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摄影家传记的出版与写作-[顾铮]

2011-7-11 17:10| 发布者:| 查看:639| 评论:0

(来源:网络  作者:顾铮)

    国内出版情况

   摄影家传记在中国的出版情况还处于起步阶段。据我个人所知,像国内的摄影家传记中。沙飞有两本,一本是王雁女士的,另外一本是他人所撰写。另外最近买到中国摄影术的先驱邹伯奇一本,当然此书不是把他作为摄影家立传,而是作为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全才来写的。另外前段时间看到有一套革命摄影家的传记性读物,七本,但那个学术性低,属于普及读物。

  外国的摄影家传记,除了这次我主编的《世界摄影大师传记丛书》的八本,我以前看到过两本卡帕的传记中译,另外还有他的自传《失焦》,这也有两个版本。总的感觉是,摄影家传记还没有成为一种比较成熟的出版品类。这方面的原因可能出于出版社对于市场的把握不够,也可能与没有这方面的写作者有关等。其实,根据我个人的判断,传记类图书一般是保本的,属于长线产品,只要是有“真料”,也反映了写作者的“实学”,是可以确保稳定销量的。让出版社担心不保本的、甚至亏本的,可能是那些恶心吹捧的所谓传记。现在的读者已经不接受那些廉价的吹捧性“传记”了,销售不好,往往反映的是读者自觉地对于某种歌功颂德的传记写法的抵制。

    国外出版情况

  我觉得国外的摄影家传记已经相当成熟,这是历史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摄影出版的一部分。一些摄影家的传记甚至有多本。比如,我手中就有有关蒂娜·莫多蒂(最近在北京西班牙塞万提斯学院有她的展览)的传记四种。而卡帕的也有三种。有的时候,甚至可能会发生选择买哪一本的困难呢。而读者也不尽是所谓的摄影爱好者才会读摄影家传记。其实,传记是有关人的历史与故事,如果对于人的复杂性与命运有兴趣,无论写的是什么方面的人,都可能成为读者的追捧。

  其实,我并没有太指望摄影人喜欢这些摄影家传记。我觉得传记是一个普遍性的读物,只要对人的复杂性、对于历史有兴趣,这些摄影家传记都有可能成为各方面读者的潜在读物。我算是半个摄影人,但我会看诗人和文学家传记,看学者自传,看传教士传记等各种传记,当然我对于诗、对于学术等有兴趣,但主要是对于人有兴趣。所以说,编辑这类图书,市场预期应该是更广大的读者,当然也就应该做更广泛意义上的读者市场推广。

    如何做传记

  如果中国有人想要做摄影家传记,基本的心理准备是要花大功夫在史料收集上。“穷尽”二字是基本要求。挖地三尺,上天入地、动手动脚是也。可惜今天的社会氛围下,许多人是投机取巧、玩弄小聪明来做这等需要“犯傻”的事。写传记这种事,其实是老实人做的事,急功近利者是不可能做好做成的。我要求学生,如果有人想要研究一个摄影家,可能在硕士阶段,是写一个有关此摄影家的某个方面的论文,然后在博士阶段可能是更深入也更拓展的东西。最后,在此基础上,到某个时候可能会形成一本像书的东西。那么这么一来,五、六年可能大致才看出一个框架与可能性来。

  另外史识的问题也很重要。今天的史学已经发展到什么程度,应该也是有所了解的。除了基本的文字功底和史料搜集整理能力之外,其实就是一个历史观念问题了。传记要避免抒情,也不能阿谀。中国人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好像不多。如果做不到理性、客观(当然客观是相对的),那么这种对传主匍伏在地、仰视传主的传记,是可疑的,也是可笑的。而真正聪明的传主(如果他还能活着看到自己的传记),自己也不会赞成有人把自己美化到令人恶心程度的。从这套国外摄影家传记丛书可以发现,国外的传记写作还是保持一定的中立性,不是只说好话,或者说,好话说得有尊严,不会失去基本的学术操守。另外对于人的复杂性,国外的传记作者是深入探究,像侦探一样排查,当然不是八卦,而[FS:PAGE]是坚持自己的判断,不怕得罪传主。比如,有一本阿巴丝的传记,她的家属就反对作者的写法,但作者勇于坚持自己对于传主的认知,最后弄到打官司的地步。传记就是要在呈现人的复杂性这方面下功夫才好。中国的传记,总是把人平面化,简单化,最后是美化的丑化。因为美化了,结果就是小丑化了。

  另外一点,也不一定要以摄影家的成就大小来决定是不是可以做传。比如,日本有学者为19世纪的法国摄影家(只是其身份之一)马克西姆·杜坎做传,书名是《一个平庸艺术家的肖像》,因为传主可以是不太成功的,但他的不太成功或不太重要伟大的原因何在却是值得写的。还有,所谓的“小”的、“地方性”的摄影家,是不是也可以立传?在我看来,当然可以。陈寅恪可以为柳如是这么一个风尘女子写下八十万字的别传,这说明了什么?

  如果熟悉基本的摄影史框架,就会发现这些人基本上都是已经进入史册的。不过其实在推荐时会考虑某种样式上的平衡,比如,我个人并不太喜欢肖像摄影与 风景摄影,但为出版社考虑,也推荐了卡希与亚当斯。当然,与我不喜欢他们的摄影不一样的是,我可是喜欢有关他们的传记。因为传记写的是人。

  有人说中国摄影家可能不一定要看这类书。我觉得这就叫悉听尊便。人各有天赋,没有必要一定如何。不过摄影人看摄影家传记,而且是不错的摄影家,总不会它会害人害到你降低了摄影水平吧?不过要小心的是,看好的摄影家的好传记后,有可能看了后掷(照相)“机”长叹:“这才是摄影家!我不拍了”。如果这样,倒也好,这世界上可以少了一些到处乱忙的“摄影家”了。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图文热点

热门推荐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粤公网安备44049002001081号 )

GMT+8, 2025-7-18 11:00 , Processed in 0.016271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