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烧钱,没钱途?风光摄影师姜平不赞成

2011-7-8 16:24| 发布者:| 查看:2912| 评论:0|来自:浙江摄影家协会

 参加完中国摄影出版社5月24日在杭州举办的十人影展,风光摄影师姜平第二天就要搭乘10点多的飞机赶往鄂尔多斯。这时距他离开北京的家,已经有20多天了。“人是为名所累,非为利。”姜平用他那典型的京腔和友人通电话。

  在电话中提及的另外一件事是要准备几袋子玉米,出去拍照的时候既可以做支托,又可以送给缺少粮食的当地部落,他们特别开心。上次姜平在非洲拍照的时候,花了200美金买玉米,这回一定要提前在国内准备好。搁下电话,送走前来切磋讨教的杭州本土摄影师李秋祥,姜平终于得空“对付”早就等在一旁准备采访的宣佳宁。当宣称“世界并不远”的杭州女孩宣佳宁面对同样满世界跑的风光摄影师姜平,两者的对话会碰撞出哪些火花呢?咱们拭目以待!


采访姜平

  谈风光摄影:贵在信念

  宣佳宁:您认为对于风光摄影最重要的是什么?

  姜平:最重要的是,从个人角度而言,要有自己的一个信念,而不是兴趣。信念很重要。兴趣是可以随时变的,今天我喜欢这个,明天我喜欢那个,肯定做不下去。我做了30年,是一种信念让我一趟趟地往这种地方跑。生活越来越好,这是一种寄托吧。

  宣佳宁:这次展览你的摄影理念是自然是人类之母,善待我们唯一的母亲吧!如何在你的摄影作品体现这个理念?

  姜平:我的照片给人的感觉非常美,是吧?很多人也在宣传这样的理念,但是可能角度不同。有些人是从环保,比如河流污染的警示作用去讲述的。我是从扬善的角度来看。我希望能唤起人们内心善良的东西。所以我基本是展示自然中最美的形态或者最美的瞬间。我觉得美好的事物更容易让人接受,可以被人欣赏。这是贯穿我所有作品的理念。但是这些也不是完全的唯美。美只是一方面。更多的是,我们人类为什么觉得唯美?因为我们看到的太少了,地球上太少了。

  宣佳宁:风光摄影不是简单的客观再现,如何在作品中传达融入更多的情感和思想?

  姜平:我觉得这个关键是对题材的把握能力。不能说所有的风光照片都赋予某种情感,这都是一种机遇和巧合。你得有这种意识,不一定每个摄影师拍的每张照片都有情感。包括我,一辈子能拍出几张大家公认的好的照片,就已经无憾了,画家也是。艺术这种东西很讲究灵感,不是说我每天想出照片就出照片,作家写作也是一样。巅峰一个时期,过了巅峰就慢慢萎缩了。所以我时时在不断地提醒我,我去了世界很多地方,看了很多事物 。我也会把这些东西变成自己的营养,充实自己。哪个时间爆发,就不一定了。

  彭娌娌:一个积累的过程。

  姜平:对。这个瞬间赶到这个题材,突然有种感悟,又赶上比较好的机遇,才把这种风光摄影体现到图片上。因为摄影和绘画不一样,绘画的艺术家还比较主动,摄影受到很多客观条件的限制,是比较被动的。不能特别刻意的去追求某种东西,往往都是水到渠成的。

  宣佳宁:你走过七大洲四大洋六十多个国家,你最喜欢的地方是哪里?

  姜平:非洲,非洲的动物。另外就是南极。

  宣佳宁:你多次去过北极,也去过南极,两极的最大区别是什么?南极有没有看到帝企鹅?

  姜平:南极和北极的区别蛮大,南极有大陆,北极是北平洋,冰的覆盖的层次也不一样。南极给人的感觉更加纯净,北极多少有些人的元素在里面。南极还没看到帝企鹅,我准备今年12月份专门去拍帝企鹅。我们平常看国家地理拍的帝企鹅,那是花挺大代价的。它一般固定生活在南极半岛的边上,能下海吃东西。地球上像帝企鹅这样稀少的物种还是比较多的,只是帝企鹅很好看,比较出名。

  宣佳宁: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去南北极,您觉得去那边需要注意些什么?

  姜平:中国人还比较少,我觉得没有想象的那么复杂,拍摄注意随机[FS:PAGE]应变。因为相对来讲,东西比较单调,比较干净、纯净,是一个白色的世界。企鹅、海豹、海象,没有任何压力。有些自然环境是有压力的,沙漠有生存的压力,高山会让你感到一丝恐惧。

  宣佳宁:在南极都是在船上拍吗?有没有住在南极大陆过?

  姜平:我第一次去的时候住过南极大陆,那次是受邀到中国的长城站,住那20多天,那时没有坐船去。但是各有利弊,坐船,可以走得很远。长城站那次,没有车,所以我经常一个人走两天、三天。

  我觉得拿起照相机,走进自然,你能感受到非常多奇妙的,非常多的不可预知的东西。
人文的东西我也喜欢,比如我这次的画册《面对面》,就是一本人物图集。现在我在拍一本水,水的东西太多,尤其是北方缺水,大量水的污染,水和人的关系,和自然的关系,水的画册的构思都想好了。我打算拍10年,第一张照片是联系一个妇产医院。因为婴儿出生后接触的都是水,要把他的身体洗干净。画册里的最后一张也是水,像印度的恒河,死后把尸体推到水中,所以人结束时也是水。

  谈旅游照片:行前做足功课

  宣佳宁:如何在平凡的场景中发掘不平凡的影像?在平常的拍摄中怎么去锻炼这种能力?

  姜平:对,这个问题也非常好。首先要多观察。因为摄影是用眼睛观察和思考的。首先是观察,作为一个摄影师,你要拍出与众不同的东西,很多时候要看到别人“看不见”、熟视无睹的风景,它可能被某种假象所包裹。摄影师要有自己独特的视角,从草中,从岩石中看到某种不一样的东西,或是某种东西深深刺激你。可能是形式上的东西,在感官上刺激你,然后你才有兴趣观察。

  宣佳宁:风光摄影对光的要求很高,很讲究拍摄时间,一般日出日落比较好,夜间的弱光环境也是很好的创作时间。但是出去旅游经常会碰到中午时候到达景点,对于顶光拍摄该如何处理,有什么好的建议?

  姜平:确实,旅行过程确实有身不由己的限制。我觉得你不能太特意地追求早晚的时间。不要受到这些局限,如果只有中午可以拍照片,那就拍中午的照片。比如放弃全景的拍摄,拍些细部,拍些近景,细腻的东西,避开光线的弱点。

  当然,如果你热心摄影的话,也可以做到,比如早点起来。我住所有的酒店,行李放下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先爬到酒店最高层。杭州的代表是什么?西子湖畔,春天的柳,夏天的荷,很多诗情画意的东西。但我拍的是一些平常人家,其实离开西湖,杭州和大部分城市都一样。


  宣佳宁:旅游途中由于时间有限,拍摄的照片经常容易有走马观花的感觉,如何在泛泛的旅游中拍摄到吸引人的照片,能打动人心灵的照片?

  姜平:很简单的一个办法是,在旅行之前做足功课。有可能看到哪些照片,明信片啊、画册啊。你照本宣科,拍出来的起码是张漂亮照片。更深一步,你可以换一个角度。很多事情是提前做好的。你可以拍方方面面的东西,照相机只是更好的工具,关键是你能发现的眼睛。

  宣佳宁:你现在还在用大画幅相机拍摄吧,在数码相机快速发展的今天,能否取代胶片相机?

  姜平:我有,因为他的拍摄效果和保色效果好。国家的影像资料还是用胶片的。现在打字很快,是不是还有很多人写毛笔字?我觉得除非停产,胶片作为艺术载体的形式存在这么多年,只要有需求,还是会有市场,只是价格要高一些。数码是大众的普及的,这个作为高端的。

  走向国际市场,姜平有一本帐

  宣佳宁:芬兰航空公司多次邀请你去北欧四国拍摄,你是如何把风光摄影照片走向世界的?老外为什么会选择一个中国摄影师的作品?

  姜平:我想这是个理念的问题。一开始他们没法接受,后来我就和他们讲,你在中国推广,因为文化的差异,你们欧洲人可能喜欢,但是外国人和中国人的欣赏习惯不[FS:PAGE]一样,我是用东方人的视角去看。芬兰打开一个突破口,接着就是挪威、丹麦、瑞典、冰岛,北欧四国之后,美国就国家旅游局开始找我了,接着是非洲旅游局,然后是亚洲的,什么印度、尼泊尔都来了。去年我做了一个印度尼西亚。

  那次还赶上一个6.1级地震。当时我住在香格里拉酒店,还没睡,屋子晃起来了,我本能的就从桌上抄起几瓶水,趴在床和玻璃之间。当时大概住5层楼,这个位置最容易施救。带一瓶水,起码我能坚持10天。所以我住任何酒店,先去考察紧急通道。我不会光看图,我要亲自走一遍。因为有时堵着门,堆着杂物。

  宣佳宁:很多人认为摄影是烧钱的行业,赚钱没出路,您做为一个自由摄影师,是如何经营的?

  姜平:我觉得这是个认识的问题。出画册大部分是要亏钱的,但是我出画册是赚钱的。我把事看得很清楚。我出画册一定看好了,我要干什么,目的非常明确。如果仅仅展示我的作品。为名,那无所谓,就送人了。想要获利,必须得畅销。而我走两种路。一、自己印精装版的,通过交际圈,把画册给一些企业,不打折,这是尊重。还要出简易版的,只卖70块钱,给一些定点单位的。我配了文字给出版社,拿版税就行了,够了。所以一定要打理好自己的一切,这是理财。还有家庭呢,常年往外跑,家里怎么办?去年带着爱人和孩子一起跑非洲,今年和夫人去南极。物质、精神都满足了。家人才会支持你到外面去啊!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粤公网安备44049002001081号 )

GMT+8, 2025-7-18 10:20 , Processed in 0.016494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