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捕捉爱心——三原县关心下一代摄影大赛作品展观后联想

2011-5-29 17:09| 发布者:| 查看:2032| 评论:0|原作者:程 翔|来自:中国摄影在线 签约摄影师

 
1女子锣鼓队敲打起来,为三原县关心下一代摄影大赛作品展助威 (摄影   程 翔)
 
2咸阳市、三原县领导、县部局级干部和影友出席摄影展活动  (摄影   程 翔)
 
3三原县政协主席郭宝彦、县人大原副主任程晓茹(右)为获奖的青少年颁奖  (摄影   程 翔)
 
4咸阳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应志治(左二)、三原县领导上官亚强(中)、张肃(右一)、余天西(左二)、高秀臻(左一)参观摄影展 (摄影   程 翔 )
 
 
5《关爱》 (摄影 刘小宁)
 
6李俊抢拍的获得特等奖的《妈妈,我知道错了!》 (摄影 程 翔)
 
 
7《妈妈,我知道错了!》(摄影 李俊)
 
8《送行》(摄影 刘小宁)

 
9《小小艺术家》(摄影  信冬)
 
 
10中学生的作品参展 (摄影 程 翔)
11 雷国平和夫人与展出的作品《老骥伏枥》合影 (摄影 程 翔)
12摄影展在三原图书馆展出 (摄影 程 翔)

 

人性化的纪实片值得夸奖

“小宁,祝贺你啊——获奖了!” 和小宁举着相机忙着拍摄采访“陕西省三原县关心下一代摄影大赛作品展”,我扭过头递给小宁一句赞美。小宁边拍边乐呵呵地回我一句获奖感言:“没啥,是碰上的……”

作为单位上的“心理护士长”,我了解刘小宁,她是年轻的女记者,还是年轻的“军嫂”,爱人在部队上服役,女儿由她包干了。她和当大兵的另一半都是两栖人才,在三原广电局为电视做过节目,在三原新闻中心为报纸写了、拍了许多优秀稿件。和我算一伙的,不仅是同事、网友而且和我一样待人热情、谦和。小宁没想到她的摄影作品《关爱》被挂到展厅的“首席”位置,与调到咸阳市工作的李育蓉同时获得“特别关怀奖”。老传统思想的喜气融融的日子是“儿孙满堂”,自从实行了计划生育的国策,人们不敢奢望多子多孙的生活模式。万里挑一的事儿出现在眼前,三原县城关镇油坊道村四十一岁的妇女高新育生了三胞胎男婴。真让人惊喜呀,冷静下来又陷入苦恼,抚养三胞胎的昂贵费用愁坏了全家人。孩子的父母屈宝来、高新育平常靠摆小摊、蹬三轮为生。一家人挤在一间旧屋,还是高新育的父亲通过熟人租的房,房东十分同情他们,没收房租。千家万户的孩子盼着欢度“六一”,高新育、屈宝来夫妇却心急忙乱得不可开交,三胞胎真是心连着心,一个小宝贝感冒了,那两个小宝贝也跟着患病。三胞胎的病情惊动了三原县委书记刘涛等领导,领导关心爱护儿童,众人一起帮助孩子摆脱困境——记者刘小宁抓拍到这幅刘书记抱着可爱的小宝宝的镜头是纪实性的新闻片。

绘画与摄影比较,绘画的最大优势是主观性;摄影的最大优势是纪实性。因为我从小喜欢画画,后来又拿起了照相机,切身体会到绘画与摄影相似的地方太多,相异之处也明显。绘画与摄影都是静止的视觉艺术,它们跟音乐、声乐、舞蹈、文学等艺术一样,都是人类的心声。香港回归、“9·11”事件、98抗洪、中国第一个宇航员杨利伟登上太空、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象这样的片子,与真实的事件一样富有历史意义,记录并见证着“不可再生”的过去和现在。为什么世界摄影大奖的桂冠,多数都被一线的记者摘取,由此也体现纪实性摄影的魅力所在。

纪实性摄影的内涵与外延是丰富多彩的,像温家宝总理奔赴中国的灾区、日本的灾区慰问百姓,是人性化的政治篇,对影人而言拍下来的是人性化的政治片。从刘小宁这幅《关爱》的人性化的政治片中[FS:PAGE],可以看到中国高层领导和基层干部是保持一致的,亲民的思想和作风,永远受百姓拥护,应该是文明时代的主旋律。

有人问:“三原为什么自古是陕西的文化大县?”我心里明得像镜似的,若用简单的话一口气说出来,总觉得表不白道不清似的。是人杰地灵?这话可以用到任何一个地方。实际,任何一块宝地,都是一种综合,综合之中又有本土个性。三原乃关中的“白菜心”,她的历史、地理、人脉与帝王之都的咸阳、西安是息息相通的。天生爱好文化艺术的人以苦为乐,天真浪漫;有管理兴趣的年轻人可得明白,中国史、甚至世界史上的帝王将相大多是文才武略的“天子”。若无此概念,就算有机会戴上乌纱,这乌纱很容易被一阵轻风给吹丢了;或许你侥幸捂住了一辈子乌纱帽,但你的一生可不那么艺术。文化人的功劳是无法抹杀的,与此同时,像三原人唐朝卫国公李靖(公元571——649),被神话为哪吒的父亲“托塔天王”;明朝吏部尚书太子太保的王恕(1416—1508);明朝工部尚书温纯(1539—1607);民国时期的监察院院长、书法大师于右任等等为官一任的时候,都为三原文化、中国文化做出过贡献。通过历史的过滤、沉淀,爱民又爱文化的理念原来是中国优良传统的基因。古人没玩上摄影,那是因为照相机生产才有100多年的历史。2011年5月25日,三原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县教育局、县精神文明办和县新闻中心联合举办“三原县关心下一代摄影大赛作品展”,展览中有县领导刘涛、张肃、高秀臻等,部局领导谢甲午、孙书辉、李碧、王龙等的佳作。


拍身边熟悉的人是条经验


假如你想把某件事情做得光彩,就会琢磨窍门。我从小接受语文老师的教诲——“你想写好文章吗?想,就从你身边熟悉的人和事写起。”长寿的了不起的作家巴金的《家》、《春》、《秋》,就是写的自己、身边的亲友。不少刚刚爱好摄影的人,总以为穿着摄影背心、背起值钱的相机,跟着旅游的队伍,尽情地拍美如画的风景,这就是纯粹的摄影家。NO!这不能说不是一种摄影的方式,这只是单纯的一种,大自然、人生太丰富的东西等着你去拍那!

人,是一个很有趣的动物,在无际的宇宙空间渺小得可怜;在无意识的万物之中,他却拥有丰富的思想。从小爱探秘的我,终于顿悟渐悟了真谛,万物同源同根,同时万物又呈现着多样性。也就是说,万物有共性,一定又有个性;人有共性,一定又有个性;人与人是相通的、平等的、共性的,但每个人又是宇宙中的、社会中的唯一!影友们拿着小傻瓜、大傻瓜,影人的脑袋瓜绝不能傻,不能让人嫌摄影人没头脑、没知识、没文化的胡拍乱照。要把照相机当成你的眼睛,你的心灵透过眼睛观察、思考、记录大千世界。熟悉我的人,发现程翔先生很少外出跟着人群旅行,像康德似的舍不得离开小城。我也算了算自己在三原小城的优劣势,劣势是小城里大部分人的收入都不高,像我既要养家糊口,又要送儿子上大学,还偏偏爱上了“大美女”——文学、书画和得花钱购买系列设备的摄影;优势可不少,我和小城里的人都需要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我看到了灿烂夺目的文化艺术路线图,而且是三原特色、程翔特色的。假如你是《人民日报》社的总编,你有心无力将记者长期派送到每个乡村一线,而我正是常驻乡村的一线记者,我有太多的时间、机会深入下层百姓的生活之中,他们欢迎我这只大蝴蝶飞到乡村、飞进他们的心灵深处去采风。有这种想法的人不是太多,而是太少。我明白,既然造物者创生了环宇中唯一的我,我就该划出独特而璀璨的人生画卷!

小城里有大题材。2001年5月24日,我拍的新闻片《“复明一号”造福陕西》发表在《人民日报•海外版》第二版。香港回归以前的1995年底,由亚洲防盲基金会、香港盲人辅导会主办,香港知名人士何英杰先生慷慨解囊捐资港币30[FS:PAGE]0万元,在香港设计安装了首部流动眼科手术车“复明一号”,捐赠给陕西省。“复明一号”曾来三原县,为孤寡老人、孤儿和社会救济的贫困户的白内障患者做手术治疗,内地百姓感受着香港同胞的手足亲情。

2006年10月13日,我拍的片子《台胞向陕西于右任故居捐赠文物》在《人民日报•海外版》 第3版发表。台胞宋毓芳女士的丈夫孙志刚,生前和于右任先生是忘年之交,其长子孙尚斌赴台湾探亲期间,80多岁高龄原于右任先生的秘书许恒,将珍藏的于翁生前喜爱用的一只毛笔,委托宋女士和孙尚斌将此遗物带回故里,以实现于翁生前心归故乡的夙愿。这幅图片对台独分子是最好的驳斥,台湾与大陆同根同脉,血浓于水呀!

2010年2月22日,《人民日报•海外版》第八版发表我的摄影《寒假到图书馆看书》。这是一条线,从此,国家更重视为县城、乡村投入建设文化希望工程。

不少人想尽一切办法,甚至花钱、托人在中国一流媒体上冒尖,在这么个背景中,我怎么变成了“姜公钓鱼”,不用巴结任何人,没离开小城,作品却从首都北京漂游海外,相当于歌迷登上了中央电视台。我的体会,还是母亲生前要求我的那样扎扎实实从身边做起。我跟儿子说过大实话:“爸爸是用百分之九十九的失败,换取百分之一的成功。”从小有军营情节的我,当兵的时候没少给军队报刊投稿,绝多数石沉大海,退伍回到地方,觉得都没戏了,“两报一刊”之一的《解放军报》,登了程翔的摄影。不仅小城故事多,我们家也有故事。空军第八航空学院是培养优秀飞行员的摇篮。航天英雄杨利伟、一等功臣邱光华都在我父亲他们一团学过飞行,我父亲程占彪曾任一团参谋长、副团长。他的得意门生李占生是杨利伟他们一大队的大队长……星移斗转,沧海桑田。那天,转业到西安我父亲的战友、学员来三原县看望他,相见难别亦难,临别时,老飞行员梁军的妻子刘正莲抱着我父亲泣不成声,李占生等泪水洗面。这幅《泪别》的摄影发表在2008年9月18日,《解放军报》第七版,解了我的心病。2008年1月25日,新西兰国《东方时报》第263期c2版,发表我介绍父亲的文配图《中国空军培训过阿尔巴尼亚飞行学员》。

三原县关心下一代摄影大赛作品展展出的120多幅摄影,分为四个板块:少儿篇、成人篇、关怀关注篇、特邀篇。三原县影协会长宋克明、副会长谢兴卫和我的图片被摆到展厅中。像李俊抢拍的获得特等奖的《妈妈,我知道错了!》,雷国平的片子《老骥伏枥》,刘小宁的摄影《送行》等都把镜头对准身旁的人。我那,年龄渐渐大了,该给青少年当陪衬的绿叶了,有义务、有责任发现人才、推举人才、宣传人才。在基层不能像在大专院校那样当教授说教,这方面我开创了一套又一套随机应变的“露天影校”、“开玩笑似的讲座”、“一线演播室”、“哥们聊天”等积极、平等、随缘的摄影文化的普及工作,常常当起“影友博士”、“无冕之王”。 让我们用心灵、用双眼、用相机捕捉爱心吧。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14 03:50 , Processed in 0.083584 second(s), 4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