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华泽同志谈新闻摄影
邵华泽同志关于新闻摄影工作的论述,内容丰富,紧贴实际,理论性和操作性都很强,值得认真学习和运用。他关于新闻摄影工作的基本观点,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两个提高,一个关键”。 1990年8月,在银川召开的第一届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上,邵华泽同志首次提出了新闻摄影工作“两个提高,一个关键”的主张。1991年8月,他在秦皇岛召开的全国地市州盟报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上发表了《总编辑要亲自抓新闻图片》的讲话。2003年11月,在深圳召开的第六届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上又发表了《再论“两个提高、一个关键”》的讲话,明确提出:“要提高对新闻摄影的认识,充分认识新闻摄影在整个报纸宣传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要提高新闻摄影的质量,把提高新闻摄影作品的质量作为改进新闻摄影宣传工作的中心环节;而要实现上述‘两个提高’,关键在各级各类报纸领导特别是总编辑的重视。” 邵华泽同志当时之所以提出这样的主张,是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的。 他认为,那时候在我们的新闻宣传工作中普遍存在对新闻摄影“重视不够,运用不够”的问题。“还是长期以来那种旧的习惯,把照片看成是美化版面的一种手段,而没有把它当作一种新闻,没有把它看作同舆论导向有关系的、甚至是有重要关系的一个方面。”拿《人民日报》来说,“对新闻摄影在报纸宣传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还不能说普遍解决了,在安排版面时,多数情况下还是把新闻照片作为一种补充或填空,而没有能够把它作为一种独立的宣传手段来对待。文字稿和图片谁向谁让路的问题,一般地说,还是图片向文字稿让路的多,文字稿给图片让路的少。”此外,新闻摄影作品的质量确实还不够高。“要承认现在中国新闻摄影的水平不高,引人思考、给人启迪、使人喜爱的新闻照片还不多。”具体表现为:“一是非新闻的新闻照片多,真正称得上是新闻的新闻照片少。”“二是主题雷同的照片多,反映各个生活侧面的照片少。”“三是画面重复的比较多,有创新的比较少。”“四是反映生活表面现象的多,反映生活本质的少。” 提高对新闻摄影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邵华泽同志认为,对一件事情,是不是专心去做,是不是尽最大努力去做好,前提是对这件事情的意义、作用的认识是否清楚,是否到位。对新闻摄影工作当然也是这样,只有认识清楚、到位,才能尽最大努力做好。因此,他反复强调要提高对新闻摄影在整个报纸宣传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新闻图片在报纸宣传中占有重要地位。邵华泽同志认为:“在今天,光有文字而没有新闻照片,这是不能成其为报纸的;同样的,如果一张报纸只有好的文字报道,而没有好的新闻摄影作品,也是不能成为一张好的报纸的。”“在报纸的新闻报道中,新闻摄影作品确实起着文字报道所起不到的特殊作用。一幅好的新闻照片,具有真实生动、形象直观、现场感强、冲击力大等特点。”“办报人要清楚,新闻照片不仅是不能缺少的,而且是跟文字报道同等重要的,在某种情况下,还可能比文字稿的读者要多,影响、作用要大。”他认为“新闻摄影和文字报道一样,都是一种舆论,都起一种舆论导向的作用。”图片新闻也是一种新闻,应该把新闻摄影“作为报纸宣传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来看待”。要“进一步提高对新闻图片重要性的认识,树立图片观念。” 新闻图片捕捉读者视野的功能凸显。随着社会信息的扩张,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人们工作环境的变化,新闻摄影这类新闻报道形式的地位大大提高了,具备了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人们拿到报纸,总是习惯于先看图片,从图片了解新闻。” 报纸管理更加重视新闻图片的市场价值。“事实上,就报业发展的普遍规律而言,在现代社会生活条件下办报,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凡获得成功、市场化运作水平较高的报纸,都在努力突出新闻图片的地位和作用,都在努力打造本报的有时代气息、满足读者兴趣和需要的新闻图片特色和品牌。” 提高新闻摄影作品的质量 邵华泽同志认为,要提高新闻摄影作品的质量,首先要明确高质量的新闻摄影作品的标准是什么。他提出好的新闻摄影作品应当具备以下三项条件: 体现思想性。思想性也包括导向性。“作为质量上乘的新闻图片,首先要反映人们普遍关注的重大事件、社会热点和突发事件等新闻。图片的思想性强,不一定都是宣扬先进,揭露阴暗面的图片也可以有很强的思想性,有很强的震撼力。” 体现新闻性。“报纸每天都大量刊登反映新闻事件、新闻人物的新闻照片,衡量这类照片的质量标准,就要看它的时效性,还要看它表现的内容是否具有新闻价值和新闻价值的大小。时效性强的,有一定新闻价值的,就算得上是新闻照片;时效性强又有重大新闻价值的,就具备了评上好新闻照片的必要条件。” 体现可观性。“新闻摄影作品是以形象示人,必须要有可观性,起码是事实清楚,画面完整,图像清晰,再进一步的要求是形象鲜明,主题突出,图像传神,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新闻摄影“格外强调目击、抓拍、真实、独特、感人,同时也要尽量考虑到布局、结构、光线等因素,使其作品更具新闻传播的效果。”“不能要求新闻摄影成为艺术图片,但又要提倡借鉴艺术摄影的某些技术,丰富新闻摄影作品的形象语言,提高新闻图片的质量。”有的好新闻照片可以同时成为具有艺术感染力的照片。 针对如何提高新闻摄影作品质量的问题,邵华泽同志提出,在提高认识的前提下,还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加强摄影队伍建设,提高摄影队伍的素质。报社的专业新闻摄影队伍,“是一支政治上很强的队伍,是一支全心全意为报纸宣传服务的队伍,是一支有很强的观察生活、分析生活的能力,又有比较强的用摄影技术反映生活的能力的队伍,这样才能把一张报纸的新闻摄影宣传抓上去。” 建立一支热心为报纸服务的,同报社有紧密联系的通讯员队伍。邵华泽同志说:“如果只是靠报社自己的力量,全国960万平方公里,这么大的地方,怎么够啊?还是得靠广大的通讯员,靠热心为报纸服务、有一定新闻摄影水平的广大的专业的和业余的摄影工作者。新闻照片是现场报道,有了广大通讯员的努力,现场新闻照片就自然会多起来。” 建立一种大家都乐于为报纸宣传服务、又积极地去提高照片质量的鼓励机制,不能吃大锅饭。比如建立评好稿、奖好稿的制度,评好新闻照片、评好的摄影专版。评好版面也要包括好照片,如果没有好照片就不能评为好版面。对通讯员来稿也要有奖励,可以搞摄影比赛,对特别优秀的摄影作品要给予较高的稿酬,等等。为了促使人民日报记者在提高摄影质量上下功夫,邵华泽同志在担任人民日报总编辑时多次强调:“本报记者和新华社记者、通讯员在照片质量上平等竞争,谁的照片好就用谁的,夜班的值班副总编辑、总编室主任,都要明确这个思想,在质量上不能迁就。如果本报记者拍的质量达不到要求,而人家的好,那还是要用人家的。” 关键在领导特别是总编辑的重视 邵华泽同志认为,新闻摄影水平的全面进前步,前提虽然是“两个提高”,但关键则是“领导重视”。正如许多工作一样,没有领导层面的重视和推动,“提高”的愿望往往只能落空。他认为,“领导重视”不能只停留在认识上,更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要体现在行动上,体现在扎扎实实的实际措施上。概括来说,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抓版面。通过抓版面来提高认识,提高质量。总编辑应亲自抓摄影工作,亲自过问摄影宣传。“要有重视图片的观念,要有发现好照片的眼力,要有使用大照片的气魄。必要时要舍得割让文字稿,要敢在一版突破。”版面上照片用得好的要表扬,用得不够就要及时提出批评。 抓稿源。开辟稿源是基础性工作。稿件多了,就有挑选余地了,有了挑选余地,质量才能够提高。要多方开辟稿源,一是充分发挥记者的作用;二是充分发挥通讯员的作用,可以通过征稿来吸引通讯员投稿;三是号召文字记者、编辑拍照片。要建立奖励制度,激励大家搞好新闻摄影的积极性。 抓队伍。大力培养专业摄影队伍,使摄影记者的政治自觉性、新闻敏感性和艺术创造性有所提高。要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工作,给予帮助。要重视投入,重视硬件建设,力争用最好的装备把我们的摄影记者武装起来。同时,也要采取积极措施,抓好通讯员队伍的通联工作、组织工作。 抓创新。新闻摄影要突破,要提高质量,必须要创新。要鼓励创新,给创新者以奖励。 理论性和操作性兼备 上世纪80年代,穆青、蒋齐生同志根据世界新闻摄影事业发展的大趋势,提出了著名的“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的理论主张,成为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中国新闻摄影事业腾飞的目标。 怎样才能实现“图文并重,两翼齐飞”这个目标呢?不少同志都提出过重要的观点,作过重要的阐述。比如,穆青同志提出的“向世界性通讯社进军”、不当“过期胶卷”论,范敬宜同志提出的为摄影记者“提供崭露头角的舞台”、摄影记者要提高自身的学养,蒋齐生同志反复强调的“抓拍论”等等。 邵华泽同志关于“两个提高,一个关键”的论述,对于怎样才能实现“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的目标,论述得非常系统、全面,也非常切实,既有很强的理论性,又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如果说,“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的理论提出的是“过河”的目标和任务,那么,“两个提高,一个关键”的理论则是提供了“过河”的“桥和船”。“图文并重,两翼齐飞”与“两个提高,一个关键”密切相关,缺一不可。只有把“两个提高,一个关键”解决好,才能实现“图文并重,两翼齐飞”。因此,可以说,“两个提高,一个关键”是当代中国新闻摄影理论体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实现新闻摄影事业腾飞的正确途径。 亲力亲为结硕果 邵华泽同志不但在理论上大力倡导,而且在实践中亲力亲为,率先垂范。他在担任人民日报社领导工作期间,把新闻摄影工作提到了重要的议程上。在编委会和总编辑办公会上,多次讨论摄影报道工作和摄影队伍建设,力所能及地解决了报社摄影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实际困难。比如,扩大了新闻摄影的版面,使新闻照片的数量显著增加,同时确定每月出两个摄影画刊,主题是“在我们生活里”,内容上强调要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读者。又如,对于摄影组的编制问题、经费问题、其他工作条件问题等等,都做了研究,使之得到较好的解决。他在值夜班的时候,经常亲自挑选好照片,发现精彩的照片就放到一版突出处理,使读者眼目一新,产生很大的反响。 1991年3月,邵华泽同志主持召开新闻摄影座谈会,请首都各报社的摄影工作者到人民日报来,互通情况,交流经验,听取意见,建立合作关系,请他们为《人民日报》供稿。编辑部各部主任和各版主编也参加了座谈会。邵华泽同志向他们提出三点要求:一,“进一步提高对新闻图片重要性的认识,树立图片观念”;二,“各部都要积极组织图片”;三,“精心用好照片”。对好照片,年终通讯员要评奖,编辑部也要评奖。“以版为单位,哪个版一年中刊用照片最好,读者最欢迎,从总编辑奖励基金中给予奖励。”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粤公网安备44049002001081号 )
GMT+8, 2025-7-22 04:49 , Processed in 0.017751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