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卫华的风景墙

2011-7-18 14:37| 发布者:| 查看:596| 评论:0|来自:浙江摄影网

   浙江摄影网:不知道您是否看过果品仓的帕特里.扎克曼的《real fake》(真像假象)?你们取材似乎类同,日常生活中的人们游走在巨大的广告牌或风景牌之下,游走在梦境与真实当中。

  倪:我和扎克曼在连州参观了对方作品,很感慨兴奋。我们在连州也作了交流,拟定了办双人展计划。

  浙江摄影网:扎克曼感兴趣的是这些巨大的风景牌后面,人们以何种心态面对这个社会现实。你的兴趣点在哪?如何看待两组作品所表达的内涵或侧重点的区别?

  倪:扎克曼作为一名摄影艺术的国际级大师,他的视角显然是独特的,见证了中国社会变迁中既鲜明又易被忽视的特殊“元素”——户外广告。他的手法是将广告的虚拟画面与现实的物景进行并置和嫁接,造成一种现实和虚幻画面错位的视觉效果。

  作为本土作者,我同样发现,广告构成了中国特色的城市景观的特殊“元素”。我的兴趣点在于,广告墙如同一面镜子折射出中国当下的普遍价值观。因此,我直接通过取景框,将广告画面四周的现实情境完全割开,使虚拟空间成为一个独立、完整的镜像,并通过衬映现实空间中“百姓表情”来表现一种“既割舍不断又互相冲突对峙”的矛盾体。

  我和扎克曼作品之间的最大区别在于:他的作品是沿着一条经典的、成熟的摄影语言路线进行延伸和创新的,他机智和巧妙地调用了传统摄影的形式语言精髓,制造了一种视觉幻象;而我的作品则是彻底地与传统摄影语言决裂,让现实中的“人与物”彻底地植入虚拟的“景”。从这个意义上说,扎克曼的图像仍然呈现了摄影的“地点”概念,而我的作品则完全解构了摄影的“地点”概念,图像中的地点是一个“不存在于任何地点的地点”。
 


倪卫华作品《风景墙》

  浙江摄影网:在上世纪90年代,您拍过《关键词——发展与和谐》,您是怎样开始关注这方面的素材的?如何理解他们之间的某种承接关系?

  倪:《关键词——发展与和谐》所呈现的是一种关于当今社会的“标语景观”,也是对主流核心话语及其现场的片断记录。关键词作为话语的浓缩和提炼,其实质是一些“语言事件”,具有时间性,并携带着大量“当下”信息。它代表主流历史线索的“当代轨迹”,是主流话语在“创造历史”的某种印记。我真正感兴趣的是这些标语下普通场景社会活动的信息交集。

  “发展是硬道理”是中国改革开放编年史中一个典型的语言事件。从《关键词——发展》的一个个普通的图像,我们可以联想到联想到整个国家作为建设工地的热闹场景,也联想到关于环境、资源、全民经商、国际接轨、诚信等另一些关键词背景中的“历史图景”。 

  “和谐”是另一个语言事件,它更多地维系当下中国的社会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


倪卫华作品《关键词——和谐》

  浙江摄影网: 从标语到广告牌再到风景墙,这是时间上的自然承接还是拍摄方向(角度)的转换?从这些具有中国特色的“景物”中,您读出了哪些信息?你希望通过自己的工作唤起或者呼吁什么?
 
  倪
:《关键词》更多追求历史维度的思考,《风景墙》则在追求某种空间维度的思考。在风景墙前,现实情境与二维风景画悄然融合。风景墙包括两个部分:《优雅楼盘》和《优雅环境》。城市化进程存在着这样的尴尬,楼盘建筑像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与此同时,农田耕地及自然山林一圈又一圈地在缩小着“领地”,但是,城市里关于生态绿化的图像信息却越来越多。 城市人一方面每天都在户外广告、电视、报刊杂志等媒体上强烈地感受到那些“优美生态”的影像资讯,另一方面却离开真实的大自然气息越来越遥远,人们现在只能无奈地置身于虚拟的“大自然”中,享受虚拟的“生态视觉大餐”。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的作品不仅彻底解构了传统摄影的“品质”,同时也解构了其“技术”体系,剩下的只是语言转换后的“观念”。

[FS:PAGE]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粤公网安备44049002001081号 )

GMT+8, 2025-7-18 15:44 , Processed in 0.019483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