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邹思嘉
张新潮从事电视文化报道工作多年,一直十分关注着各种文化现象。在拿起相机,记录身边的人和事的同时,他更多的思考摄影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如何面对当下与社会各个层面的交错关系。在他看来, “记录下来的影像作品,如果无法与社会公众共享交流,那就跟一张白纸没什么差别。”
张新潮表示,让摄影作品进入艺术品市场流通只是完善其社会化功能的一种形式,而还有诸如观摩、交流、刊登、展览、发布等等都是使摄影行为的社会化功能完整的方法。本次在丽水举行的中国第十四届国际摄影艺术展览暨2011中国•丽水国际摄影文化节在某种意义上就为很多的摄影人提供了完善自己摄影行为的通道。我们注意到,本次摄影节从11月5号开始,为期5天的摄影节,吸引了来自美国、英国、意大利、荷兰、瑞典、澳大利亚等30多个国家的100多位世界著名摄影家和嘉宾,以及港、澳、台地区和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摄影爱好者。同期举办的中国第14届国际摄影艺术展览共收到全球88个国家和地区的7298位摄影家的72678幅摄影作品参评,来稿和参加者数量创历史新高。这本身就说明在新国际文化传播格局下的摄影行为社会化功能完善既是摄影人个体的需求,又是特定文化形态的整体趋向。
在张新潮看来,摄影行为有时候可以作为表达个体意识的一种方法,但更多的时候是一种公众意识的体现,摄影行为允许沉浸于自我陶醉,却更应该是对社会公共价值的认同和创导,提倡影像信息的公众化、社会化其实也是一种对摄影本体回归的过程。张新潮对记者说,“国内许多摄影业者,缺乏市场运作能力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他们的摄影作品没有有效进入流通渠道的方法,自生自灭,很可惜。”
张新潮一直有个心愿,如果能够把握好当前国际文化传播大好的时机,倾力打造一个浙江与国际间的影像信息共享系统平台,不仅对浙江这样一个摄影强省的绝大多数摄影者来说是个福音,还能在全国的摄影业界树立一个标杆。关于这个影像信息共享系统平台,张新潮觉得应该是汇集当下各种现代信息传播手段为一体,具备跨域跨界高速传播影像信息的基本功能这样一个系统,才能为无障碍的国际摄影文化信息传递起到重要的作用。
“这个平台系统一旦建成,摄影人想“自娱自乐”都会不好意思!”张新潮如是说。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粤公网安备44049002001081号 )
GMT+8, 2025-7-25 10:36 , Processed in 0.017582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