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改变生活”系列报道⑥ 赵桥养:一个山头的开发价值 柳州摄影人王文伟有过这样一段拍摄经历:去年4月,王文伟在当地老农赵桥养的带领下,登上漓江畔的相公山顶,拍下一幅作品,以《彩云逐梦醉漓江》为名入选了2010全国摄影艺术展览。时隔半年,王文伟带着这幅作品赶往相公山,向老赵表达谢意,并再次在原来的位置拍摄,这幅名为《黄金水道运客忙》的作品在“2010·壮乡水韵全国摄影大展”中荣获金质收藏奖。从这两件事来看,相公山和赵桥养的确给王文伟带来了幸运。(详见《中国摄影报》3月11日7版《机遇垂青有准备的勤奋者》) 让“赵桥养”这个名字走进我们视野中,是在听闻了更多关于他筑屋修山,打造相公山摄影基地的消息后。● 本报记者 陈黎明 实习生 李雅佳 一 一直走在前边的那位老人,那个背着摄影包不徐不疾的身影,稳健地登上一级级石阶。 8月的一天,正午的日头火辣辣地将阳光洒下,紧追慢赶,我终于跟上了他的步伐,登上陡峭的相公山顶。我擦去了蒙住眼帘的汗珠, 眼前豁然开朗:漓江的山水在眼前展开了它婀娜的身姿,平时从照片所见江水两岸的群峰,似乎也就与我一般高矮。看见我惊讶的表情,老人笑着说:“看,好多得奖的照片就是在这里拍的!”从他的眼神里,我读到了一丝骄傲。 相公山位于桂林与阳朔之间的葡萄镇,矗立在著名的九马画山和黄布滩之间。蜿蜒的漓江在山脚下扭身拐了个大弯,在群山环抱中蜿蜒流淌,忽而雾霭迷蒙、忽而乱云飞渡、忽而烟波浩淼、忽而万道霞光。在相公山举目远望,这里的日出日落、春夏秋冬都会带给摄影者不一样的感受。桂林群山独有的喀斯特地貌造就了相公山的笔直陡峭,每一个登顶览胜的摄影人都要付出巨大的勇气和艰辛,而正是这难以攀登却又是拍摄风光的绝佳去处,给了一位在此地土生土长的农民一个巨大的商机。他就是那位带我登上顶峰的老人赵桥养。 二 沿着桂林至阳朔的公路行驶近一小时,车继续向东,拐上山间小路,这里已是葡萄镇的地界。山路盘桓,入眼处尽是一座座笔直的山峰。不多时,便可见道路拐弯处搭满了脚手架的尚在修缮的房屋,这就是老赵正在新建的旅店,旁边就是老赵的家。进得堂屋,满墙挂的都是照片,其中大部分都是摄影人赠予的桂林山水影像。老赵精神旺健,腿脚硬朗,干完农活回到家中,他便热情地招待我们,泡了茶,没等我开口,自己就打开话匣子,讲起了他的故事。 老赵早年家境贫寒,小时候读过一年私塾,然后就和大多数山里的农民一样放弃了学业,赶着水牛下了田。桂林这个地界,风光虽美,可绝不像平原那样适合种植稻谷等农作物。老赵也就拾掇些板栗、柿子、花生,在山坡上种上几亩水田,再挑到镇子上去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相公山位于漓江南下往阳朔的第一个大拐弯处,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这里与众不同的拍摄角度,这座山也因摄影逐渐有了名气,来这里摄影的人越来越多。 过去,人们来相公山多走水路,从桂林市区登船往阳朔方向顺江直下,若想拍摄晨曦的风光,就须凌晨3点出发,一直坐船,行至相公山临江处,下船登山,整个过程约3小时;从陆路进山步行尚可,车却开不进来,每逢下雨更是一片泥泞,摄影人携带设备徒步进山甚是艰难。 老赵慢慢发现,来这里拍照的人往往会找当地村民当向导,做挑夫。为了改善一下生活,他也加入了肩挑背扛的向导行列中。每背一次也就10元,来的人多的时候,曾一早上背了14趟。这一背就是16年,他至今已为上千人次背过包,带过路,这中间老赵从来没有涨过价。用老赵自己的话说,那么多人大老远跑来拍照,就是看中这里的风光好,我要因为路不好走涨价,这样的事情要不得。 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山间的公路终于修缮完毕,为前来的摄影人创造了很大便利。老赵慢慢发现了其中的商机。登相公山的影友多钟情于云海日出、雾霭晚霞,因此往往会选择在相公山附近的村子里留宿。早年间,山脚下的小村比较贫困,基本上找不出像样的住宿环境。老赵找来了自家兄弟,一起集资建起了旅社。村里有个风俗,在房间里面修建卫生间会破坏风水,老赵却觉得一个像样的旅社如果不能提供卫生间,一定会让前来的影友感到不便。他不顾村里乡亲的议论,在每间客房里都修了卫生间。旅社开张,与老赵相熟的摄影人立刻为他在当地做起了宣传,更建议老赵在旅社进门处挂起了“老赵人家摄影基地”的横幅。 三 旅社有了名气,来此住宿的摄影人越来越多,大部分人也都会要求老赵带路,攀登相公山拍摄。山势陡峭,有些地方几乎就是直上直下,非常危险,特别是临近山顶根本无法背着摄影设备攀爬,这时候,老赵便会先行攀上山顶,再垂下绳索帮助摄影人完成最艰难的路段。运用这种办法,老赵帮助了不少人,可他也寻思,这终归不是长久的办法,他的心里开始有了个更大胆的想法。 在和家人商量过后,老赵找到乡政府,将相公山及相邻另外两座山峰天寨山、仙人台承包下来,又去银行贷款。老赵计划着,未来在他承包的这三座山峰上,要修上平整的石阶、栏杆、座椅、观景拍摄台,将这一片打造成拍摄景区。没有公司投资,没有政府支持,这完全是一家农户自己动手的巨大工程。说起来容易,干起来艰辛,计划从今年初实施到现在,老赵已投入100多万元,相公山的石阶却还没完全修缮完毕。面对巨大的投入,老赵充满自信地说:“原来的旅社已经不够住了,旁边正在修建新的三层高的旅社。我钱收的不多,带空调的大房每晚80,小屋60,旅游旺季,每晚也就100多,不贵,所以大家都愿意来我这住。我的收入不成问题。”在老赵家屋后,他还有小鱼塘、柑橘林、柚子林。老赵说:“我是个农民,收拾这些农活是我的本分,我不担心计划进行不下去,大不了修不下去了,还能接着种果树,一样能生活。” 老赵带着我们沿着还没竣工的台阶,来到正在修建的有些简陋的观景拍摄台上,叉着腰“指点江山”:“你看,这相公山,还有旁边的仙人台、天寨山都是好景点,但是路不好走,还得慢慢开发。最好以后能将它们从山腰连起来,形成一个大景区。”老赵还道出了他多年来帮助影友而总结出的相公山“拍摄秘籍”:“暴雨过后,露水上头,星子过夜,天皮很透;最怕邋遢云,天气要选好;露水不上头,片子打折扣。”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粤公网安备44049002001081号 )
GMT+8, 2025-7-21 10:15 , Processed in 0.016896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