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程玉杨谈创作《返》与《拍案》 我的第一部《返》系列作品所获得的小小成功告诉我:只有创新才有出路!在纪实摄影上有外国的布勒松、卡帕等一大批大师;国内有文革期间及文革后涌现的一大批优秀的纪实摄影大家,在大画幅摄影史上美国的亚当斯创造了登峰造极的从拍摄的区域曝光到水浴法冲洗胶片,如果我跟在他们后面去不断重复和模仿,做中国的亚当斯,那是白日做梦!因此在2008年才有了我的《返》系列作品并为我的艺术创作打开了一个全新的空间,来重新审视这些貌似成功的作品,真正从深层次来剖析自己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少了几分沾沾自喜,却平添了几多忧虑和痛苦!这种忧虑和痛苦来自曾经成功本身的束缚,创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崭新的影像结构,并且刚刚在艺术品市场得到的认可,凭这几点就能把人牢牢锁定在这条看似成功的老路上。最初的成功是因为我大胆创新、走了一条别人没有走过的创作之路,而今我要想再次获得成功就不能重复自己、必须突破自我束缚! 现在我要从思想观念上来一次针对自己的革命!首先我接受了当代艺术思潮对当代摄影所产生的重大影响,艺术家通过一系列的深思熟虑后,选择不同的场景、不同的人物等等,再按照艺术家的逻辑思维设计,通过重新组合、导演,后期还采用高科技数字电脑ps手段处理形成一幅荒诞离奇、现实生活中完全不存在的画面,而画面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是艺术家无声的艺术语言,这些艺术语言有明喻、暗喻,是艺术家观点的再现,呈现出艺术家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独立思考和发问! 虽然我从思想观念上彻底接受了当代观念摄影的理念,但这种理念要落实到我的作品中,对我来说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难以想象的困难,因为我创作的《返》系列作品虽然在思想观念上已经有了很大突破,但我采用的创作手段和艺术呈现方式都是最传统的镜头加银盐的艺术,传统的化学流程制作过程没能束缚我的手脚,反而赋予了我的作品以特殊的含义!我的《返》系列第二部作品《拍案》用遮挡技术融合了不同的而相关联的场景,而且用几十或上百张的拼接来完成一张作品!九龙壁就拍了近半个月!虽然创作的难度加大了、效率变得极低了、创作的成本加大了无数,不言而喻,这些因素都为作品的艺术价值挣得了积分!我每拍一幅作品要几次、几十次乃至上百次地反复思索、反复推敲、反复移轴、对焦、构图。我这样要几次、几十次乃至上百次地掀动快门而只为一幅作品,且这幅作品永远不可复制! 但是这些作品却发生了质的飞跃!正如我所期待的那样,作品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活跃起来替我代言!我的每一幅作品变得更加有意义而珍贵了! 由于从儿童时代种下的的美术情结,我在我的《返》系列作品中始终贯传绘画作品的强大艺术性和奇缺性的孤品理念。我在创作《返》系列作品时完全贯穿了绘画艺术的孤品理念,不论哪张作品拍摄难度多么大、创作多么不容易、思想内容多么了不起,这张作品也只有一幅。实际上我用相纸直接曝光拍摄,就已经断绝了任何复制作品的可能!每一次我从构思到拍摄、冲洗整个创作过程完成后,对于这幅作品的一切工作就完全终结。我好似一个枪手,完成一幅作品就像一次射击,从寻找目标到认真瞄准再到屏住呼吸抠动扳机,打中还是没打中靶心都变得不再重要了,因为一切努力和心血都已消耗在抠动扳机那一瞬间之前了!无论科技怎么发达,为了这份执着,我准备打持久战,今后相纸停产了,就自己制作银盐相纸!无论怎样也要把孤品摄影做下去! 艺术存在于人们的精神世界里,是精神的产物,是人们情感的寄托,是不可取代和复制的,生活在数码时代和网络时代的我们,在科幻和虚拟的世界里慢慢迷失了自己,在敲打键盘和点击鼠标之间悄悄流失和改变了我们的亲情、友情和爱情!,也改写了我们的价值观!我们生怕自己落后而被时代淘汰,匆匆忙忙地扔掉了很多很多本不应该扔掉的属于自己的东西! 摄影诞生了170年,从西方传到中国时间也不算短了,但是在数码摄影普及之前,很多人对摄影了解甚少,有的人从一开始学摄影就只知道数码相机,我每次在街头巷尾和景点拍摄时,很多人惊呼这古董有上百年了吧!我一辈子也没见过这么大的相机,这东西拍照时会冒烟儿的! 相关:程玉杨《拍案》将展出于大河画廊 http://www.cpanet.cn/cms/html/zixun/yingzhan/20111008/55238.html
杨子浪:《拍·案 —— 批判的选择》 事件、时间、地点的现场一直是中国摄影的现实主义历程,各类社会学意义的事件和新闻造就了图像和视觉,仿佛构成了我们对当下社会与世界的理解和判断,语言就像钞票在流通、使用的过程中出现了污染和破损,其语义相互粘连或产生疏漏,语词与图像只剩下了交易的作用。 二十多年的视觉经历无疑给程玉杨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从一种视觉制度和美学团队里独立出来岂是简约的转身和背叛可以概括的批判,这是一种选择。健硕、黝黑、含有斗兽般狡黠的程玉杨在远离了喧嚣事件约束之后,以《返》系列作品出场,独立身份的艺术家开始了他的拍之案。 《返》系列作品起始如视觉乡愁,胡同、水乡、长城、古都,脱离了平均经验的习惯,程玉杨沉郁的文学感泛滥出思考和发问;一面是果敢的决裂,一面是畏葸的进入;这景况正是我们集体面临的观念语境的困境,较之于当代艺术当下流行的“美学与话题”两条腿走路的轨迹,《返》系列系列才逐渐显露出处变不惊、出“奇”不意的“案”之体例来。 《返》系列作品的视觉如一道弧线,历史、当下、神圣、世俗、权力、市井都在图像的矩阵里排列成异样的景观,超越了现实而又极富时间手感,形成独特的新的视觉语汇。在数位技术流行的今天,程玉杨索引于传统媒材大胆实验,通过材料、技术、装置手段,构造视觉变异,转译语义,从逻辑上强调了符号作为一种再现的概念的潜力。 伽达默尔说:“美学的解释学使命就是在艺术经验中去再造和组合作品的意义”[引自【真理与方法】]。《返》系列作品正是程玉杨恣意简化成像的技术手段和过程,以多点透视与组合并可逆成像流程,结构和合成新的语言性,再造阐释接口,形成实验案例挑战摄影作品本体论的边界,摄影、影像、图像、装置?让批评无所适从,这体现了程玉杨对语言与图像的形式逻辑分析的美学决裂,重新考量和定义变量与本质的关系,以实现文本与阐释的探索。这恐怕还不仅仅是《返》的意象惊奇,也是批判的选择的学术体例。 程玉杨的游戏才刚刚开始……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粤公网安备44049002001081号 )
GMT+8, 2025-7-21 19:32 , Processed in 0.018177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