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理发师与书法桌

2011-5-10 11:28| 发布者:| 查看:1069| 评论:0|原作者:程 翔|来自:中国摄影在线 签约摄影师

 
1王师傅的“康民理发店”与他给人打工的丰原街“时代理发店”也就几十米远,但对王师傅来说,这短短的距离就是一场不小的革命啊!(摄影 程 翔)
 
2不容易呀,年过半百的人,离开国营老理发店后,终于在南三巷18号自己的家另起炉灶 (摄影 程 翔)
 
 3 王康民师傅1954年7月28日出生于陕西省长安县引镇(引驾逥)侯官寨村,年轻时当过泥瓦匠,来到三原县曾在盐店街国营理发店当学徒。(摄影 程 翔)
 
4不宽敞的屋里架着理发椅,旁边还摆着一只小方桌……(摄影 程 翔)
 
 5是王师傅自己动手做的简易书法桌。(摄影 程 翔)
 
6 有顾客的时候,王师傅忙着理发;没顾客的时候,王师傅蹲在书法桌旁练毛笔字。(摄影 程 翔)
 
7“爷爷,爷爷,姐姐想吃冰棍儿……” 王师傅的外孙女领着小姐姐像小燕子似的跑进理发店。王师傅给两个姑娘一人发了一块钱。(摄影 程 翔)

8王康民师傅的书法
 

那天下班,经过丰原街,有人递给我一张名片,仔细一看熟悉的面孔——理发师王师傅。我见过许多名人,接过太多的名片,但王师傅这张名片却是自制的。不容易呀,年过半百的人,离开国营老理发店后,又给私有理发店打工,终于在南三巷18号自己的家另起炉灶,他的“康民理发店”与他给人打工的丰原街“时代理发店”也就几十米远,但对王师傅来说,这短短的距离就是一场不小的革命啊!

我和许多男爷们一样,习惯在一家澡堂洗澡,习惯认准一位理发师理发,尽管街道上增加了崭新的理发店,每每头发给我发警报的时候,我习惯去“康民理发店”。“肉价又涨了……”这不是记者采访,也不是领导慰问,我靠在理发店的椅子上,跟王师傅闲聊。“不买,不买,啥涨价,老伴就不买啥……” 王师傅边给我剃着头边说。“巷子通了天燃气,冬天没装暖气?”“听说装一套烧天燃气的暖气,得花一万多元——咱装不起。”

时间长了,了解一些王师傅的情况。王康民师傅1954年7月28日出生于陕西省长安县引镇(引驾逥)侯官寨村,年轻时当过泥瓦匠,来到三原县曾在盐店街国营理发店当学徒。记得1967年,母亲带着我和妹妹从部队回到三原,姥姥、母亲曾领我进国营理发店理发。我最怕排队,因为一旦轮到我了,姥姥或母亲往往还没从街道转回到理发店,穷人家的孩子身上是不装钱的。“那时候,三原国营理发店有三个分店。” 王师傅给我解释。王师傅的两个女儿都出嫁了,小女、小女婿和老两口一起过着那。“家里还有没有地了?”“村里把地都卖了,只给分了盖这房的庄基地。”“就靠手艺养活全家,一个月有……”“好了一千来元。”

少年时代的我,与我们一个部队家属楼的辛贵贤阿姨跟我说过:“小翔爱写作,将来想当作家,就得时刻关心老百姓的生活。” 王师傅真不容易呀,钱不值钱的现在,一家老小就靠他手中的理发推子艰辛生存!王师傅的理发店是由厨房改造的,不宽敞的屋里架着理发椅,旁边还摆着一只小方桌,是王师傅自己动手做的简易书法桌。有顾客的时候,王师傅忙着理发;没顾客的的时候,王师傅蹲在书法桌旁练毛笔字。书法桌上摆着东晋王羲之、王献之,唐代颜真卿、柳公权,元代赵孟頫的字帖,少不了于右任的《标准草书》。了解三原的人,都知道三原出了个书法大师于右任,2009年,三原被中国书协授予中国书法之乡的殊荣。有人夸张地说,在三原大街上扫地的人都会在地上写大字。我从部队回到三原近三十年了,也爱上了书法,周围爱好书法的人才太多了,理发师王康民爱写字,他们南三巷巷口有一位叫王鹰的书法老者,还是县委宣传部两位副部长[FS:PAGE]的书法老师那。

“爷爷,爷爷,姐姐想吃冰棍儿……” 王师傅的为孙女领着小姐姐像小燕子似的跑进理发店。王师傅给两个姑娘一人发了一块钱。“咋两个外孙女?”我问。原来王师傅的妻子也是勤俭持家的人,帮别人代了好些年孩子,给家里增加一点补贴。“孩子亲着那,长大了,回到父母家了,每个礼拜天还来看爷爷奶奶。” 王师傅乐呵呵的。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13 18:17 , Processed in 0.076457 second(s), 4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