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复中影集》看今昔美育教育[赵俊毅]

2011-8-22 15:52| 发布者:g562211| 查看:974| 评论:0

摘要:作者:赵俊毅 来源:东方相机屋 《复中影集》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学摄影学会编辑,1930年12月面世。影集共收录了摄影精品82幅,这些作品是复中摄影学会全体会员共同努力的成果。《复中影集》的出版, 屈指一算,距今已经 ...
作者:赵俊毅 来源:东方相机屋

   《复中影集》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学摄影学会编辑,1930年12月面世。影集共收录了摄影精品82幅,这些作品是复中摄影学会全体会员共同努力的成果。《复中影集》的出版, 屈指一算,距今已经80多年了,手捧着《复中影集》,昔日的摄影作品风采依然......

    上世纪20年代,复旦大学以及大学中学部的美育教育,搞得有声有色,大学生与中学生涌现出一批摄影爱好者,大学里成立了摄影学会,但中学部一些对摄影感兴趣的同学,还是单兵作战各拍个的,彼此之间很少交流。1930年10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学的陈克立、黄宗耀等几位同学,提出了成立复旦大学附属中学摄影学会的倡议,响应者竟达二十余人,在摄影学会成立大会上,陈克立被推选为会长,黄宗耀被推选为副会长。陈、黄两位会长以摄影学会的名誉,向中学部申请摄影实习室一间,中学部将申请报告递交到复旦大学校长李登辉办公室,李校长看着申请报告,心里在想,大学已经有了摄影学会,这帮中学生也不甘示弱,不但成立了摄影学会,还要一间摄影实习室,看起来学校的美育教育发挥作用了,当时大笔一挥:腾出一间杂物室,添置一些摄影设备,供复中摄影学会使用。喜讯传来,全体会员欣喜若狂,为了报答总校、报答校长李登辉,会员们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干了五件大事。
 

 



    一、摄影壁报:自摄影学会召开成立大会之后,编制摄影壁报成为学会一项重要任务。摄影壁报每礼拜出一期,内容除展示会员的摄影作品外,还有摄影方面的小常识,以及幽默有趣的摄影心得。新颖别致的摄影壁报,向全校师生传授着摄影知识,当新一期的摄影壁报出版时,同学们会围的里三层外三层,特别喜欢看,此事传到了李登辉校长耳朵里,他还专程看过复中办的摄影壁报。

    二、暗室实习:自学校拨给的摄影实习室之后,学会有了办公地点,同时还能兼做暗室。为了尽快提高全体会员的暗室技术,陈克立和黄宗耀刻苦学习摄影知识,并现趸现卖,充当起摄影辅导员来,他俩将会员们分为五个小组,每晚有一个小组在暗室学习,所有会员每礼拜均能得到一次实习的机会。

    三、外出创作:利用礼拜天假日,摄影学会组织会员到法华镇创作,大部分会员拥有照相机,也有几位会员由于经济等原因没有照相机,学会采用互帮互助一对一的方法,照相机交替使用。出发之前,陈克立会长再次强调了“命题”创作的几点注意事项,然后会员们各奔东西,傍晚回归时,会员们各个收获颇丰。

    四、举办展览:1930年11月20日至21日,学会在中学校园里举办了复中摄影展览会,会员们对展览会投入极大的热情,尽最大可能把影展布置的光彩夺目。两天的展期虽短,但参观影展的师生们络绎不绝,这其中包括大学的师生,大家给予影展很高的评价,极大地鼓舞了会员们的士气。

    五、复中影集:1930年的期末就要到了,学会在举办影展的基础上,筛选出摄影精品汇编成集。这本影集,是复中摄影学会当年的最后一项工作,并以此向全校师生做年终的总结性汇报。

    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复中影集》的出版,不但早于复旦大学摄影学会编辑的《复旦摄影年鉴》,还早于沪江大学附属中学银鸥摄影学会编辑的《沪大附中银鸥摄影学会特刊》,它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上海中学生接受美育教育取得的成果。这不禁让我联想起现在的中学生,假如来个关公战秦琼式的摄影大PK,现在的中学生能战胜80年前的中学生吗?我们从三个方面分析一下:
  


     一、在美育教育方面:现在的家长、社会、校长都特别明白美育教育的重要性,说起来一套一套的,可中学生要考大学,美育教育不等于会做哈达卷,只有应试教育才能教会中学生如何应付哈达卷。为了一张长长的哈达卷,应试教育的课程排的满满的,哪还有美育教育的课时,美育教育只能停留在校长的口头上,不健全美育教育,很难培育起中学生的美育理念。80年前上海的中学学校,应试教育与美育教育齐头并进,美育教育中的摄影教育不但在男子中学普遍展开,在松江女子中学同样设有摄影课程。我国著名教育家、松江女子中学校长江学珠,尤为看重女学生的美育教育,她把摄影名家郎静山请到学校,共同商讨女子中学摄影教育的具体方案,并聘郎静山为摄影班的老师。当时大部分女孩子不愿意摆弄机械方面的东西,尤其对精密机械的照相机,更不知如何下手,为了提高女学生对摄影的兴趣,江校长拜托郎先生将女生的摄影习作,想一些办法刊在上海的报刊上,恰好时任《图画时报》记者的郎静山,利用工作之便,把松江女中学生的摄影习作,刊发在自家的时报上。从此,学校的橱窗更换为《图画时报》,全校女生的荣誉感和自信心大大增强,美育理念在中学生的心中渐渐地树立起来了。  

    二、在摄影创作方面:现在的中学生家里都有照相机,甚至手机上也有照相的功能,但中学校园里没有摄影组织,学生们只能用一点点闲暇时间,随手拍一些纪念照和周围的景物。应试教育把中学生的所有时间全部占满,中高考又压的中学生喘不过起来,早晨眼一睁,眼前全都是中高考复习题,就是想闻窗外的摄影事,圣贤书读也读不完,那还有时间外出摄影创作。美育教育对于现在的中学生而言,就如同天方夜谭,梦里拍照片——没影的事,除非不想上大学。啊!你不想上大学了?家长的钱白花了?学校白培养你了?面对中学生,老师和家长会一起训斥道:你脑瓜是不是被驴踢了?不上大学,天天背个照相机瞎溜达,能当饭吃吗?你必须上大学!想上大学必须围绕着中高考的指挥棒转,它指到哪里,你打到哪里,否则,就考不上大学。中高考就如同中学生攀登珠穆朗玛峰,在书山上埋头攀登,一直登到峰顶,双手把哈达卷高高举过头顶,学校和家长都万事大吉了。80年前的中学生的家里很少有照相机,就是有照相机,也是笨拙的老式技术型照相机,操作起来远不及数码相机方便。80年前的上海中学校园,学生自发组成的摄影学会并不少见,由于大部分同学没有考大学的压力,同学们可以轻松自如的外出采风,家庭条件允许的同学,还可以携照相机外出创作。

    三、在动手能力方面:现在的中学生使用数码相机,方便快捷、举手之劳就可获取照片,一切都智能化了,用不着劳烦中学生亲自动手。由于中高考的重重压力,现在的中学生就如同做题机器,学生家长就如同机械护理师,每天三、四次的加油、加水,甚至中学生的衣服还要家长给洗,早晚饭要端到中学生的嘴头上,就差家长亲自用勺子喂了。长此以往,有些中学生衣服不会洗,饭不会做,除玩电脑外,其它事物动手能力极差。80年前喜好摄影的中学生,除了会操作机构繁杂的干板相机或散叶片相机外,还要掌握暗室的冲洗、印相、放大等技术,照片着色是一门细活,凡会洗照片中学生大都会照片着色。80年前的中学生还要分担家务,挑水、买煤、买材、买米、生炉子、倒马桶统统是中学生的活。

    现在的中学生与80年前的中学生,在美育教育方面,是今非昔比,还是今不如昔,我想应该有一个结论了。美育教育对于中学生培养正确的审美力、创新力、艺术修养以及高尚的道德修养有着重要的作用;美育教育是储存在中学生内心的“艺术酵母”,当你需要艺术灵感时,“艺术酵母”就会发酵。有位专家说:“现在不是知识改变人生,而是考试改变人生。”美育教育对于中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生活,究竟会产生多么久远影响?这些用考试的方法是衡量不出来的,但嵌在中学生脑海里的美育潜质,会一直陪伴和激励着他,从而改变人生。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图文热点

热门推荐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粤公网安备44049002001081号 )

GMT+8, 2025-7-19 04:48 , Processed in 0.016594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