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歌唱,不要唱歌------[陈有为]

2011-9-19 11:49| 发布者:g562211| 查看:1046| 评论:0

摘要:(来源:中国摄影报 作者:陈有为) 应该说他有他的“腔调”,但如果这种“腔调”无时不在,屡试不爽,那就成了“匠气”,摄影师由此就成了模板化复制世界的工匠。 大约两个月前,我在某咖啡馆和一个女歌手闲聊。唱歌 ...
(来源:中国摄影报 作者:陈有为)

    应该说他有他的“腔调”,但如果这种“腔调”无时不在,屡试不爽,那就成了“匠气”,摄影师由此就成了模板化复制世界的工匠。

    大约两个月前,我在某咖啡馆和一个女歌手闲聊。唱歌是她的副业,她经常去田间地头为广大农民朋友表演。我听过她唱歌,也能够想象面对一大批并不懂音乐的人唱歌大致会是什么样子。我跟她说:“我并不喜欢你唱歌的腔调,有太多的炫技,而这些和真实的感情表达并没有太大关系,而是一种‘匠气’。长期形式意义上的演唱,会无形中降低一个人歌唱的品位。”音乐来源于情感的抒发和宣泄,歌声从内心中飘逸出来才会打动人,也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情感共鸣。然而,我知道,这对一个歌手而言是困难的。

    由歌手的腔调,我想说说摄影师的腔调。其实有腔调并不是一件坏事,独特的风格、格调、语言、思维也好,都是一个成熟摄影师应该具备的,不成熟的摄影师才没有属于他自己的观察世界和表达自我的方式。然而,过于强烈的“腔调”主导的摄影,恰恰会蒙蔽掉世界原来的样子,也阻碍摄影师的创造。所以我们要警惕艺术创造中的“匠气”。

    我有个自己很喜爱的摄影师,据我有限的阅读,他的摄影可以归于“寓言式的摄影”。他的照片画面中,场景几乎是一律的荒凉飘渺。来到这个场景中的人和物的来历也是神秘并且可疑的,这使得他的画面很像中国古代的神话或者寓言。寓言也许更合适一些。这些图片不以图片本身的信息取胜,而是以寓言的形式,使图片和现实构成一种对应关系,使画面获得现实里所容有的最大信息量。应该说他有他的“腔调”,但如果这种“腔调”无时不在,屡试不爽,那就成了“匠气”,摄影师由此就成了模板化复制世界的工匠。

    还有另一类摄影师,他似乎没有腔调,世界在他眼中的样子从来都是他初生时看到的那样,突兀而新奇。他信任自己的相机,他的相机会取代他的眼睛去观察世界。在他的画面里,没有摄影美学的那一套教条,构图是随意的,焦点是乱跑的。偶尔他的画面也是令人侧目的,直觉化的攫取,儿童式的天真。其实他也是有腔调的,这是一种狡猾的“匠气”。

    无论如何,艺术创作中的“匠气”是我不喜欢的,这种匠气发展到极致,就是单调、乏味,精致而有末日气息。真正好的图片,不是按一次快门所得,而是要用长时间甚至一辈子的时间去拍的,决定因素在于摄影师的内心艺术存储有多少,摄影师的内心是否博大充盈,是否对这个世界有真实的情感,和不枯竭的想象。

    摄影要更多挖掘直觉的力量,而每一次摄取的瞬间,都是摄影师和世界的一次交换,如果你的心里空荡荡,世界就给不了你有价值的东西,所以你只能唱唱歌了。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图文热点

热门推荐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粤公网安备44049002001081号 )

GMT+8, 2025-7-20 11:57 , Processed in 0.016572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