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丹阳:相机后的脑袋难成长

2011-8-17 16:14| 发布者:g562211| 查看:1275| 评论:0|来自:浙江摄影网

摘要:   23届国展青年组金质收藏作品《达错一家》   省级新闻摄影年赛金奖,中国新闻奖新闻摄影复评银奖,中国新闻金镜头比赛铜奖,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优秀奖......一连串夺目耀眼的光环对这个年仅26岁的《都市 ...

  


23届国展青年组金质收藏作品《达错一家》 

  省级新闻摄影年赛金奖,中国新闻奖新闻摄影复评银奖,中国新闻金镜头比赛铜奖,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优秀奖......一连串夺目耀眼的光环对这个年仅26岁的《都市快报》摄影记者来说,似乎来得很早。从事新闻摄影仅5年时间,他已经连续在全国乃至国际各类摄影展赛中屡屡获奖。

  朱丹阳不仅把摄影当作工作,还把摄影当成生活的一部分,工作时也拍,非工作时间,如果遇到有意思的对象,他也会立即拿出相机来拍,他把相机当成一个特殊的玩具,这个玩具会产生无穷乐趣。“摄影除了让我吃饱饭外,也能让我感到充实。”朱丹阳如是说。

  “在身份的界定上,摄影记者首先是记者,其次是摄影师,说到底,摄影记者是个用照片说话的社会观察者。所以摄影记者应该是个热情、敏感、冷静的人,各方面知识涉猎要广泛,有阅读新闻事件并用画面语言总结表现事件本质的能力,带着人文关怀,关注生活、关注人,只有这样才能在一个新闻事件中拍出感动人的照片。”
 

  在朱丹阳看来,任何一种摄影形式,无论是艺术、商业还是记录,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传播,只不过传播的内容和方法有所不同。为了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各种摄影门类都应该相互借鉴。

  朱丹阳的大部分工作是为新闻采访拍摄照片,但也会应编辑要求,为版面拍摄插图,而这些插图,就图文设计和传播的角度而言,和商业摄影及艺术摄影非常接近。

  要通过图片告诉读者一个观点,而不仅仅是呈现一个新闻事实,“作为一名新闻摄影记者,我想大家都会向艺术摄影和商业摄影去借鉴表现形式的多样性,新闻照片也需要营造气氛,让画面有情绪,有气场。”朱丹阳打趣道:“摄影技巧容易掌握,但相机后面的脑袋比较难成长,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很多。

  汶川、玉树两次大地震,朱丹阳都在第一时间赶到灾区,拍摄了大量的灾区新闻照片。当被问及“作为一个新闻摄影工作者,在大灾难面前最重要的职责是什么”,朱丹阳不加思索:“把你所了解到的这场灾难的情况,尽可能全面地在第一时间告诉读者。遇到救人情况时,如果现场没有其他救援人员,那就要放下手中其它工作,立即施救,救人最重要!”话语中不难听出多次参与救灾报道的朱丹阳对新闻摄影记者应具备的人文情怀的理解,他也是这样践行的。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粤公网安备44049002001081号 )

GMT+8, 2025-7-19 03:35 , Processed in 0.017865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