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影像市场还在培育期--[黄辉]

2011-7-13 16:16| 发布者:| 查看:483| 评论:0

(来源:网络  作者:唐昕)

    (唐昕:泰康空间艺术总监)

收藏要体系化

    记者:影像的概念实际比较模糊,包含的内容也很多,能对泰康影像收藏的具体情况作一介绍?

    唐昕:泰康也有收藏video和多媒体这样的影像作品,但目前还没有形成一定的脉络和体系。相对来说, 摄影收藏比较完整,已经做到体系化,我们根据摄影史学习研究,收藏也是依据这条脉络。一般来说,收藏就是搜集你喜欢的各种东西,只要是好东西就买,这是一种收藏方式,但是这种方式不适合机构收藏。我们的收藏有别于个人收藏,是有线索,有脉络的。

    对于收藏作品而言,大家谈的最多的就是艺术品的价值,但艺术品的价值是多方面的,包括观赏价值、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甚至背后的学术价值、投资价值。到底依据什么进行收藏也是我们面对的问题,在经过长时间摸索和探索之后,我们的基本方法是:在收藏单件作品时,寻找作品长久的价值所在,真正能支撑作品较长时间存在的价值因素。收藏的作品在价值上不是5年不赔,10年不赔,而是30年之后会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在收藏到一定规模时,我们需要考虑不同的作品能够构成怎样的一种宏观价值。考虑收藏作品整体背后宏观的规模价值,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谈体系化收藏。如果你的收藏能够逐渐显现规模的时候,整体意义是不可替代的。

    记者:在选择作品时,您们是依据什么标准的?

    唐昕:尽量客观地看待摄影整体的发展变化,看摄影史每个阶段的发展。摄影史由摄影师书写,艺术家自身的创新能力、艺术观念、个人风格和创作手段都是参考。重要的是摄影师是否对摄影史发展有所贡献,比如对摄影艺术的拓展、对摄影表现的可能性或者创作方法的推进。比如我们选择了摄影师吴印咸,他的艺术家素质决定其摄影作品是从艺术家的角度去拍的,他有大量没有发表过的作品,具有很强的文人气息。他一生的历程基本就是中国摄影史的缩影,对其后中国摄影发展的影响很大。

    目前没有纳入我们收藏框架的就是新闻纪事摄影,不能说这些作品不具艺术价值,只是导致他们产生的目的不一样,而且这些作品数量太大,作品太多,所以不在我们的收藏体系之内。我们在进行收藏时,要求尽量贴近摄影本身的发展,学术性就是我们收藏的依托,建立美术馆的目的和要求决定我们必须以摄影史作为依托。

    记者:泰康收藏的摄影作品的主要来源渠道是什么?收藏作品的构成有什么特色?

    唐昕:收藏的渠道多种多样,有的是从画廊或者拍卖公司购买的,有的是从摄影师或者他们家属手中收购。我们的收藏包括摄影史发展各个时期的作品,我们最早关注的是当代摄影,以此为基础,将关注的时间节点向前推,根据摄影脉络,寻找符合我们收藏体系的摄影家的作品。比如郎静山的作品,还有20世纪八九十年代行为艺术摄影和黑白摄影,这些都是我们看中的作品。

    国内真正的摄影收藏家不到10个

  记者:目前的国内影像收藏是什么情况?

    唐昕:就目前而言,中国还没有形成一个规范的摄影作品收藏市场。真正的摄影收藏家非常少,估计不到10个。一直以来,购买摄影作品比较多的是海外的私人藏家,还有就是一些专门关注摄影的国外机构,他们对一部分中国摄影作品也在关注,很早就在买,到现在也是如此。国内收藏摄影作品的主要是一些懂摄影,或者自己以摄影为职业的人。

    记者:当下中国的艺术市场异常火爆,只要与收藏有关的东西价格都不断上升,但影像市场并没有热起来,这是什么原因呢?

    唐昕:整体来说,中国摄影市场关注的人太[FS:PAGE]少,没有成“市”,没有形成气势。虽然投资艺术品的个人和机构在增多,但很多人对艺术的了解有限,他要寻找那种认知度比较高的艺术门类,比如国画和油画。

    关注的人不多,没有热钱涌入,市场就不能起来。关注度不够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摄影收藏知识本身的普及度不高,很多人都不了解,摄影收藏与大众还有距离,人们对摄影的认知还需要时间和过程。

    不管是收藏还是投资,中国影像市场还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如果乐观一点,我们可以称为培育期,但实际上连培育都算不上。目前,国内坚持以摄影为主的画廊数量有限,而二级市场也只有华辰拍卖一家,他们基本以老 照片为主。影像艺术没有得到广泛的关注,势头没有起来。

    摄影适合中长期投资

    记者:2010年北京华辰秋拍“影像专场”的成交总额为242.6万元,这样的价格还不及巴黎佳士得秋拍“阿维顿专场”最贵一张作品《朵薇玛与大象》的价格(84.1万欧元,折合人民币约756万元);2011年春拍华辰影像总成交额为223.2万元,成交率仅为44.01%,而纽约佳士得春拍,辛迪?舍曼的一张作品成交价就为389万美元,二者之间如此大的差距,在价格上极不对等,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唐昕:摄影市场在西方发展了几十年,摄影作品现在成为仅次于油画雕塑之后的第三类流通的艺术品,占整个艺术品交易比重的7%。从价格和市场成熟度方面来看,中国和他们是不能相比的。艺术品的价格本身就是随着人们的认知程度而上下浮动的,中国影像作品在没有被人们充分认知的时候,它的艺术价值和市场价格存在很大差别,这也是正常的。

    但是,在价格上的差距不等于说中国摄影的艺术性不如西方,我们经常以齐白石和毕加索作比。10年前,齐白石的价格没法和毕加索相比,我们能说他的艺术性不如毕加索吗?现在,齐白石作品的价格并不见得比毕加索低吧!

    记者:相比其他门类艺术品而言,从价性比来看,收藏摄影应该是不错的选择?

    唐昕:艺术收藏关键是看具体什么目的,如果从投资的角度来看,是可以关注影像的,一般来说,收藏作品的艺术价值与市场价格的差别越大,收藏的回报就会越高。投资有风险,摄影并不适合短期投资,只能做中长期投资,需要等待,需要提供价值提升的时间。

(本文为文章的节选部分)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粤公网安备44049002001081号 )

GMT+8, 2025-7-18 11:16 , Processed in 0.020192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