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情怀——与孙晧晖教授畅谈长篇历史小说《大秦帝国》

2011-11-6 11:21| 发布者:cphoto| 查看:2599| 评论:0|原作者:程 翔|来自:中国摄影在线 签约摄影师专稿

摘要:1小说家、史学家、思想家、《大秦帝国》作者、教授孙晧晖先生 (摄影 程 翔) 2教授孙晧晖先生花费十七年创作的504万字的长篇历史小说《大秦帝国》 3小说家、史学家、思想家、《大秦帝国》作者、教授孙晧晖先生 ( ...

1小说家、史学家、思想家、《大秦帝国》作者、教授孙晧晖先生 (摄影 程 翔)

2教授孙晧晖先生花费十七年创作的504万字的长篇历史小说《大秦帝国》

3小说家、史学家、思想家、《大秦帝国》作者、教授孙晧晖先生 (摄影 程 翔)

4陕西三原白鹿书画院院长常万贤(中)、《大秦帝国》作者、教授孙晧晖(右)、陕师大教授王继合影  (摄影 程 翔)

5《大秦帝国》作者、教授孙晧晖(右)与程翔先生合影  (摄影 王新菊)

6陕西三原白鹿书画院院长常万贤(左)、教授孙晧晖先生夫人冯丹萍女士(右二)  (摄影 程 翔)

 

“我是在八航校长大的,从小喜欢写写画画的我,常常拿着作文本请5号楼的辛姨看。年轻的辛贵贤阿姨是东北人,长得大方漂亮,她常常跟我说:‘小翔,长大想当作家,那得啥都得懂,比如写《李自成》的姚雪垠就知道啥样的天气影响啥样的战争……那《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不仅仅会写故事,而且本身就是诗人,他书里的药方,都能给人看病……’”

“我们这批人,文革时没学到啥——这是缘分,在三原出生的我,读咱三原人孙老师写的《大秦帝国》,算是历史知识的补充,我真佩服孙老师的气魄。整整半年,我关闭手机,通读了一遍十一本504万字的《大秦帝国》。”

坐在一个饭桌的孙晧晖老师、王继教授、常万贤老兄和高陵县的张新龙兄、文化馆甄凌馆长、双创办主任翟磊、青年篆刻家刘磊等,安静地听我讲故事似的。

2011年10月15日,我若不来陕西省三原商务宾馆,这桌宴席就成了“下玄月”了,大圆桌子没有我来坐满就不圆满了。大家自然提到这次茅盾奖评奖的事。“当公布结果时,我真想给孙老师打电话,中国的四大名著那部获过奖?世界名著的作家,那个人是为了获奖而写作?王天奇老师跟我说:‘有你这样的一大批读者阅读《大秦帝国》,就说明这部书是成功的。’半年来,我专心读《大秦帝国》,小说故事中叙述着中国最重要的一段历史,一节一节夹着作者的评论,雨果在《悲惨世界》中运用了这种方式,中国的历史小说很少见。我认为,孙老师首先是小说家,同时是史学家和思想家。”高陵县作协副主席、文化馆的张新龙兄等赞成我的观点,新龙兄说:“《大秦帝国》最大成就是将消失的大秦用历史小说的形式复活了。”

孙晧晖老师给我们透露:“上海出版社准备在上海筹办《大秦帝国》研讨会,我给取消了,因为当时茅盾文学奖的评委正在评奖,这时候召开研讨会,人家会说咱是有意公关。省里一位领导要拉我去跑评委,我说,大秦被曲解、被遗忘、被沉睡了两千多年,《大秦帝国》被丢在一旁一两千年有啥大惊小怪。”

孙老师侃侃而谈:“一提起大秦,一提起秦始皇都说是暴秦,自商鞅变法以来,大秦甚至走向了现代化的文明。有学者写文章抨击我的观点,中国有许多迂腐并不了解西方社会却盲目崇拜,对中国自己的历史并非了解真实的一面。”

 

 “在中国历史上,董仲舒第一个以数量表述的方式,认定了秦帝国的赋税率与徭役征发率,遂成为日后所有‘暴秦’论者的最重要依据。第一组:古代为什一税,秦时佣耕豪田为什五税;第二组,秦人口赋与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第三组,古代徭役一年三日,秦之‘力役’则三十倍于古。

什一税,是说田税率为十分之一。这一税率,是夏商周三代较为普遍的贡赋制背景下对民众的税率。诸侯及附属国对天子的‘贡’,不是税,自然也不涉及税率。自春秋时期开始,什一税事实上已经被大大突破了。突破的根本原因,不是普遍的暴政,而是生产力的发展与税源的拓宽,是社会经济大发展的合理结果。战国时期,由于铁制农具使用,可耕地的大量开垦,农作物产量大幅提高,生产力与整个社会经济水平都有了极大发展。此时,税率的大幅提高已经成为各大战国的普遍事实,绝非秦国一家。

依据当代经济理念分析,董仲舒的这个数字不是国家‘税率’,而是佣耕户的地租率。其实际所指,是如陈胜那般‘耕豪民之田’的佣耕者,向豪民地主交出一半的收成。董仲舒显然不懂经济,将地租率硬说成国家税率,使秦帝国时代的田税率猛然提升到十分之五的大比例。

   人头税乃春秋战国生发,夏商周三代本来就没有,说它‘二十倍于古’,是没有任何可比意义的。若董仲舒的‘二十倍于古’泛指整个商业税,则更见荒诞。战国至秦帝国时期的商业大为发达,七大战国皆有商业大都会。齐市临淄、魏市大梁、秦市咸阳、楚市陈城、赵市邯郸、燕市蓟城、韩市新郑。七大都会之外,七国尚各有发达的地域性大商市,如齐东即墨、魏北安邑、楚东南之江东吴越、秦西南之蜀中、赵北之胡市等等。其时之市场规模与关市收入,远远超出夏商周三代何止百倍,说商业税‘二十倍于古’,只怕还估摸得低了。基本的原因是,夏商周三代的民众自由商事活动规模很小,而国家‘官市’又多有限制且规模固定。

以董说的夏商周三代一年三日徭役为基数,三十倍于古,是九十日。他列举了这九十日的大体构成:‘月为更卒’,每年要有一个月给县里做工;‘复为正一岁’,再给郡里每年也要做工。按照逻辑,按照历代史家的注释,这里的‘一岁’不是一次性一年出工,而是一人一生总计服郡徭役一年。对董仲舒的分项说法,《史记》注解引师古之说,替董仲舒解释云:‘率计,今人一岁之中,屯戍及力役之事三十倍多于古也!’所谓率计,便是大体计算之意。显然,这一归纳没有说明一个男丁一年中究竟有多长时段的徭役,而只依据大体计算而笼统指斥‘三十倍多于古也’,有失武断过甚。”

一谈到《大秦帝国》,孙晧晖老师就说起董仲舒,用事实证明原本的秦朝。他执着地挖掘、保护着中华文明的正源。

 

 

“孙老师,你的老老家在哪里?”

我知道,孙晧晖老师的老家就在陕西省三原县西阳镇北面的一个村,想知道他的祖籍在哪里,因为三原本土的人并不多,大部分来自于山东、山西等省。“就在三原……最早可能是从商洛过来的。”商洛是商鞅的封地,孙老师在《大秦帝国》中写道,商鞅被五牛分尸后,被商洛人悄悄运到商洛山谷中悬棺天葬了。孙老师有大秦情结,为饮郑国水长大而自豪。我小时候,常常见姥爷、舅舅到西关渠上挑水,后来才知道,这渠是泾惠渠的分支,泾惠渠最早的名字叫郑国渠。

“孙老师,你一定翻阅了大量有关战国和秦朝的历史资料,辞职离开西安,到海南写作,海南有这方面的资源吗?”“搬家的时候,装了整整一个集装箱的书。” “长达十七年的创作中,最困难的是什么?”“最困难的不是写故事,而是怎么写论点。”“你小时候梦想将来当作家吗?”“没有。”“写《大秦帝国》之前,你在陕西是不是没有进入文学圈子?”“那时候,只跟几个朋友聊聊,没正式进文学圈。”坐在身旁的王继教授笑着说:“像是在采访,啊——程翔是记者。”

“王天奇老师经常跟我说,真正的作家,必须关注生命的本源、本质,不仅仅靠文才起家,必须有正义感、有思想、有社会责任感、关心民生。陕西是文化重镇,但很多写文章的作者,并不具备良知,孙老师学法律的,另辟新径,写出故事、历史与思想融为一体的巨著,这才显示出大秦人的本色,这才是大秦人做的正事!孙老师如果没有大秦人的情怀,没有秦始皇的气魄,无法写出五百多万字的大气派的《大秦帝国》!”

我缺乏历史知识,好在我有历史观,好在多年来我直达真理,善于思考生命的本质,所以,我对孙老师就秦帝国中央政权的坚定结构迅速瓦解崩溃,要加一句既有历史的偶然性,又是历史的必然性,必然性决定着偶然性。一个人、一个国家和一个时代有生有亡、有头有尾,顺从着宇宙阴阳之理。每个人、每个国家和每个时代,都闪烁着绚烂的光辉,却没有彻底消除战争和罪恶。

三原白鹿书画院院长常万贤兄像《大秦帝国》中的“四君子”(齐之孟尝、赵之平原、魏之信陵、楚之春申)一样好交朋友,他提倡围在一张饭桌的每个人分别给孙老师敬酒。高陵县文化馆馆长甄凌死活不说话,也死活不敬酒,没想到冒出一句:“我想问的问题,程记者都帮我问了。”

“孙老师,《大秦帝国》完成后,下面还有啥打算?”“还是围着《大秦帝国》,把前秦的历史写出来。”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粤公网安备44049002001081号 )

GMT+8, 2025-8-24 19:19 , Processed in 0.02301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