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行走中国-宋靖摄影作品展》给大家带来的不仅是宋教授的80余幅作品,更重要的可能是影展中一场对于摄影认识的交流与碰撞,现将主要问题整理如下,以飨影友。
艺术表达苦难背后的美好与诗意,形式感也重要 问:如果说弗兰克的《美国人》呈现的是“开放、批判”,萨尔加多呈现了“苦难”,您的作品想呈现给读者手中的是什么? 宋靖:不管是弗兰克的批判,还是萨尔加多的沉重,实际上他给我们是一种内心的力量。西方文化认为,人生来就苦难的。但是我们不应该被苦难压倒。萨尔加多拍非洲,孩子那么瘦骨嶙峋,但你还能感受到一种诗意,一种人类的美好东西,这是我们艺术家要表现的。艺术作品可以让我们感动得痛哭流涕,而不是让我们窒息、绝望。 中国有很多优秀的纪实摄影师,他们以其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揭露和批判现实,这是值得赞美的,但作为一名教师,我更愿以一种安静、平和的心态去关注生活,看我周围的人事。也可能是女性摄影家的一个特质。我一般用标准镜头,站在客观的角度,希望呈现一种比较开放,比较厚重,希望被接纳的一种心态。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让我的学生尊重普通百姓,赞美生活中的一些积极向上的东西。摄影需要批判精神,但同样也需要有发现美的勇气。 萨尔加多作品《美国人》 萨尔加多作品
宋婧:对一个学视觉的人来讲,我已经看不了毛病特大的照片,即不考虑色彩、构图、光线的图片。如果形式都没有,我觉得内容很难表达好。所有人第一眼看的都是你的形式,然后再看内容,是否言之有物? 而内容就是自己对生活的认识。这次展览的第一站照片,很多人可能不会选择这张,但是我把它放在画册的第一张。我觉得这张照片涵盖了生活当中所有的东西,上帝创造这个世界的最初时刻,就有天地、水、空气、植物、动物、人。接下来做什么?我的画册接下来告诉你,关于人物的、关于环境的,等等这一切。而所有这一切,都基于我对生活的认识。
宋婧:我觉得摄影的技术手段和匠气一点关系都没有。萨尔加多摄影作品有匠气吗?他的风格是非常鲜明、唯美的。他拍的金矿、把人当成一个元素,所有的东西都有一种形式感。我们说钉鞋匠、打铁匠,匠本身就是一种手段制作,他们可能指那种打磨得很厉害的,过于雕琢的作品。 另外,这可能跟人的审美感觉有关。有的人一拍就匠气,有些人再怎么琢磨出来的东西都不匠气。这是人的品味问题。同样一个人,有的人能拍出他的玉树临风,有的人拍他的放荡不羁。这和作者有关,和被摄对象无关。所以我不太赞成这个观点。
宋婧:题材是让很多摄影家感到困惑的问题,但是我一直没有这个困惑。我认为艺术和生活是永远在一起的,只要我活着,就有永远拍不完的东西。摄影对于我的感觉就是一种生活,就像呼吸,必须是自然、均匀的。而不像游泳,憋着气,很不愉快。我没有条件关心拍摄大事件,但我能看出身边很多的变化和感动。当然,这可能和我立足拍“非决定性瞬间”的摄影理念有关。
宋婧:快乐!绝对是快乐!我不主张那种痛苦之中磨练的东西,那是人生的磨练,人生磨练之后通过艺术带给人的是什么?不应该是痛苦,应该是一种快乐。只有你最痛苦的时候,才渴望那种美好,通过艺术表现出来,人们才会产生共鸣。摄影人不要把目标定在成名成家,希望用摄影带来名和利,付出和收获不成比例。我觉得应该问:摄影能给我带来什么感动,怎么能让我们心情更好,怎么能让我们更热爱生活,这是摄影最根本的东西。我们做出来的东西要愉悦大家,让大家更热爱生活,我们的终极目的是快乐。艺术是一个手段,是释放我们情感的一个媒介,不要把他束之高阁,否则就没有意义了。 搞艺术要热爱生活,否则死路一条! 问:今天观展的有很多学生,代表学生问个问题。真正决定一个摄影大师的,是他们的思想、精神、价值观,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学生这方面的素质呢?通过行走?通过阅读大师? 宋靖:这可能涉及到学生的拍摄方式。我让学生多观察。第一,要观察生活。首先要有能力观察,观察到生活中你觉得有兴趣的。然后深入地去体会,感动也好、冲击也好,让你有欲望用摄影的手段记录下来。这是我对纪实摄影的三步要求。
宋靖:这需要慢慢训练。首先,你还是要把摄影的技术学好,怎样观察光线,怎么构图,怎样表现色彩,这些要做训练。第二,不要去拍主题特别大的。拍一些别人设计好的东西,你怎么给他表现好。举个例子,橱窗。杭州是个大都市,所有商家的概念都在那里表现出来,那是个艺术品,包括色彩搭配、光线布置,包括那些材质,都是精心推敲的。你能不能用你的眼睛看到那些美好,如果看到了,你怎么把他表现出来。建议你拍一些具体的东西,这特别容易出效果,一出效果你就有积极性,今后你就有动力去拍摄。 浙江摄影出版社郑幼幼、王猛对此文有贡献,感谢上述两位及现场提问学生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粤公网安备44049002001081号 )
GMT+8, 2025-7-18 14:41 , Processed in 0.017240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