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古巷的呼唤

2011-8-24 15:26| 发布者:zhcvl| 查看:1342| 评论:0|原作者:心镜

摘要:在益阳市大码头街道办事处玉马庄社区内,有一大片古民宅,可以看出益阳古城的风貌。民宅皆是古时湘楚建筑风格,多数是楼房,系砖木结构。建筑材料是粗大的杉柏木构屋架,灰色平整的秦砖砌墙壁,暗灰色的汉瓦盖房顶。 ...

在益阳市大码头街道办事处玉马庄社区内,有一大片古民宅,可以看出益阳古城的风貌。民宅皆是古时湘楚建筑风格,多数是楼房,系砖木结构。建筑材料是粗大的杉柏木构屋架,灰色平整的秦砖砌墙壁,暗灰色的汉瓦盖房顶。房屋片片相连,中间筑封火墙,墙与墙之间隔着深巷,深巷走道用麻石铺路。这就是龙兴镇古民宅的大致轮廓。
  这片古民宅,现存完好的有魏公庙巷、玉陵坡巷、灯笼馆巷。
  魏公庙巷南临资江西路,北接永清后街,长约80余米。相传明朝末年,前来益阳经商、驾船或谋生计的人们,为找个居住场所,选择魏公庙北侧一块荒地,建筑一栋栋住宅以此为家。人们建房时考虑留通道,形成一条深巷。因巷通魏公庙,故名魏公庙巷。
  玉陵坡巷南临资江西路,北接永清后街,长约80余米。玉陵坡附近有处玉马庄,据说南宋理宗皇帝从宝庆(今邵阳市)乘龙舟走资水而经小淹(今安化小淹镇)到益阳,在益阳稍作逗留期间,乘马游览益阳城郊时系马于此,故留下御马桩地名,后谐音为玉马庄。又说清朝乾隆皇帝下江南来益阳,乘兴来玉马庄寻觅理宗的帝迹,幸遇平民女子玉稜姑娘,后人将此地取玉稜坡,久而久之被人写成玉陵坡。在清朝咸丰年间,人们在魏公庙巷相邻的一块荒地上择址兴建住宅时,选择荒地有一处叫玉陵坡的地方,认为是一块风水宝地,就以求祥瑞筑宅而居。玉陵坡形成住宅后,形成一条深巷,玉陵坡巷由此得名。
  灯笼馆巷南临资江西路,北接五一西路,长约80米。清朝咸丰年间,与玉陵坡毗邻的地方,来了一批从事纸扎灯笼和制作蜡烛的工匠,先后建宅定居,加工灯笼和蜡烛为生。民宅逐渐联片,中间留深巷,人们俗称为灯笼馆巷。

如今,这些古巷因年久失修,墙体严重蚀损,有的正在与日倾斜,一些老房子屋顶洞开,张着大嘴在向世人呐喊与呼唤。

 

 

 

 

 

 

 

 

 

 

 

1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收藏 分享 邀请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16 12:47 , Processed in 0.077361 second(s), 4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