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金浩:“国展黑马” 正当第23届全国摄影艺术展的帷幕徐徐落下,评选工作接近尾声,进入调片核查阶段,一份神秘的“国展获奖名单” 开始在影友间私下流传。谁也不知道它从哪里来,更不知道名单上国展金奖作品《俩生花》的作者沈金浩何许人也? 有人惊呼: 这是浙江摄影界的一匹黑马,夺冠爆出本届国展大冷门。认识沈金浩的人戏问:你获奖是不是花钱砸的?甚至还有人揶揄:如果不是花钱买的金奖,那可真太浪费评奖指标了。18万幅参赛作品,有多少出自摄影名家之手,凭什么沈金浩能抱得奖杯呢? 带着众影友的诸多疑问,记者来到余杭仁和镇政府对面的杭州南方特种泵业有限公司总部,登门拜访这位获摄影界至高荣誉的 “幸运儿”——公司董事长沈金浩,一位道道地地的乡镇企业家。 在董事长办公室,记者见到了正起身送客的沈金浩。小个子,板寸头,身着一件白底条纹衬衫,黝黑的皮肤泛着红光,果真是位“黑马”先生。“这次获奖太意外了,让我觉得是在做梦。”人逢喜事精神爽,在与记者寒暄之际,沈金浩一直笑逐颜开。 沈金浩的办公室与会客厅合而为一,沿袭大气之风,办公桌椅一律加号,连桌上的两台电脑也颇具规模。一言以蔽之:大!除了一台传统台式电脑,桌面上还赫然矗立着24寸的苹果一体机,屏背上醒目扎眼的苹果表明了主人追求完美的秉性。 办公桌后的墙面上是一幅巨型梅花傲视图,据沈金浩介绍,这是他在西藏林芝拍摄的。照片左侧是书架,角落里整齐“站立”的一排打火机默默传达着主人的嗜好。在袅袅茶香中,沈金浩翻开刚刚出版的摄影作品集《途》,和记者一起回味沿“途”的美丽风光!
从驴友到摄影发烧友 沈金浩与摄影结缘,纯属偶然。在成为资深摄友之前,沈金浩只是标准的驴友。老当益壮,现在沈金浩依然是余杭登山队的顾问,他说和年轻人还有得一拼。沈金浩爱登山,从南到北,曾徒步走过墨脱、大兴安岭。美丽神奇的自然风光令沈金浩醉心痴迷。不敢独享这人间胜境,沈金浩萌生了记录精彩、传递美丽的愿望,从此钟情于风光摄影。 “摄影让我找到了生活的另一种色彩。有人觉得我很傻,放着好端端的办公室不坐,扛着相机去外面风餐露宿,但是我喜欢,我觉得每个人的追求都有自己的理由。” “摄影爱好很不错,这要感谢我的朋友。”手机突然响了一下,是短信的声音,沈金浩看了一下,笑了:“朋友的短信!”沈金浩说,这位朋友是驴友兼摄影发烧友,正是在这位好友的引领下,自己一步步走进神奇的摄影世界。 “从按下快门手会颤抖的摄影门外汉,到驾轻就熟的摄影迷,对我而言是一种蜕变,感谢我的朋友,把我引入摄影殿堂。我们风雨同舟、披星戴月,在阿里、珠峰、新疆留下了共同的足迹,我们一次又一次挑战极限,创造奇迹……”沈金浩在自己的摄影集中这样形容他与朋友的友谊。 或许,经历过生死淬炼,才算是患难之交吧! “让我死在这里吧!” 就资历而言,从2004年开始“玩”摄影的沈金浩很难与职业摄影师相提并论,但他相信:“我和他们在本质上都是一类人,因为我们对摄影的热衷和追求是一样的”。 接触摄影以来的五六年,沈金浩一直不停地学习,疯狂地拍摄,不断从他人的优秀作品中汲取养份,积累到一定程度,几万张照片浓缩成手中的这本摄影集《途》。成功可能只是一次偶然,但沉淀却可以积蓄力量。 散发着油墨清香的崭新影集《途》里,沈金浩的获奖作品《俩生花》跃然其上。《俩生花》是沈金浩在肯尼亚马赛马拉用800的焦距抓拍的。黑白的画面上,两只野鹿在一望无际的东非大草原上悠然自在。画面右侧几行娟秀小字:在美丽的大草原上,一对“恋人”纹丝不动地站在十几米外,时而双双注视着我们,是我们打扰了他们清晨的约会! 沈金浩说,从表面上看,就是东非大草原上两只野鹿,但在这背后,可能有成千上万个故事等你去诠释。艺术的魅力就在于给人以无限想象的空间。沈金浩又说,“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只有体现出自己特点的作品才是独一无二的。就好比《俩生花》,可能换个人理解,取另外一个名字也同样贴切、优美!只有自然的,才是最美的!” 《途》中风光让沈金浩魂牵梦萦,“即使已经回到了钢筋水泥的丛林里,只要看看自己拍的照片,就仿佛又回到了那个神山圣水的地方,心情也会随之变得愉悦。”沈金浩依然沉浸在美好的追忆中,言语中满是幸福的自我陶醉。沈金浩所说的“神山圣水”,莫过于他多次提及的西藏阿里。 素有“世界屋脊的屋脊”之称的西藏阿里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巍峨雪山高耸云天,险峻多姿,可谓玉宇澄清,美轮美奂。那里有被佛教信徒视为“世界中心”的神山岗仁波钦和圣湖玛旁雍措。无论按照何种角色去审视,无形之中都会产生一种肃穆和敬畏。 是啊,江南水乡、小家碧玉之美如何能抵御来自高山之巅的神圣壮美。多少来自世界各地的摄影师都臣服于此,沈金浩又岂能例外。 和他作伴的音乐制作人、导演金放在博客中回忆起那神圣的时刻:“风险后天赐的美景,让我们忽然不知所措了。就像沈金浩大哥在圣湖边上大喊:‘让我死在这里吧!’听着大哥发狂的手舞足蹈、大叫大笑,我也含着泪跟着大笑。”那个让沈金浩“死了都要爱”的圣湖就是玛旁雍措。 圣湖是美丽的,但通向圣湖的道路却是艰辛的。沈金浩说,“摄影让我承受着常人未曾承受的艰辛,也让我体会常人难以体会的快乐。”这种周而复始的自我折磨,他称为“吸毒上瘾”。每年他总会忙里偷闲地抽出1个月左右的时间外出采风拍摄。 “时间是挤出来的,关键是自己想不想做。”临行前,董事长沈金浩会一一安排好公司事务。在路上,摄影师沈金浩会把精力完完全全投入拍摄,企业家与摄影师的变身在沈金浩看来是那么的自如惬意。 翻到《海螺沟的月亮》,沈金浩乐了,回忆起一件趣事。2008年春节,过了正月十五,大概十七八的样子,沈金浩和同伴一起去贡嘎神山拍落日和初升月亮照亮山坡的照片。忘了浙江和四川地理位置不一样,四川落日晚,月亮出来也迟。而且过了十五,月亮是一天比一天晚,晚上9点钟了月亮还都没起来,一行人只得往回走。 “当时的天真是伸手不见五指,我们还要穿越一片原始森林。幸亏我以前是驴友,经常徒步,头上都戴头灯。我就开玩笑说:你们每个人要说我一句好话,否则我就头朝天。我头一朝天,他们的脚就踩不下去。左边是悬崖,右边是小路,整个人在丛林中。最后终于爬下山了。睡了一觉,才看到月亮。我们乘着蒙蒙亮,又跑上去拍照。” 同行人金放对此也记忆犹新:“他走在最后,我和小沈在他前面。由于沈爷天性好看热闹,一会儿看天一会儿看地,造成了我和小沈经常前一脚有照明后一脚就一片漆黑,只能僵在那里等着沈爷想起自己的职责。”
“我能抱着水泵睡觉!” 无论如何沉浸于自己的摄影世界,企业仍然是沈金浩安身立命的根本,企业家是他的第一标签。在余杭当地,沈金浩是方圆百里的知名企业家。出身财会的严谨务实,言行信果的工作作风,加上天生的冒险精神让沈金浩干起企业来得心应手,业绩自然也风生水起。如此,前文提及朋友戏谑花钱买奖之说亦不足为怪。 在沈金浩眼里,办企业与搞摄影从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必须感兴趣,喜欢做。不喜欢的要想办法喜欢,如果实在不喜欢,就换个事来做。第二,要认真、专注,不能太功利。”“我喜欢水泵。我曾经和朋友开玩笑说,我能抱着水泵睡觉!所以我要求员工把工业品当成工艺品来做。” 沈金浩还有个好心态。“做任何事情心态非常重要,性格决定命运。”事业上,“我不会刻意去追求,所以没有大起大落的挫折感与成就感。对顾客是‘不求最好只求更好,不求最大只求更强’。”对摄影的追求亦如此,“不论这次有没有获奖,我对摄影的迷恋只增不减,对我个人而言,得奖也只是未来创作的动力!” 对于事业,近天命之年的沈金浩颇有感慨:“企业发展到今天,对我来说,主要是责任,对企业的责任,对民族工业的责任。如果我们不创建自己的品牌,迟早要被外国所整合,我们将失去话语权。” 摄影艺术的薪火相传还得靠年轻一代。如今,沈金浩的爱好还影响了儿子小沈,一有假期,小沈也会跟着他四处拍摄。“看着他手托相机稚嫩的姿势,我似乎看到了我的未来!”沈金浩欣慰地写道。 “我很敬佩不惑之年的父亲依然能有让自己快乐的梦想,我更希望看到他的专注与满足。我想说的是‘唉哟,不错哦!’”儿子小沈笔下亦难掩对老爸的敬意。 “在那些穷苦部落,你会因为看到那些小孩光着脚丫乞讨而生怜悯之心,更会因为原本清澈见底的一条河流被污染而感到惋惜!” 今后,企业家沈金浩依然会一如既往地追求摄影,不仅仅记录沿途的奇山异水,还要记录他心目中的那些人与事!“只要心中有信念,有对摄影的热诚和感动,我就是幸福的!”沈金浩如是说。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粤公网安备44049002001081号 )
GMT+8, 2025-7-18 21:53 , Processed in 0.016478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