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聂司令员: 今天我感觉身体非常不好,也许我要和你们永别了!请你给加拿大共产党总书记蒂姆·布克写一封信,地址是拿大多伦多城威灵顿街十号。同时,抄送国际援华委员会和加拿大民主联盟会。告诉他们,我在这里十分快乐 .....照相机给沙飞..... 诺尔曼·白求恩 1939年11月11日下午4时20分”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手捧这封绝笔信,眼含热泪读了一遍又一遍。后来遵照白求恩“照相机给沙飞”的遗嘱,相机归沙飞使用。 1938年春, 白求恩来到中国革命根据地延安,柯达莱丁娜相机是他来中国之前于1937年购置的。柯达莱丁娜Ⅱ型(Kodak RetinaⅡ)相机,设计特点是小巧便携,它是一台平视取景、双影重叠调焦的135折叠相机。折叠相机一般采用镜头前组移动调焦方式,柯达莱丁娜采用多头螺纹镜头整组移动调焦方式,确保了镜头的成像质量。该机从1937年开始投产至1939年停产,共有三款不同口径的镜头:Kodak Ektar50∕3.5 ; Xenon50∕2.8; Xenon50∕2,白求恩的相机是Xenon50∕2这款镜头。 1938年6月,白求恩受上级指派,来到山西五台县晋察冀军区司令部驻地,负责筹建模范医院的工作,正巧抗战报社副主任兼摄影记者沙飞,在五台县军区卫生部住院。从白求恩到晋察冀边区的第一天开始,沙飞就用相机记录他的活动。 白求恩与沙飞因摄影而相识,加之沙飞生长在海派城市广州,又是个小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曾就读于在上海美专,俩人文化底蕴比较相近,又都爱好摄影,很快俩人无话不谈。白求恩曾为在异国他乡遇到沙飞这位知音,而暗暗庆幸。俩人的友谊越来越深,后来发展到只要白求恩见到沙飞,他就像一个天真无邪的孩子,异常活跃、话也特别多。 谈到白求恩的影像,我们自然会想到摄影家吴印咸,因为他的代表作《白求恩大夫》家喻户晓。而事实上,从白求恩来到晋察冀直至他逝世,沙飞一直用相机关注着他的工作和生活。2009年9月19日,在山西平遥举办的纪念白求恩国际摄影展览上,我们再一次看到并进一步印证了用相机记录白求恩最多的人是沙飞。 从“照相机给沙飞”开始,沙飞用白求恩赠给自己的相机,拍摄了大量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题材的照片,相机如同挚友一直伴随着沙飞,直至1950年3月。沙飞逝世后,沙飞的长子王达理把白求恩赠给父亲的相机及其它遗物,上交新闻摄影局副秘书长兼摄影处处长石少华保管。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粤公网安备44049002001081号 )
GMT+8, 2025-7-23 16:04 , Processed in 0.017906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