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画虎——步入美术殿堂的魏永信

2011-5-29 17:02| 发布者:| 查看:3603| 评论:0|原作者:程 翔|来自:中国摄影在线 签约摄影师

河南省民权县北关镇王公庄村,被社会誉为“中国画虎第一村”,全村人靠画虎脱贫致富,形成绘画产业群,年销售上亿元。这位画友是陕西省三原县人叫魏永信,我亲眼目睹他靠画虎赚的钱,供养两个大学生,靠画虎赚的钱购买住房,靠画虎步入美术的殿堂。


 
魏永信凭着画虎赚的钱,供养两个大学生(摄影 程 翔)

 

魏永信的国画《听泉声》(摄影 程 翔)

 
魏永信的国画《雄视》 (摄影 程 翔)


 

 

 

 

 

一、 被中央“五七”艺术大学淘汰

人越穷,孩子越多。1954年9月9日,魏永信出生于陕西省三原县渠岸乡仁郝村(后改为大吉村)。他有四个姐姐、一个哥哥、一个妹妹和一个弟弟,魏永信排行老六。缺吃少穿的日月,父亲魏发祥,母亲张清荣,顾不得走进八个孩子的内心世界,从来不奢望穷家寒舍里,能蹦跶出什么艺术家。透过魏永信的眼光,看到的却是另一番神奇的图像。不是美梦吧?1975年,中央美术学院的画家张民生、李化吉等来到三原县招生。“为什么到小城招生?”我问。魏永信说:“人家先到咸阳市,听说三原是陕西省的文化大县。”三原自古地灵人杰,隋唐出了个大将军李靖,李靖可不得了,被后人演义成哪吒的父亲托塔天王;近代的书法大师于右任先生,每每挥毫泼墨,落款处总写着“三原于右任。”

魏永信记忆犹新:“我们是在城隍庙考的速写、素描和创作。我把招生简章背了好几遍:第一,必须是苦大仇深贫下中农的子女;第二,年龄在18岁至22岁;第三,未婚。当时不叫中央美术学院,上面印着中央‘五七’艺术大学,江青是名誉校长。”魏永信露出笑容:“县文化馆画画的老师孟兆廉、王成、张爱莲、王巨林都向我祝贺,因为我的专业成绩名列前茅。喜讯飞快传到村里村外,长者们竖起大拇指:“从小看到大,这娃眼头一直高,心劲儿大。”父亲魏发祥为永信收拾着行李,母亲张清荣为儿子煮熟了鸡蛋……

启程的新生中有徐木乡的李书安,大程镇的复员军人邱新良,渠岸乡秋阳村的朱大爱——怎么不见考得最好的魏永信?原来,学校从履历表中,看到这么两排字,魏永信的姑父是反革命分子;他舅舅参加过伪三青团。魏永信说:“还是太老实,假如不在表里填我的姑父和舅舅,或许我现在已经是中央美院的教授了。”魏家出身贫苦,但他的亲戚有成份不好的,一直影响着他们全家的命运。在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魏永信也只是沙漠中的一粒沙尘。

二、副业工兼进修生

一道道沟坎儿在前面等待着他,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魏永信,既使在最昏暗最艰苦的时候,他也无法彻底割舍心中的念头儿。1975年8月,他从乡下走进县城,到县饮食公司当了一名副业工。副业工就是现在的临时工,没有改变魏永信的农民身份。公司知道他爱画画,就让他布置商业橱窗,这多少跟画画有关。至今,魏永信认为,一生中做对了一件正确的事情,他也不知从哪里获得那么大的智慧,决定半工半读。从1977年至1979年三年间,一半时间在三原上班,抽出另一半时间,赴西安美术学院进修。当年的西安美院坐落在长安县兴国寺,那时,美院不收学费,只要你好学,就有好老师热情免费为你辅导。“我当时每月工资39元6角。多亏美院体育老师李志钊的引导,还有刘振奎老师的帮助,两位恩师都是咱老乡,李老是三原大程人,刘老是三原安乐人。画画的人都有习惯,画画的时候不喜欢有人打扰。刘振奎老师指着我,跟刘文西老师说:‘这是我乡下的亲戚,家穷,特痴迷画画……’刘文西老师答应留下我观摩。名师陈启南、江文湛、张立宪都给我指点过。刘振奎老师负责编辑《延安画刊》,我就在编辑部搭了一张铺”。

三、救 母

在美协、美院上班时的画家们,乘[FS:PAGE]的是国家的航空母舰,捧着铁饭碗儿;而普通一民的魏永信,漂浮在汪洋之中,伸手乱抓住一根木棒或一块木板。不提画什么画,连谋生都难上加难呀!1979年起,魏永信跟着泾阳剧团走南闯北,许多人羡慕戏里演的人物,也喜欢演戏的名角,可曾想到,唱戏的人是最苦的,台上是人,台下是鬼,时常露宿穷山僻壤。秦腔是陕西关中传统艺术,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三原、泾阳、长安一带,乃秦腔艺术的发祥地。虽然魏永信在剧团只是画画布景管管道具,但传统的民族文化潜移默化影响着他后来的中国画。

不是所有搞艺术的人都浪漫,1980年,经亲友说媒牵线,魏永信与临乡独李刘官贾村的王艳结婚。家庭的重担,逼迫魏永信朝亲戚借了七百元钱,买了一部二手120照相机,在县城油坊道开铺营业。租不起门面房,他自己设计一个铁棚子,既是摄影棚又是新婚的新房。谢天谢地,好不容易赚了七百元,正准备高高兴兴地给人还钱,忽闻母亲被诊断为食道癌。魏永信命苦,母亲比他更苦,既使再苦母亲咬紧牙关,坚决支持魏永信学这学那。人到中年的魏永信总结:“母亲生我养我,更是我人生中最最重要的导师,她要强上进的心,一直激励着我向前走,向前走”。世上的人都恐惧癌症,惟有魏永信相信一定能治好母亲的病。家里虽然兄弟姐妹多,乡下人什么苦都不怕,就怕没钱看病!魏永信把准备还人家的七百元钱全部掏出来,带着母亲四处求医。听说兴平县一个大厂子,一位医生能治癌症,胆大的他,等母亲打了一瓶吊针,带着重病中的母亲转了几次车,摸到兴平那个厂,一打听,医生到延安讲学去了。母亲张清荣无力地坐在台阶上,断断续续地说:“信儿,我昨晚做了一个梦,感到今天不会顺”。返回兴平火车站时,母亲已经挪不动脚步,这下急坏了魏永信,他见一个老汉赶着一辆马车,上前求情,善良纯朴的老汉把母子捎到车站。登上火车,车厢拥满了人,魏永信继续求情,好心人给她母亲让了一个座位。操劳一辈子的母亲,已经到了癌病晚期,吃一口,吐三口,数天未进食。火车在三原车站缓缓停下来,魏永信背着母亲,叫了一辆三轮车,母亲拒绝坐三轮车,她知道自己快不行了,尽量给儿子省点儿钱……没出半个月,母亲撒手人寰。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改善了,不仅能坐得起脚踏三轮车,常常有人乘出租车,可是我和许多从苦日子过来的人,依然有畏惧乘三轮乘出租车的心理障碍。

四、人的起点,往往是人的落脚点

活着的人,冥冥之中,是为了实现童年朦胧的意识。人的起点,往往是人的落脚点。几十年风风雨雨,魏永信对画画一直不死心,他曾领着工匠到华阴县等地搞装修,后来横下决心,杀一个回马枪,在三原县城东环路临街的东渠岸村办公楼二层,租了房子,和妻子办起书画装裱店,妻子王艳理解丈夫的心愿,她忙碌着为客户装裱着书画作品,自己尽量多干一点儿,给魏永信腾出画画的时间。

三原是文化大县,这文化涵盖着书画、文物、戏剧、民俗还有饮食文化。魏永信装裱店的斜对门“老黄家”饭店,集三原小吃为一体,如金钱油饼、泡儿油糕、疙瘩面等无不脍炙人口;还配有名特糕点,既可品尝,又可携带旅行或馈赠亲友。如蓼华糖、绿豆糕、核桃薄脆、什绵南糖等等。明正德年间(1506——1521),三原就有了以糯米为主要原料的蓼花糖。1900年8月14日,八国联军侵如北京,慈禧太后那拉氏,同帝避难,9月中旬到西安。从三原鲁桥镇孟店村嫁到泾阳安吴堡的周莹,为慈禧敬送蓼花糖并出银十万两。慈禧和光绪帝品尝了蓼花糖后,赞扬味美,从此外形如藕节、心似冰网,入口韧中有脆的蓼花糖被列为宫廷食品。慈禧诰封周氏为一品夫人,赐给御笔“护国夫人”金匾,并认周莹为义女。

一天 ,一位从广州慕名而来的客人,坐在“老黄家”品尝着三原的美味佳肴,边欣赏着墙壁上悬挂的一幅画。[FS:PAGE]中国东北老虎本属李白放荡不羁的风格,而中国的工笔画,细腻温柔颇象杜甫的诗篇。越看越耐人寻味,这幅《雄风》将美妙的线条融入起伏的画面之中。画家笔下玲珑剔透的墨色,将野兽的凶恶画成温纯天真善良的虎宝宝,人类似乎回归于和谐的原生态的大自然之中,而动物世界又被人格化。客人憋不住了,找到“老黄家”老板黄安荣。“你这幅画值多少钱,我想买下来”“多少钱都不卖,这是我们店的镇宅之宝”。北方民俗文化源远流长,有地位、有文化、有钱人家,常常在正堂挂起一幅上山虎或下山虎或群虎图,不完全是装饰房屋,重要的是为镇宅避邪。对中国人来说,百兽虎为王,反过来说唯有猛虎才能镇住宅,镇住堂,镇住店,镇住人心,借此保一方平安。“这幅画不能卖,但我可以给你介绍这位画家,他不在天边,就在眼前”。黄经理指着窗外:“他就在对门儿”。客人和两位从解放军艺术学院毕业的军旅画家,专程登门拜访正在作画的魏永信。独具慧眼的客人,原来是广州市翰林斋美术馆馆长陈康泽。陈康泽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后,下海承包广州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第二十九陆军纪念公园的展览馆,将展览馆设为美术馆。陈馆长当即聘请魏永信为美术馆特邀画家。2005年上半年,土生土长的魏永信潇洒洋火儿一回,奔赴广州,平生第一次当上职业画家。目前,魏永信画的老虎,六平方尺的价格是一两万元;四平方尺的价格是一万元左右,一年收入十几万元。凭着画虎赚的钱,在三原县城购买了房子;凭着画虎赚的钱,供养两个大学生,儿子魏晨东毕业于四川华西医科大学医药企业管理系;女儿魏小珏考取榆林学院外语系。魏永信的传略和作品《遥思》、《天伦之乐》与王西京、叶浓等名家的作品,共同编入《艺术与财富》画刊中;“《魏永信画集》面世”的消息,被省内外媒体报道,他的作品多次在全国书画大展和大赛中获奖,他的名字和画作载入《三原古今名人书画集》,魏永信还担任陕西书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三原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

这几年,魏永信把三原的装裱部改成画室,他让贤惠勤劳的妻子回家休息,自己天天以虎为伴。我算是魏兄的老画友,我说:“假如你当初考上中央美院,是一种风格;你从苦难中绕了一个大圈,回到画桌前,没有这一番曲曲折折,你的画可能只留下才气,缺少这么丰富的对生活对生命的体验”。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14 04:46 , Processed in 0.078376 second(s), 4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