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舟浩
与正劲的风头相比,这本自称“文艺片”的杂志淡黄色的牛皮纸封面显得格外低调。翻开目录页,却看到满幅都是作者们的头像。这些天南海北的人与这本年度最受期待的杂志一起,神色各异地接受着读者们的审视。 日越,本名杨明,摄影作品《流浪者与五星红旗》;宁舟浩,摄影作品《单位、干部和机关》。两人的头像紧挨着排列,前者托腮凝视,眼神深邃;后者侧脸,若有所思。而现实中,这两位纪实摄影师是多年密友,目前都定居济南。 他们坦言,跟《独唱团》合作,完全是个“意外”,谁也没想到。之前不认识韩寒,跟《独唱团》的编辑团队也没有过任何接触。 在这两位拍了多年的纪实摄影师看来,跟《独唱团》的合作是一次“正常的供稿”。但不可否认,《独唱团》和它的灵魂人物韩寒具有某种令人狂热的力量,把他们俩也卷进了“韩寒效应”的大磁场。 宁舟浩:希望越来越多的人看到我的作品 宁舟浩,35岁,山东肥城人。这个已经在济南市地税局工作了14年的“网管”还有另一重身份——纪实摄影师。 从2003年起,宁舟浩把镜头对准了自己的单位,《单位、干部和机关》是他尝试创新的一组作品。放弃了传统的叙事语言,这组作品不动声色地捕捉公务员生活的点滴瞬间。画面里很少出现人物正面,领导讲话时的一排脚,举手表决时松弛而冷淡的“全体通过”,杂乱的电话线下压着的单位通讯录上密密麻麻的人名,一个个定格的画面像一个个带着冷幽默的寓言,意味深长。 这组照片宁舟浩拍了7年,至今还在补充,整个系列有40张左右。《独唱团》最后选取的两张,是编辑从宁舟浩提供的八九张照片里选出的。 整个约稿过程出人意料地简单快速。 独唱团》编辑胡麻找宁舟浩要照片是今年5月的事。当时,宁舟浩无意看到胡麻在他的网站上留言。之后,胡麻在电话里简单地介绍了她的来意,指定要《单位、干部和机关》的片子。 就像按菜单点菜一样,宁舟浩传过去被点名的几张片子,之后基本上就“没什么事了”。直到《独唱团》面世,宁舟浩才跟所有读者一样,看到了自己作品最后的样子。 登在《独唱团》的两张照片都是群像。一张是拍集体合影时众人拘谨的背面;另一张是文艺汇演时的舞台照,众人摆出戏剧化的“阳刚”姿势。 编辑很巧妙地把这两张照片上下组合在了一起,宁舟浩认为这是《独唱团》在表达自己意见的方式。“编辑有他们的意图。” 这组片子之前已经在《中国摄影》和《南方周末》上刊发过。他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看到他的作品。他在作品里寄托的社会责任感和理想,能引起更多人的感受。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粤公网安备44049002001081号 )
GMT+8, 2025-7-21 09:57 , Processed in 0.080589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