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因为姓名当中有一个“桐”字,所以就跟桐乡特别有缘吧!
2011年6月2日上午,笔者在桐乡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徐肖冰侯波少儿摄影艺术学校揭牌仪式活动中见到了专程从北京赶来的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张桐胜。在活动间隙,笔者就摄影、教育和艺术修养等相关话题与张桐胜进行了简短的对话。

张桐胜为徐肖冰侯波少儿摄影艺术学校题写了校名并亲自为学校揭牌 徐建荣摄
将摄影融入少儿素质教育是一件大好事
甲子:您是什么时候得知桐乡要建少儿摄影艺术学校的?
张桐胜:苏惠民老师给我打电话,希望我为这个学校题写校名,就是在那次电话上知道了这件事。
甲子:那您怎么看待这件事呢?
张桐胜:我当时听明白怎么一回事后,立即就表示,这是我们摄影界非常好的一件事。因为随着我们国家整个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影像文化在各行各业中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显著。而且,在中国,摄影发展越来越快,摄影队伍越来越庞大,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完全的读图时代。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如果离开了影像,那已经是无法想像的事了。所以现在加强影像文化的提高和普及是当务之急,可以说已经到了非常迫切的时候。在这样的背景下,将现代摄影文化从儿童抓起,将摄影融入少儿素质教育,是长远大计,也是中国摄影文化、摄影事业和摄影队伍发展的必然结果。桐乡率先创办少儿摄影艺术学校,也是顺理成章的,所以我认为是一件非常好的事,在全国是有示范性作用的。我相信,通过这个学校的创办,一定会对学生们的综合文化素质提升,对摄影专业文化人才的培养,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甲子:您刚才讲到从少儿的素质教育抓起很重要,那么从您的了解看,目前在全国范围内的少儿摄影教育普及是怎么一个状况呢?
张桐胜:我刚才讲了,桐乡率先抓少儿的摄影素质教育,在全国是有示范性的。现在从少儿、青年抓摄影普及工作,从中央到中摄协,都是非常重视的,而且也有具体的工作安排,但现在都还是刚刚开始。但随着今后的发展,推动这项普及工作的力度会越来越大,全国的素质教育肯定也会越办越好。
没有文化支撑,摄影的路走不远

张桐胜接受浙江摄影网甲子的专访 徐建荣摄
甲子:徐肖冰侯波少儿摄影艺术学校的校名是您题写的,看到这字,我们大家都觉得您不仅是位摄影家,而且您也应该是一位书法家。您对书法与摄影的关系怎么看。
张桐胜:摄影是一个最现代的艺术表现形式,属于现代的艺术手段。摄影在整个艺术门类里被定义为现代艺术和当代艺术范畴。但现在艺术的发展离不开深厚的文化底蕴作支撑,尤其在中国,如果没有文化支撑的话,摄影的路是走不远的。
比如说,我写一幅字,临摹一下兰亭集序,我就能够在兰亭集序里面了解到一千多年以前王羲之他们那个年代人的一种情怀、一种心智、一种智慧、一种对大自然的观察能力。你在这些字里面都能找得到,而且是非常的经典,非常的高深。他们那种观察力,他们那种才气,我们今天的人都赶不上。我曾专门到绍兴兰亭去考察,去感受他们的情怀,越感受,越让我们敬仰先人。
中学时代我是非常喜欢书法的,但后来摄影成为我的专业,就没有再往书法方向发展。但我对书法的兴趣从未减少,一直在关注,我平时看的最多的就是美术展和书法展,关注美术书法甚至远远超过了关注摄影,而我认为美术书法的修养对摄影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千万不要把摄影当成是如何掌握照相机技术和拍照技巧的问题,一定要多从其他门类的艺术中找感觉。比如,我到乌镇参观,就对他们的建筑文化特别感兴趣,要考察这个屋檐为什么向上翘,这个墙为什么朝那边斜,这就是文化。
如果说摄影与书法有联系的话,我可以这么说:摄影的功力在书法上,而书法的功力也同样在摄影上。
[FS:PAGE]
艺术成就跟用功密切相关
甲子:我还是想听听您对书法的进一步理解
张桐胜:我认为,书中有画,书中有章法,书中有构图,书中有对大自然形象的理解,书中有对哲学的领悟。如果一个写字的人,对这些东西不领悟,他是没有灵性的,他最多只是一个“字匠”。
有人说,书法是整个中国文化的最高境界,我赞同,应该说书法是中国文明的基础。咱们浙江书法的普及和书法的成就是很高的,为什么浙江人的书法好,艺术成就高,我觉得就是因为这个地区的文化基础好,文化沉淀深厚,为此,浙江人的起步就会不一样,眼力就会不一样,继而,因为普及做得好,后天就会更努力,更用功。当然,用功不一定能成功,但不用功肯定不能成功!有很多人非常用功,最后还是成了“字匠”,因为他们没有创新,没有自己的理解。而艺术家,比如启功,在最终离开人世前还坚持天天练字,每天下午3点开始练字,从未间断过,这就象杂技演员一样,每天要练功。因此,艺术成就跟用功是密切相关的。
艺术家要有对艺术的鉴别力
甲子:现在有些行为艺术被炒得沸沸扬扬,您怎么看这些问题?
张桐胜:行为艺术有很多背景条件,需要结合具体的情况来鉴别。但有些行为艺术虽然炒作很厉害,但我们应该有鉴别能力。比如,有些行为艺术必然会走向灭亡,有的在展览现场开枪的;还有在现场作爱的;还有杀死一头牛,钻进去,表现血淋淋的场面;还有叫阴书的,用女性生殖器现场写字。虽然这些都属于行为艺术,但这些东西会受到大部分有鉴别能力的艺术家批判的,没人对他的艺术结果感兴趣。
不过,现在还是有很多人在做类似的行为艺术。当今世界并不太平,有一份西方情报部门写的“艺术背后的阴谋”,其中就有一个观点,一发炮弹100万美金,如果用这100万美金,来影响中国的艺术界,可以“带走”不少学生或艺术家。法国有个当代艺术馆,各国馆都可以看,唯独中国那个馆没法看,血淋淋的,让你根本没办法承受,这就是西方对中国艺术界的歧视,但很多中国的艺术家就喜欢这些东西,因为可以卖钱嘛。我曾经带着一个美国朋友去参观一个艺术村,那里的一些画让这位美国艺术家看得瞠目结舌,他说你们中国人怎么敢这样画,我们美国人是不会也不敢这样画的。但他画了就有人买,虽然买了以后其实就被人家扔了,或者放到那些馆里,他们并不是欣赏你的艺术,而是他们有意用这种方式来取笑你、恶心你。所以作为真正从事艺术工作的人来讲,我们对艺术是需要有鉴别能力的。

张桐胜与孩子们合影 徐建荣摄
后记:
活动结束后,在工作午餐上,张桐胜副主席盛满一杯酒,感谢桐乡市委和实验小学对摄影普及工作所做的努力,他即兴发表的祝酒辞让人记忆深刻,我把这段祝酒辞作为本文的结尾。
桐乡创建了徐肖冰纪念馆,举办了徐肖冰杯摄影展,今天又创办了徐肖冰侯波少儿艺术学校,这不仅仅是桐乡的创举,就整个摄影文化而言,我觉得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摄影要发展,需要有人先走一步,做更有意义的事,我们摄影家协会也有这个义务,要考虑我们的老艺术家们将来在历史上的地位,不能忘记他们。不忘记的最好方法就是给他们建博物馆、建档案,让文化永久性的传承下来,让少儿接他们的班。像徐老和侯老,他们这一代人是平凡的,因为他们不是什么大领导,他们做的都是最平凡的事,拿着相机记录,但是他们记录的历史是不平凡的,百年过了以后,今天我们再看徐老、侯老的作品,再看很多老艺术家们的作品,那是极其伟大的。比如侯老的开国大典,任何语言,任何其他形式的言辞都无法代替他的历史价值,而且这种影响会越来越深远。再过几百年以后,他们会更加珍贵,而且是无可替代的,这就是摄影的伟大之处,这就是摄影对中国文化的贡献。所以,我们从关心老艺术家们的成就着眼,从培育少儿着手,这是很好的,浙江、桐乡这方面做得很成功,为此,我敬大家一杯酒!
张桐胜简介(摘自中国摄影家协会网):

男,汉族,1953年12月生,河北胜芳人,1972年12月参加工作,1976年10月入党,博士,教授。中国文联全委,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解放军摄影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对外友协理事,中俄友协文化合作委员会副主任,英国皇家摄影学会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宣传部高级记者,美国内申大学博士生导师。
1972.12-1973.11 解放军第22基地警卫连战士
1973.11-1976.09 解放军第22基地宣传处美术员
1976.09-1978.10 解放军第22基地宣传处摄影干事
1978.10-1982.05 国防科工委文化部摄影干事
1982.05-1998.09 国防科工委宣传部摄影干事
1998.09-2003.08 解放军总装政治部文艺创作室主任
2003.08- 解放军总装政治部宣传部高级记者

张桐胜作品《取水有道》
[FS:P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