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流星(网名)是新浪网草根名博的访谈者和执笔者,下文是三峡流星和释藤的对话录。原文读评如下:(六问和六答)(本篇把第五、六两问合并在一起) 三峡流星第5问:谢谢你的精彩回答,而你的文笔和文笔之外结交的摄影家朋友都是你写博带来的收获,而这种源于美的感悟,让你充盈的心灵在视觉和文字的双重冲击之下蝶化乃至净化,不仅仅为你的散文写作带来了活力,而且为你的生活增加了宽度和厚度。散文是你主要的田亩,不仅写的数量多,而且许多散文小品都发表了,值得祝福。而网络上“美文”更是很流行,许多的写手自觉不自觉的用所谓的“美文”来撰写博客。请问,你是如何认识美文的?美文之美在那里? 释藤回答:第1节、在我认为,美是无处不在的,但是需要你去发现,而这就是需要用心感受,去品读。我以前主要是写散文为主的,文字意境通常营造“清雅,纯粹,澄澈,空灵”的感觉,因为我想给阅读的人带来一份愉悦的心情,在读我这些文字的时候能够是安静而温暖的。 读评:美确实是无处不在的,关键在于人们如何去感受美。用心灵去感受呢,或浮光掠影去感受。人的生活不能没有美。杨万里读诗可以当早餐,甚至忘食。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使人如醉如痴。一部《红楼梦》曾使多少人叹息连声,痛哭不止;一部《牡丹亭》,曾使明、清、两代人多少痴男痴女感动得死去活来。一部德国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又曾使当时德国青年痛不欲生。释藤说,“我以前主要是写散文为主的,文字意境通常营造“清雅,纯粹,澄澈,空灵”的感觉,因为我想给阅读的人带来一份愉悦的心情,在读我这些文字的时候能够是安静而温暖的。”我在读你写的赏读贝蓝品唯美作品时,说实话,我一点儿的感觉不到有一份愉悦的心情。只感觉到悲伤哀怨,《雨蝶》中蝴蝶,被风吹雨打,孤苦伶仃地停在窗格上。命运这样的凄凉无助。不是象征着图中的姑娘吗!你的文字营造“清雅、纯粹、澄澈、空灵”吗?文如其人,你的人生可能不如意,所以写不出愉悦的文字来。心境不好,哪来的高兴劲儿!
第2节、许多喜欢我文字的朋友也曾这样说过:“红尘浮华,能够静下心来总是觉得特别困难,读我的文字他们觉得很清淡,这样的感觉很奇妙!”而这些也许是快节奏的生活给不了他们安定的感觉,所以希冀通过文字感受另一份独自的空间。 读评:在评读你写的不少赏读文章中,从心理学的角度上看,使我逐渐体察到你的性格方面的心理特征。你是一位多血质的姑娘(未婚的称姑娘),外向型的性格特征。热诚有余,沉稳不足。有事例为证:一是有什么喜事,喜欢告诉别人。如《浙江摄影网》编辑把客座专栏给你放上,你就急不可待地告知贝蓝品;二是你参加四天的培训班,急不可待地写学习的体会,只怕别人不知道。有学习机会当然是好事,仅有几天的讲课就能体会很深吗?他们讲的内容都很正确吗?三是三峡流星的采访录急于转载到自己的博客上,以弦耀自己是名博,怕别人不知道你的大名;四是对待批评和表扬态度上认识不正确。对影友抽象式的表扬,如“很好”、“得益非浅”,你马上回答,千道谢,万感激。对你的文章有理有据地分析批评,你却表示不满,不好好考虑批评的事对不对,故步自封等等,供你参考。在文字上表现得很谦虚,在实际行动上却是另一番动作。言行不一,表里不符。 第3节、网络上美文确实很多,但是我想真正的美应该是抵达心灵的,能够引起我们的共鸣的文字。美不是表面化的东西,而是深入内核的,有灵魂的主题。 读评:心理学家把人的心理分为三大功能:理智、意志、和情感三种。于是有智育、德育、美育三项目。智育培养人的研究学问,求知识,寻真理;德育培育人的良善品格,学会做人处世之道;美育培育人创造艺术欣赏艺术和自然,在人生的道路上,培育丰富的感情。所谓的“美文”,统称为现代式的散文。中国著名的散文家很多,如朱自清、郁达夫、鲁迅、茅盾、巴金、冰心、郭沫若等。我们中小学的语文课本中读到不少精彩的文章,我在读小学时就读到巴金的《火烧云》,高中时读到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至今难忘。你不是在写《湘乡》赏读文章中有《井冈翠竹》语句的影子吗!说明散文对我们学子的影响之大。这些美文的内容不是深入到我们的灵魂中去了。 第4节、美的形式有很多种,只是看你如何去表达,去描写。对于美文,我想就和摄影一样,那些充塞视觉的“糖水片”,只适合在闲暇时养养眼,却不能够真正入心,不能够引起思索和回味。所以好的作品一定要有属于自己的灵魂和思想,赏者在品读的同时,更能够感受到画面之外,文字之外的东西! 读评:你写的有些贝蓝品作品的赏读文章,真正是“糖水片”。原因是假故事、假情节,你的作品就要判“死刑”。违背了文化工作者的良心。你的灵魂要忏悔,要向影友们道歉。更谈不上更能感受到画面之外,文字之外的东西。 第5节、所以这个世界不缺少美,独独缺少发现美的心!我愿意自己永远能够保持一颗善感的,敏锐的心,能够在艺术世界里发现更多的美!而这样的美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感受到,并享受着! 读评:你的这一段话要在改正文风的基础上才能有效。怎样做好一位真正的文化工作者,忠实地反映人间的美,让更多的影友享受到美给我们带来的生活乐处。三峡流星的第5问,请问,“你是如何认识美文的?美文之美在那里?”你还答得不很清楚,不全面。希望你好好去再学习。 三峡流星第6问:新浪的博客很有特色和亮点,我们草根大访谈对你的博进行“博客大访谈”活动,请你谈谈新浪博客给你带来了什么?你是如何看待博客这个平台的?” 释藤回答:第1节、新浪博客,这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因为在这里我认识了许多朋友和老师,在和他们交流的时候,我能够得到逐渐的进步。尤其是我的文字,从开始的空泛到现在的渐渐务实起来,每一个字句的描写刻画,都离不开博客上的耕耘和守侯。 读评:文字上写的到很谦虚,写作上文字乱夸张、乱比喻、乱鼓吹是一个很大的缺陷。不合逻辑之处较多,今后要改正。绝对不能虚造假故事、假情节,欺骗影友。 第2节、我写博已经三四年了,博客是我心灵的家园,我把这里当成内心最私密的花 园,用心浇灌和经营,即使尘世喧嚣,生活压抑,可是有了博客,我觉得自己亦是幸福和充实快乐的。 读评:释藤在网络上写文章已有四、五年时间了,据《新浪网》博客统计,有500篇之多,文章涉及到散文、诗歌、小说、游记、赏读文章等。确实化了不少时间,取得一定成绩。从“尘世喧嚣,生活压抑”之语中透出个人受到一些挫折。人生谁没有遇到坑坑坎坎,关键在于如何正确对待,勇敢面对。我在50年代大学中文系毕业,难道说不能写文章吗?否则中文系不是白读了吗?我亲眼看到我班25人的小班,在58年反右派中,3人定为右派分子,20年后才被平反,好惨啊!还敢写文章吗?知识分子是“臭老九”,是属于资产阶级范畴,还敢说话吗?今天的青年不知道过去历史,身在福中不知福。文革中我国不少知名作家、学者、艺术家、政治学家、历史学家等因冤自杀,跳水、跳楼、上吊、服毒等身亡。 你释藤在今天的幸福的日子里,写作自由,更要珍惜,所以要负责地写文章,写作要认真贯彻党的文艺方针,要对人民负责。 第3节、真的很感谢新浪博客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平台,让我们能够在方芬芳的土壤 上茁壮的成长,给心灵安一个最舒适的家。 读评:《新浪网》给你提供很好的写作平台,我将看着你茁壮成长,也是很高兴的事。 第4节、在博客这个平台上,大家都是平等的,能够把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尽情的展现,没有界限,没有贫瘠,没有高低,只要用心,一定都能够舞动的更绚丽,更璀璨。 读评:“只要用心”,注意不要用错方向。人生的方向是船的舵,要紧紧地把握住。 第5节、这么多年,博客给了我内心丰富的情感依托,教会了我更好地走好自己的人生路,也让我认识了更多的朋友,是他们给我鼓励和支持,让我一直走的更坚定,更踏实。 读评:更主要的是自己走好人生之路。朋友也要分真朋友和假朋友。不要认为讲你好话的人是真朋友,批评你的人是假朋友。 第6节、所以我感谢新浪博客这个家园,感谢给我提供了这样惬意的平台,让我自由地飞翔在属于自己的天空里,散发出最素朴而又温暖的光芒! 读评:感谢一下也是礼节的需要,更注意如何写好文章,不要犯错误,要谨慎小心,时时处处注意网站声明:“博客文章的观点,文责自负,本站不负任何责任。”牢记在心。 第7节、我想自己以后一定离不开这方家园了,新浪是我心灵之外的另一个家,一定会伴着我一直走下去的! 读评:新浪网是一个大网站,人气也旺。但也要注意:网站办得好不好,关键在于网站的编辑水平。编辑也是食人间烟火长大的,不是天上神仙佛祖,也受社会政治因素影响,对事物的认识也有高低之分。对事物的辩别是非,主要靠自己的判断力决定。 三峡流星小结:(访谈小结): 释藤原文题目:新浪草根名博”对我做的一篇访谈(转)( 2011/3/24 11:00:06)
或者映衬那娇媚的鲜花,或者点缀那个梦寐的嘉园……我们用寂寞的方式释放写作的自由,我们用我们的方式点击我们的快乐,我们渴望像毁灭中新生的流星雨一样在浩瀚的星空书写我们的精彩,我们像多情的蝴蝶用微弱但独具特色的方式展示我们的理想。 读评:访谈者用很华丽的词藻,歌颂了现代网络的作用。这是现代科学带给我们人类的最新的礼物。但要注意网络也给我们带来精神上的污染,有些网站传播色情的东西,吸毒、凶杀等行为,我们也要严加防范。释藤的博客也不是很纯净的东西,也要一分为二去看待。 三峡流星的开场语:做博客,或者借用博客平台写自己的文字,是时代给予我们这些写手最欣慰的舞台。在众多的女博主撰写的散文中,有一个博客很有特色,她以摄影作品为重要的写作素材,用女性的特有的视角阅读、体会,进而撰写出不拘一格的博文。 读评:三峡流星对释藤的博客所写的散文没有下定义,只是泛泛地说一通:“她的博客散文居多。”“而散文博主,必须有自己的特色,而这个特色其实正是一个写手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她们用智慧的笔触展示我们这个世界。而摄影作品无疑是一道奇异的巨大的门窗。在巨大的门窗上有许多明亮的小格子,这些格子展示了两种不同的文学艺术给予我们不一样的感受。”事实上也很难下定义,因为释藤所写的文章很杂,还没有形成一种突出手法,引起人们的注意。(全文完) 读评者,童端友,10、14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粤公网安备44049002001081号 )
GMT+8, 2025-8-24 11:30 , Processed in 0.02127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