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共勉心对问

2011-5-17 11:50| 发布者:| 查看:1080| 评论:0|原作者:程 翔|来自:中国摄影在线 签约摄影师

 
1我迎了上去,近视的我判断肯定是陈兄,是他   (摄影  程 氢)
 
2我总以为陈继生兄(右)和吴志宏兄一样高,没想到陈比吴高,跟南方人比,算是瘦高个儿。(摄影  程 氢)
 
3陈兄和嫂子在皇城根下乾隆御题“皇饭儿”的王润兴酒楼设宴,这时候才知道,陈兄住在吴山脚下的老街上 (摄影   程 翔)
 
4陈继生(右一)、陈嫂(右二)与程翔(前排左一)、王新菊(左二)夫妇在雷峰塔合影 (摄影  程 氢)5从小喜爱文学艺术的我,觉得用艺术的形式再现西湖是多余的(摄影  程 氢)
 
6陈继生兄现在是工商局上城分局主任科员,不仅编辑了书籍,发表了许多文学作品,楷书写得好漂亮 (摄影   程 翔)
 
7陈继生主编的《情系平山》  (摄影   程 翔)
 
 
一、南 北 传 书

南北传书三十载,

但未谋面人称奇;

只道灵犀一点通,

来年相聚话东篱。

 

2009年5月29日,浙江省杭州市的陈继生兄用手机发给陕西省三原县程翔弟的短诗。

南国仁兄陈继生,

温文尔雅著美文;

鸿雁传书三十载,

君子共勉心对问。

 

2009年5月29日,陕西省三原县程翔弟寄给浙江省杭州市陈继生兄的一幅书法。

一次,长篇历史小说《大秦帝国》的作者孙皓晖,从海南回到老家三原,我握着孙老师的手说:“您和陈丹青都有辞职的胆略,朋友们公认为有气节的现代中国文人的代表——有一点咱俩算是一伙的,都在构建文字的万里长城,您的文学作品和《程翔日记》都过千万字了。”

从小爱写写画画的我,没想到以日记的形式去争创世界吉尼斯记录;人到中年的时候,没想到《程翔日记》会成为我的特色,成为我生命中的奇迹之一。从1976年到现在,养成每天写日记的习惯,36年来,共写了92本日记。对我是一种爱好,是一种修炼,是心灵的交响曲,是个人版本的“史记”,以点代面地见证历史,记录了生活。我得感谢吴志洪兄,36年前,他曾在新疆哈密柳树泉空军第八航空学校一团外场机务大队一中队当无线电师,我父亲程占彪在八航校一团担任团参谋长、副团长,我那,当年是部队子校的中学生。吴志洪兄算是杭州兵中的佼佼者,不仅钻研理科也搞过文艺创作,他永远是那种爱学习,爱创作,爱鼓励周围亲朋积极向上的人,他不仅仅支持我写日记,还给我介绍了一位爱好文学的小学时候的同学陈继生兄,陈兄那时在浙江省余杭县平山农场上山下乡。至今,我依然珍藏着南国陈继生兄三十年来给我写的信件。

二、情 系 平 山

与我刚刚相识的朋友,很难一下子猜中我的老家,我出生于陕西省三原县,一岁后,母亲郝惠云抱着我到东北的空军航校找我当飞行员的父亲去啦。从此,我在机场成长,从辽宁锦州的空军第三航校,到河北涿州的六航校、黑龙江双城的机场,1966年,转到西北新疆哈密柳树泉空军第八航校。1984年,我退伍回到外婆郑南霞的老家陕西三原。我的祖籍在内蒙古武川县——地道的北方汉!

未见过大海的北方佬与“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老兄通了三十年的信,算是一种平衡。当我收到陈继生兄从杭州寄来的由他主编的《情系平山》一书时,我心里说,情系平山的不仅仅是在平山生活过的人,远在千里之外的我也情系平山,从中可以寻找陈兄的足迹,从中可以吸纳南国的气息。

“七十年代初叶,响应上山下乡号召,来到群山翠围的平山农场。那日子自然十分艰难的,但随着岁月的推移,苦味渐渐消失,留下来的是淡淡的甘甜。”(录《情系平山》第75页《小溪的记忆》)继生兄是把苦难写得很甜的作家。中国这么大,南北[FS:PAGE]地理风水差异大,但是历史、政治背景极其相似。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我国内忧外患,党中央发出“全党动手,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指示,全国许多城市包括杭州市动员一部分机关干部、工厂、企事业职工和街道居民创办农场;接着,国家又号召广大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这个运动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当时在全世界中国是失业率最高的国家之一!1970年,陈继生兄从杭州市到余杭县平山农场的兵团一营二连一排务农,先后在场茶厂、机修厂、糖厂当机修工。8年后,我高中毕业,到新疆哈密柳树泉农场三大队二小队下乡。当年,继生兄等368名杭州知青与数千名农场队员会师,而我与张学武两人到维吾尔、回、汉三个民族合为一体的村子下乡,创造了系列纪录,一是下乡人数最少的纪录,二是我和张学武一定是柳树泉农场最后一批下乡知青,或许,还是中国最后一批下乡知青。

社会上,描写爱情、凶杀的小说、影视形形色色,歌颂君子之交的文学艺术作品少之又少。在广袤的新疆东疆柳树泉农场的沙滩上,在南疆库尔勒孔雀河畔,在北疆天山深处墨绿色的松柏中,我常常收到陈继生兄从山峦起伏、谷垄穿梭、稻花清香、竹林婆娑、炊烟袅袅的南国寄来的信件,主要内容是谈文学创作。从字里行间,得知陈兄是一位文气的南方才子,而且谦虚谨慎。三十多年过去了,拜读《情系平山》才知道,继生兄原来还是救人英雄。“忘不了那个1971年的‘双抢’,这里曾经发生过一起触电救人的英雄事件。我们中的当事人找到了当时的田畈,颇为激动地回忆起当年的情景,联想起那年连队表演的群口词《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人最勇敢》:

事情发生在8月6日的傍晚,

‘双抢’战士不怕疲劳、连续作战。

‘啊哟’只听一声惊呼,

挑秧的同志不幸触电,跌倒在田埂下,

‘赶快救人!’时间就是生命,呼叫就是命令。

班长张治平、共青团员沈永康、新战士陈继生,

迎着危险,疾奔过去。

整个抢救过程大致如下:张治平、沈永康抢先一步,把触在挑秧同志身上的电线挑开,不料电线反弹击中沈永康,在旁的陈继生再上去挑开沈永康手臂上的电线。接着宋德明等人背起受伤的同志奔向卫生所。在当时浙江生产建设兵团所在四团的报道上,被誉为‘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毛泽东思想胜利凯歌!’”(录《情系平山》第266页《岁月如歌,情怀依旧》)

男孩子可能都有当英雄的天性和心理,反正我小时候幻想过如何救人的情景,可惜没这机会。那天,跟家人聊天时,我忽然想起自己实际救过一次人,这人就是我儿子蒙蒙。蒙蒙三四岁的时候,带他到三原驻空军导弹学院游泳。我坐在泳池边望着深水区,无意中发现塑料救生圈上的蒙蒙不见影子了,我一个猛子扎到水中把儿子托起来——因为是救自己的儿子,当记者的我没有被媒体推举为英雄人物。后来我想起“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不管是救了谁,不管出名不出名,总算是做过积德的好事吧。救过同事的继生兄和救过儿子的我,该有同样的福分。

继生兄主编的《情系平山》这本书,记录着一大批老知青的青春年华,见证着中国一段特殊的历史,也是继生兄等一大批老知青秋天的果实。本书编辑70多位场友的100余篇文章和珍贵的图片,是群体的纪实文学集,是知青家谱,是知青志书,应该被划为中国知青系列丛书之一。

三、西 湖 相 逢

杭州市惠民路上,陈继生兄穿着一件淡黄色的休闲衣,双手举着伞跑过来,我迎了上去,近视的我判断肯定是陈兄,是他,我总以为他和吴志宏兄一样高,没想到陈比吴高,跟南方人比,算是瘦高个儿。小妹程氢用她的小傻瓜拍着我们兄弟俩,天天拍别人的我,终于成为新闻人物——业余摄影人,用业余相机拍着专业影人。

我在《程翔日记》中写过,2010年10月分来上海,最大的心愿是看看小妹[FS:PAGE]上海的家,看望吴志洪兄和陈继生兄,解解通了三十多年信未谋过面的心病。是打着看世博的旗号来上海的,看世博、拍世博反而成为配角。2010年10月24日上午9点,乘在东航当机长的妹夫德兴的车从上海出发,上午11点到杭州市。陈兄和嫂子在皇城根下乾隆御题“皇饭儿”的王润兴酒楼设宴,这时候才知道,陈兄住在吴山脚下的老街上,陈兄的父亲曾担任杭州市制药厂的厂长。吴志洪兄一家三口都来陪同我们,吴嫂和陈嫂争着抢着买单的镜头如此童话般的可爱!陈兄主动带我们去他家里。陈兄为我来访做了精心准备,给我赠送了一幅他的老师杨济川先生的墨宝,老师的一套书法作品集,陈兄个人的楷书。这之前,在院子里见到正赶往大学的宝贝千斤女儿。性格本来开朗的我,有一肚子话要与陈兄倾诉的我,人到中年的我,真的见到吴兄、陈兄又不知怎么说,双眼噙着泪花。好啊,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继生兄终于回到杭州市,而且安排在工商局工作,曾担任过所长,现在是工商局上城分局主任科员,不仅编辑了书籍,发表了许多文学作品,楷书写得好漂亮;好啊,志洪兄,从新疆八航校考取西安空军工程大学,后来从北京转业回到杭州市,不仅出了科研著作还申请到好几项专利,创办了杭州能镁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我和妹妹小时候,有一年,父亲从杭州疗养回到新疆柳树泉,带回来一盒龙井茶,小铁盒四面印着西湖风景照片,前景开放着湖泊中的荷花,背景可能就是漂亮的雷峰塔。母亲和我们都喜爱这个茶盒,常年把它当成装饰品摆在桌子上。就这样,身在新疆干燥地区,湿润的西湖美景伴随着我们一家人许多年。客随主便陈嫂驾车,带我们登上雷峰塔。现代的雷峰塔是双重建筑,古代的雷峰塔早已坍塌,重建的雷峰塔同时是古遗址的博物馆。新建的雷峰塔将雷峰塔的古遗址笼罩起来,既起到保护文物的作用,这之上重塑雷峰塔;建筑形式上采取外似古典,内是现代,形不失古代原貌,为了给游客提供方便,塔心和塔外安装了电梯。本打算拍了西湖的外景就得了,或许能拍着母亲保存的那只盒子上西湖的景象。陈兄领着北方来的老弟一行登到雷峰塔二层、三层,站在塔上欣赏细雨中的西湖。陈兄指着西湖:“到这里看……”。陈兄把西湖当成自己的家园,当成自己的杰作!从小喜爱文学艺术的我,觉得用艺术的形式再现西湖是多余的,是乏力的;这时候我又一次理解,为什么古今中外游人赏不尽西湖?因为西湖是一幅鲜活灵动的全景画卷。

我不再需要鼓励陈兄和我自己争当什么大作家、大书画家了。陈兄的身心早已进入淡泊名利、融与自然和谐的生态之中。老子云:“无为而不为”,就是最好的境界。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粤公网安备44049002001081号 )

GMT+8, 2025-8-25 12:56 , Processed in 0.02081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