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风格的摄影家张祖道--[吴钢]

2011-8-15 16:12| 发布者:g562211| 查看:1666| 评论:0

摘要:(来源:百家论坛 作者:吴钢) 因为张祖道是我父母的老朋友,我从小就认识他,叫他张叔叔。文革当中,张叔叔系统地教我拍照、冲洗、暗房等技术,在文革结束后,我们一起在新复刊的《人民戏剧》杂志一起工作多年。所以 ...
(来源:百家论坛 作者:吴钢)

    因为张祖道是我父母的老朋友,我从小就认识他,叫他张叔叔。文革当中,张叔叔系统地教我拍照、冲洗、暗房等技术,在文革结束后,我们一起在新复刊的《人民戏剧》杂志一起工作多年。所以张叔叔是我的老师、同事和忘年交。

    人们常说:“文如其人”,其实照片也和摄影者的作风、人品、性格是相通的。我接触过许多文艺界大家,都是谦恭有理、平易近人的。尤其是摄影,与美术、文学、戏剧的深入生活而后再创作不同,它是直接和即时甚至是随时随地面对被摄者进行创作的
。所以对摄影师的要求就更高,不但要“深入”生活,进而能够“融入”生活,才能拍摄到自然、真实、贴切的作品。所以摄影师的普通、平和、不显山露水的性格甚至形象,在创作中都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我们要找一个这类摄影师的典范,张祖道无疑是最标准的一位。

 
摄影家张祖道


   不管是什么场合,自行车总是张叔叔的代步工具,脸上永远都是笑眯眯的。一到冬天,张叔叔的头上就带上一顶可以拉下来遮住耳朵的棉帽子,脖子上就多了一付棉手套,每只棉手套分成两部分,大拇指在一边,另外四个手指在另一边。两只手套用绳子连接,挂在脖子上。骑车时又暖和又方便。双手可以随时从手套中抽出,拿起相机拍照,不必担心手套会丢掉。除掉手中的相机,这就是街上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老百姓了。唯一突出的特征是张叔叔高大的身材,可能是为了弥补这个“突出”,张叔叔习惯于把腿弯曲起来,腰和头部也有些前倾,更显得和善可亲。

    我们看到张祖道这些早期的摄影作品,忠实记录了当年的历史事件和风土民情,丝毫没有造作和摆拍的痕迹。旧时的天桥是贩夫走卒和“下九流”杂聚的贫民娱乐场所,我们可以想象,一部当时难得一见的照相机出现在人们面前会引起什么样的轰动。而在
张祖道拍摄的画面上却丝毫看不到这部相机对周围人们的影响,大概是张叔叔的旧棉帽和棉手套使得观众把摄影者当作了他们之中的一员,加上纯熟的摄影技术和快捷的拍摄方法,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和转移观众的视线。从这些小地方,可以看出一位成熟的摄影大家的功力,也是他自然、平和、融入的拍摄作风使然。

    从这些早期天桥的摄影艺术作品,想到了同样以天桥为创作背景的作家老舍。老舍先生能够放下架子,深入到天桥的贫苦艺人之中,在社会底层广交朋友,才塑造出《龙须沟》里众多活生生的人物形象。

    老舍先生和张祖道先生,都是受过高等教育,学贯东西的大家。但是他们平民化的自我定位和谦虚仁和的自我感觉,使得他们在上个世纪40年代末期,把注意力同时集中到天桥、这一被社会遗忘和被有闲阶层所不齿的阴暗角落。不同的是,老舍先生用纸笔
,而张祖道先生用相机,剥离和刻画出一副副生动鲜活的社会层面。张叔叔的这些天桥照片,视角敏锐,取材独到,每一个镜头都带着作者的感情扑面而来,是我看过的极少数反映天桥的照片中的精品。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图文热点

热门推荐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粤公网安备44049002001081号 )

GMT+8, 2025-7-19 01:21 , Processed in 0.019374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