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杨建国 李文胜
10月12日,在农三师伽师总场四连职工贾海涛的院子里,我们看到有的老人在散步,有的在晒太阳,有的在喂羊,有的在屋里洗菜……这是一个和谐的大家庭,10位老人在这里安度晚年。
这10位老人与贾海涛无亲无故,却个他们创造了一个舒适安逸的生活环境。
今年65岁的王葵2004年3月和老伴一起来到这里,靠打工和帮别人拾花维持生计。我们看到她的时候,他正在给贾海涛喂羊。贾海涛养了120只羊,羊圈里还有15只小羊、老羊和生病的羊。王葵每天的生活除了照顾这些羊以外,就是等那些放出去的羊赶回来后,再给羊群添加些饲料和水。她告诉我们:“要不是海涛这孩子收留我们,这日子还真不知道该怎么过?”王葵和老伴已经年老已经没有精力再靠打工维持生活了。是好心的贾海涛收留了他们,这才给了他们一个温暖的家。
正在散步的老人名叫王伍,6年前不幸患上了高血压后遗症,常年靠吃药维持,现在走路都非常困难,有时还需要人帮助。他的妻子李大改看到贾海涛的棉花还没有拾完,硬是跑到地里拾花去了。老人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在北疆因为家庭生活困难也顾不上他们,小儿子今年38岁,名叫王坤,因为患有夜盲症,加上智力有问题,生活不能自理。他告诉我们,现在在这里生活很幸福,三天五天贾海涛就会买一些蛋和肉改善他们的生活,待他就像亲儿子一样。
老人牛永利因为行动不便坐在家里看电视。等我们走进他的房间,桌上还有一碟子油炸小鱼。老人激动地说:“孩子你来了,昨天一天没见你,刚才给你打电话也没人接,太想你了!”贾海涛握着老人的手连忙道歉:“大伯对不起,我昨天有点事没有古来看您老人家,刚才我把手机落屋里了,真对不起!”
牛永利今年82岁,患有偏瘫,左边的半个身子不能动弹。贾海涛基本上每天都要帮他按摩一个小时,只要老人打电话,不管什么事情他都会放一放,先去找老人看看到底有什么事。老人是个豫剧迷,今天给贾海涛打电话,原来是电视收不到河南台的节目了,心里急得慌。贾海涛一听,立即走出房门爬到屋顶,帮老人仔细检查了一下闭路电视的线路。我们看到了房间里的一堵墙,问老人是怎么回事。他说,这是2009年贾海涛找人帮他垒的火墙,为的是不让他受冻。我们问他为什么不用铁皮呀?老人回答说:“我的个乖乖呀,这比铁皮强保温多了!”去年,贾海涛又在每个老人的房间里垒了这种保温墙。
不一会电视机就收到了河南台,老人高兴地合不拢嘴。他说:“海涛这孩子心眼好,我每次叫他都是随叫随到。”
住在这个院子里的还有一位叫雷成的老人,今年72岁。老人脾气倔强,膝下无儿无女,一辈子从来没有结过婚。当时贾海涛养了13头牛,他老人懂一些兽医知识,就把他留下来了。之后,老人一直帮贾海涛放牛。2008年,老人准备去放牛,没曾想这些牛太过兴奋,急匆匆地往外跑,不幸把老人踩到在地,导致老人大腿肌肉损伤。因为给老人治疗,贾海涛花了6800多元。不到一个月,贾海涛就把全部的牛都卖了。现在,只让老人帮忙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
这些年,依靠党的富民政策,贾海涛靠养羊、种棉花和红枣,走上了致富路。但尽管如此,为了照顾这些老人,贾海涛每年都得花费6万多元,这些还不算老人的医疗费。2007年,2008年,老人牛永利先后因病住院,贾海涛花费了9000多元。现在,老人每半年就要到医院住院一个星期进行调养。
现在,除了每星期给这些老人改善几次伙食外,逢年过节他还要给老人买一些新衣服和礼物,每年中秋和春节都要把老人接到在场部买的楼房里欢度佳节。老人王葵不好意思说:“每年,我们就像小孩一样还有红包。”
致富后的贾海涛对这些老人更是倍加呵护。有人说“贾海涛的家就像个养老院,大家在一起吃饭,说笑,和睦相处。”在这些老人的心里贾海涛就是自己的儿子。贾海涛害怕他们有事吃不惯大锅饭,于是给他们每人购买了一套灶具,容许他们给自己开小灶。贾海涛说:“吃得好一点,老人活得更长久一点,也会少生一些病。”
作为贾海涛的妻子,马利也非常支持丈夫的做法。经常帮助老人洗衣做饭、叠被褥,陪老人聊天、看电视,帮老人按摩。
当我们问贾海涛今后有什么打算时,他说:“他们在一天我就好好照顾他们一天,等他们走的时候再给他们送终。等到农闲时,再带他们到喀什和阿克苏去转一转。”
马利指着旁边的一块空地说:“明年,我们准备再新建一些房子给老人住,我们家老贾说了,还要在四周种上一些花和树,让这些老人能有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粤公网安备44049002001081号 )
GMT+8, 2025-8-24 11:31 , Processed in 0.03383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