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民媒体人

2011-6-15 15:11| 发布者:| 查看:1386| 评论:0|原作者:程 翔|来自:中国摄影在线 签约摄影师

1给90多岁寿星书法家吴志宏先生拍照前,《书法报-老年书画》编辑部主任、陕西省白鹿书画院名誉院长亓宏刚为老人家系衣扣。 (摄影 程 翔)
2《书法报-老年书画》编辑部主任亓宏刚、陕西省白鹿书画院名誉院长与90多岁寿星书法家吴志宏先生 (摄影 程 翔)
3——90多岁寿星书法家吴志宏先生依然精神矍铄 (摄影 程 翔)
4(书法)1吴志宏(摄影 程 翔)
5(书法)2吴志宏(摄影 程 翔)
6(书法)3吴志宏(摄影 程 翔)
7(书法)4吴志宏(摄影 程 翔)
8陕西省白鹿书画院院长常万贤(右一)、副院长刘国胜(左),登门拜访寿星书法家吴志宏先生。 (摄影 程 翔)
9书画家、记者程翔(左)与吴志宏先生是忘年交,他母亲曾是吴老的学生。(摄影 常万贤)
10三原新龙桥 (摄影 程 翔)
11三原新龙桥碑文由知名书法家吴志宏先生书写 (摄影 程 翔)

这些年,中国的媒体越来越现代化了,与过去的区别是编辑、作者之间的书信少了,连国家级的报刊也很少给撰稿人寄样刊样报了。有两家报社,我一直想找机会夸一夸,既迅猛蓬勃地发展,又不失前辈编辑记者的优良传统,这就是《中国书画报》和《书法报》。常投稿又爱收藏的我,只要这两家报纸用了我的稿件,一定会寄报样。

那天,翻阅书法报社寄来的报纸,怎么,没见我的稿子?当我把报纸轻轻地放在桌子上时,熟悉的作品和文稿映入眼帘——2011年2月14日(总第156期)的《书法报•老年书画》头版整版发了我的稿件。编辑多用心,给王佑民的书法作品,加了苹果熟了的彩色背景。我采写的主人公王佑民和郝义川两位书法爱好者,是盛产苹果的陕西省三原县马额镇郝家村村民。《书法报》的编辑常常与作者联系,书信少了,网络、手机联系多了。2011年1月13日 10:40 (星期四),未曾谋面的编辑徐和勇,在电子邮箱中给我留言:

“程翔先生,您好!

我们对您发来的稿件中 ‘马额镇郝家村63岁的王佑民、65岁的郝义川,手捧着三原白鹿书画院院士证书时,好像自己在做美梦。从小就爱写写画画的王佑民和郝义川正赶上饥荒和文革,连饭都吃不饱,更买不起宣纸;这些年,马额的苹果卖得好了,也有机会涂涂抹抹了,他俩的书法作品还入选马额的书画展’。这段材料我们比较感兴趣,请您补充一些两位农民的学习书法和生活变化带来的的一些感受。另请提供两位,至少需王佑民先生作品的清晰图片。此致,岁安!书法报老年书画编辑部徐和勇。”

一张专业的书法报,包容着大思想、大爱心,不仅聚焦城市的名人名家,而且关心支持偏远乡村百姓的文化生活和精神世界。可贵的是媒体行业中品质优良的编辑记者不在是少数,《书法报•老年书画》编辑部同仁,拥有开明的、进步的、亲民的集体意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不单单指政治,一定包括社会各行各业。在基层机关报社工作近20年,我一直这样努力,《华商报》还没复刊的时候,我就将亲民为民服务的“法宝”献给大家。行动起来很困难,因为媒体是集体行为,不像独立思考、独立创作的文学艺术家,可以独立驾驭。媒体发展离不开经济基础,媒体本身也是一项文化产业,事实上,像《华商报》、《南方周末》、凤凰卫视等媒体,出自于民,服务于民,民众反过来托起得人心的媒体人,民众用各种方式养育着得人心的媒体;反之,就是无数惨痛的失败!亲民情感、亲民思想和亲民作风是文明社会的主流,也是中国媒体发展的方向。由此,和程翔一样的人们不在孤独,不用巴结人,不用花钱包装自己,只要一心一意爱百姓、爱事业,在花花世界的今天,依然可以体验、分享诗圣李白的诗话:“天生我[FS:PAGE]材必有用!”

“喂,程翔,《书法报》的亓宏刚来了,昨晚,我们谈到夜里1点多,他说又登了你一个版,还是头版……宏刚说他临走时批的,他刚刚升为老年书画版的编辑部主任。”三原白鹿书画院院长常万贤兄的电话。

“是报道盖保麟老师个人书展的事,徐编辑给我留信息了。”我说。

“宏刚是来采访西关吴志宏老师的,你有没有时间?我开车接你……”

小时候,我问过当飞行员的父亲:“中国为什么叫中国?是不是中国在地球的中间位置?”啥地方是每个人的中心?——你的家在哪里,哪里就是你的中心。很长很长一段时间,在我的概念里,陕西省三原县西关就是世界的中心,我刚刚出生,西关的外婆和母亲一直呵护着我。巧了,中国的大地原点就在离三原县10里路的永乐镇。我太熟悉三原西关了,1967年,我在书法大师于右任先生创办的西关民治小学读过小学二年级。后来知道,于右任故居紧挨着民治小学;我熟悉西关的人和事,听母亲说过,她在三原佛光小学(现中山街小学)上学时,吴志宏先生是他们的班主任。文化大革命时期,吴老挨批挨整,吃过不少苦;2011年6月13日,在西关,我第一次见到编辑部主任、我的网友亓宏刚先生。

“这时候,编辑部的人就能拿到这期新报,头版整版是你的……” 宏刚好像把武汉的编辑部拉进三原西关似的。宏刚真是年轻有为,是80后,比我年轻20多岁。我欢迎他,尊重他,因为大家一起做着有意义的事情,是真正的男人的事情。宏刚跟中国书法之乡的三原人亲,不完全因为书法,宏刚本来就是咱咸阳乾县人,在青海上大学的时候,学的是美术,和我同行。大学毕业后,在青海担任《好作文》杂志社编辑时,参与举办首届青海省青少年书画大赛并担任评委;2006年4月,在青海师范大学举办个人书画展;2007年5月,担任首届中国硬笔书法网络大赛评委,书画作品被广西百色学院等单位收藏;调到武汉《书法报》报社,如鱼得水,不仅被重用,采写编辑一批一批好稿件,还奔赴全国各地参与书画组织活动。年轻得志,身兼数职,现为中国艺术家新闻网总编辑、中国民族书画院副院长、文化部中国硬笔书法协会编辑出版委员会委员、湖北省民族书画院院长、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青海东方书画院副院长、陕西三秦书画研究院艺术顾问、陕西三原白鹿书画院名誉院长等。

在西关吴志宏先生家的院子里,为90多岁寿星书法家吴老拍照前,宏刚帮着老人家系衣扣,不是为我摆“模特儿”,我抓拍到我熟悉的镜头,1998年2月13日,温家宝总理来三原乡村看望乡亲们时,我拍到这样的镜头。中国人为有亲民总理而欢欣鼓舞;我为中国有亲民媒体人而觉得有希望!宏刚跟吴老家人、陪同采访的书法家常万贤、刘国胜和我说:“《书法报》已经形成传统,报社每年在全国寻找9位90岁以上的寿星书法家,把他们的作品推出去,在艺术上影响年轻人,还体现书法艺术能帮助人们延年益寿。副总理李岚清鼓励把这个栏目继续办下去。” 书画界都知道,国务院原副总理李岚清喜欢金石艺术。

我心想,算是宏刚找对人了,沧海桑田挥楷书,云蒸霞蔚嵯峨松,吴老,跨越几个朝代,楷书闻名遐迩。吴志宏先生是三原“国宝级”的人物,先生1921年生,陕西省三原人。系陕西省于右任书法学会会员,三原于右任书法学会顾问。工楷书,碑石书丹遍布各地。吴老书写的于右任修订本《朱子治家格言》,经陕西省旅游局、三原县文物旅游局编辑出版,由天马图书公司印刷发行。吴老书法和传略,编入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三原古今名人书画集》。

亓宏刚,三原乃至全国书友喜欢的记者、编辑,来去匆匆,他又要赴另一个采点。临走时,我都没来得及让他向徐和勇编辑带个好。想起来了,宏刚说过,徐编辑30来岁,是研究生。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粤公网安备44049002001081号 )

GMT+8, 2025-8-24 11:29 , Processed in 0.02154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