processed in 0.01942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