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家大名鼎鼎的图片社宣称,其仅在加沙地带合作的摄影师就有40余人。换句话说,在那个360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每方圆3公里,就有一个他们的摄影师——运作模式已经越来越像薄利多销的微图库。 尽管天才摄影师一茬一茬往外冒,但生活成本和差旅费的上涨,导致大部分印刷和网络媒体无力邀请顶尖摄影师前往世界各地报道。资金来源快死绝了,伯乐们也快死绝了——过去那帮独具慧眼、精益求精的图片编辑早就因公司结构改造和预算紧缩“解甲归田”。 使用最新的全自动相机即使在最极端的情况下拍摄的照片也能让人接受,这带动了新一波的摄影浪潮——人人都是摄影师,不光什么都拍,还会用尽一切手段把自己的照片“推”到众人面前。 过去图片社是媒体的把关人,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甄别照片的优劣,编排优秀作品。同时他们还会关注世界各地发生的新闻,并派出最好的摄影师进行报道。他们这么做,一方面是为了告诉人们世界上发生了什么,一方面也是为了赚钱。现在,将图片社的身家统统压在一次报道上不是一种可以接受的商业模式。图片社的角色不再是作品的把关人,而是影像的散布者。 数码摄影的出现,让影像出现在图片编辑面前的速度成为其能否得到出版的决定性因素。最快的作品渐渐取代了最好的作品,摄影师的照片能否出现在媒体上不再取决于他们的地位,而是取决于他们的位置。 今天,做好图片社的关键,是在世界各地拥有更多摄影师,并祈祷他们能在正确时间出现在正确的位置,拍到正确照片,不过这么做和买彩票包号也没什么区别。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粤公网安备44049002001081号 )
GMT+8, 2025-7-21 09:50 , Processed in 0.016516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