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您想通过《界》表达什么?为什么选这幅作品参展?您觉得它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能否和大家谈谈创作的经验体会。 胡延松:《界》是我在公司(中国石化镇海炼化)体育场拍的。当时为了保养体育场的草坪,体育场周围拉起一通长长的隔离网。我喜欢在特殊的天气条件下拍摄一些熟悉的场景,那天找上刚好大雾迷茫,作品中的界网、足球、女性模特架是三大主要表现元素,每一个元素都有各自的寓意,大雾的天气有效地烘托出迷茫的氛围。我想通过这种元素的新奇组合,相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 我的拍摄经验就是关注生活,从身边撷取有用的素材,通过个性化的形式加以表现,达到形式和主题的完美结合。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我们应顺世界摄影创作的潮流,将生活中的感悟用全新的形式表现出来,演绎个性,表现思想。 记者:您一直擅长艺术创意类摄影创作,而创意类摄影并不是中国摄影师的强项,您是怎么开始这类创作的?平时关注哪些作品或摄影师?这些作品或摄影师对你风格的形成有什么影响? 胡延松:我从2000年开始在美术设计中应用电脑技术。后来学了Photoshop的基础知识,这为我插上了一对翅膀。涉及摄影创作以后自然就把艺术创意类作为自己的创作的立足点。技术辅助,艺术提升。数码技术的发展,后期的能力尤为重要。 安塞尔•亚当斯是我崇拜的大师之一,他的作品的特点是画面上没有人物,看上去与社会、历史不发生联系,也没有新闻要素,但是他所表现的美感,是超乎人的一般感受的。亚当斯一直以风景摄影作品驰名寰宇,可以说每一幅作品都有自己的风格和特点。亚当斯认为,摄影家应该选择有独到性的事物和自己熟悉的领域进行艺术表现。这点对我影响很深。 亚当斯的区域曝光理论对我的影响也比较深。他让我学会分析景物,进行更为准确的测光,并根据测光的结果作出适当的曝光,他的这种在后期技术上的创新和追求永远值得我们摄影人借签与学习。 记者:对您来说,摄影意味着什么?能否结合您的作品谈谈摄影艺术的创新? 胡延松:我认为摄影是艺术,它与通常说的“照相”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是两码事;摄影不仅仅是原物、原景的复制、翻版,而且揉和了作者的思想、文化、审美意识等主观元素,是对生活的理性解读,是作者的思想、文化、审美意识的集中表现。 摄影者艺术水准的高低取决于作者的思想、文化、审美水平,乃至生活环境、物质条件,还取决于作者对社会生活的理解程度以及作者自身的创新能力。我认为,摄影作品有所创新才具有艺术生命力。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独具匠心于规律之中,别出心裁于情理之中”。 记者:您现在专职美术设计,应该说,美术和摄影在艺术上有着天然的联系。您的美术基础对摄影创作有何帮助? 胡延松:摄影和绘画的共同点都是造型艺术、视觉艺术。它们都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是生活的提炼、加工和再创造。不同的是摄影运用光线来造型,而绘画运用色彩来造型。 但这也并不是说学绘画的人就能出好作品,创作好作品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最根本是观察和提炼生活,这不是书本和教学中能够得到的。摄影家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有意义的内容,运用到作品中去,反过来又充实人们的生活,给人们带来更多新的享受和思考。 记者:能否给其他参展作者提供一些选题、拍摄、选片方面的建议吗? 胡延松:首先,在选题、拍摄、选片方面一定要有自己独特的眼光,人无我有,人有我精。在各类比赛中,“似曾相识”的作品往往逃不掉提前出局的命运。我的拍摄往往是以自己的视角拍摄一些看似平常的场景。通过各种元素的组合,创作出有新意有内涵的作品,并用摄影的语言来体现主题思想。在创作中提升,在平凡中创新,当作品将个性理念、美感、内涵三者融合的时候,那一定是一张成功的作品。 其次,还要勤于创作,好的作品靠的是每个人平常的创作结累。每次拍完片子,我都会请影友评论。这非常有意义。拍摄、撷取素材中是一个快乐的过程,因为那与你新鲜的人和事接触;回来后,在创意、创作过程虽然艰辛但充满期待与希望。 记者:除了摄影与美术,您还有其他爱好吗?这些对于摄影创作有帮助吗? 胡延松:摄影创作是我近五年来新的爱好和追求。我在八、九十年代喜欢写诗、散文、小说、报告文学,在报刊杂志上发表过;九十年代中期喜欢音乐,标准的音乐发烧友,还收藏了五百多张CD呢!俗话说,艺术是相通的。我觉得好的成功的作品,是集文学、音乐、美术等各种艺术的载体。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粤公网安备44049002001081号 )
GMT+8, 2025-7-19 00:09 , Processed in 0.016737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