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发现浙江”系列访谈推出丽水摄影师王培权
作者自述:现实与心灵之间有一个模糊地带,在这个模糊地带,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触动,会有更多的拓展空间。 色影无忌:你是如何开始接触到摄影的呢?
王培权:我从1987年就开始接触相机了。 色影无忌:何时把镜头从《廊桥》转向了《人造美景》的拍摄?还是这两个项目在同时进行? 王培权:应该说《人造美景》是我摄影历程中的一个插曲,只是后来在做的时候不断地丰厚而已。也可以说,我是同时进行两个项目,《廊桥》这一组拍得更早些。 色影无忌:你是如何发现并决定拍摄《人造美景》这组作品呢? 王培权:我在去年四月一次下乡途中,发现河边的一大片丛林中挂满了各种垃圾。这些垃圾是因为春汛时,洪水挟带着上游的垃圾一路肆虐而下,被河流边的丛林挽留, 有的缠绕于树干,有的飘然于叶下,于是,垃圾“上树”了。满目的垃圾在丛林中像经幡一样飘着,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当时就感觉这个场景很有意思,现场拍了一些,后来便开始有意识地去拍了。 色影无忌:《人造美景》这一组都拍自什么地方呢? 色影无忌:你为何考虑用这样一种略带戏谑的方式来表现这样一种“极丑”的现状? 色影无忌:摄影师王久良也拍摄了很多垃圾的场景,但是他用了比较直接的方式,而你更强调形式感。你觉得两种方式都各什么样的利弊?
王培权:在我拍这组垃圾的时候,王久良的《垃圾的围城》已经很火了,我也拍过类似于他那种直击现场的照片,很刺激,但是王久良已经拍出来了。我选择这样做,一方面是要与王久良拉开距离,另一方面,我认为,同一个题材,在不同的地域可以用不同的手法去做,殊途同归,但目的只有一个——唤醒人们对垃圾问题和环境保护的认识。这如同拳击和太极都有杀伤力。 色影无忌:你之前的《廊桥》还是比较偏向纪实摄影的方式,而这组则增加了很多主观的元素,这是你未来创作的方向吗? 色影无忌:你怎么看待传统的纪实摄影和更主观一些的纪实之间的关系? 色影无忌:浙江丽水有摄影之乡的称谓,你又是从2004年开始接手丽水摄影节的组织工作,从你接触到的浙江摄影师身上你有没有发现什么不一样的地域特质?
王培权:有。我们常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长期的文化浸淫,肯定对当地人在各方面形成影响,包括自然。感觉浙江摄影师身上有更多的南宋遗风,他们喜欢往意境里走。 王培权简介
丽水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丽水摄影》杂志副主编,上世纪90年代开始摄影创作,作品多次在国内外的获奖入选、发表,主要拍摄专题有丽水老街、中国廊桥,以及丽水自然、人文等。 2007年11月,中国丽水国际摄影文化节《老街》个展, 2008年10月,陕西举办丽水摄影家联展 2008年11月,美国休斯敦《中国廊桥》个人作品展 2008年12月,罗马尼亚《中国廊桥》个人作品展 2009年10月,比利时安特卫普摄影节邀请展。 2009年11月,《中国廊桥》在中国丽水国际摄影节展出 2010年3月,土耳其中国文化年专题邀请展 2011年3月,美国加洲,《土地,岁月,人》丽水摄影家六人联展 2011年4月,美国波特兰摄影节专家见面会专家 2011年4月,加拿大哈利法克斯市 “中国三人行”作品展 “发现浙江”系列影展之三 王培权个展:人造美景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粤公网安备44049002001081号 )
GMT+8, 2025-7-18 12:27 , Processed in 0.016955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