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独立摄影师庄吴斌 聚焦当代东南亚

2011-11-20 11:55| 发布者:cphoto| 查看:1403| 评论:0|来自:文汇报

摘要:● 黄向京   10月26日的“新加坡作家节”上,33岁的庄吴斌发布第三本英文版摄影集《印尼华人回教徒》(Chinese Muslims in Indonesia)。之前他出版英文版摄影集《全球化下的东南亚唐人街》与印尼版《东南亚的10个 ...
● 黄向京

  10月26日的“新加坡作家节”上,33岁的庄吴斌发布第三本英文版摄影集《印尼华人回教徒》(Chinese Muslims in Indonesia)。之前他出版英文版摄影集《全球化下的东南亚唐人街》与印尼版《东南亚的10个唐人街》,引起注意,这本新摄影集前后耗费三年到印尼的繁华都市与沿海小村,寻找华人回教徒的足迹,一页照片一则故事,带出族群虽小,却难以简单归类的面貌。

  目前华人族群占印尼总人口的5.41%, 华人回教徒则1.2%。当很多人以为东南亚华人不可能是回教徒,聚焦这个少数族群中的少数的庄吴斌说:“印尼很有趣,它的历史就像洋葱,层层剥开,越往内剥味道越重。”

  当他来到马都拉岛苏民纳县最东边沿海小村Dungkek,心里好奇:为什么华人会来到这种地方?这个港口很小,什么都没有,马都拉岛土地太干,也什么都长不成,出口品是烟草与晒干的海盐。500名村民中,有100名土生华人,8户华人回教徒。

  他没进到Dungkek,就见到一片片挖空的悬崖,才知道原来当年华人挖岩石来建屋子。村里有些房子是华人盖的,连苏民纳皇宫也是华人设计的。闽南式建筑为马都拉6种传统建筑风格的一种。苏民纳北边有个渔村Pasongsongan还有Kampung Peranakan(到19世纪,Peranakan在印尼指土生华人回教徒),村人承认了自己世代土生华人与回教徒的双重身份。

  庄吴斌说:“他们不像爪哇和雅加达或印尼其他地方的华人,一入回教,两代之后就认为自己是印尼人,不知道或不愿意承认有华人血统。只有像Pasongsongan这样偏远的地区,在华人回教徒通婚后,能否保留双重身份的议题上,印尼人和华人之间相对没有隔阂,相处很好。越远离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就越融洽。事实上,根据荷兰人的说法,这样的土生华人回教徒甘榜在18世纪的印尼到处都有,由此可以想象当年种族与宗教划分并没那么清楚,华人移民大体‘入乡随俗,入港即湾’的景象。”

  摄影集内的文章指出,500年前,爪哇北部海岸的港口城市已有华人回教徒,比该岛大部分地区回教化还早。

  史载15世纪,广州、彰州、泉州的华人移居爪哇沿海一带,据说这些华人早在7世纪就已接触到回教,广州的光塔寺和泉州的清净寺为早期清真寺代表。

  甚至印尼学者提出,当年回教传入爪哇,华人有份。爪哇淡目第一个回教王国统治者Raden Patah有华人血统。之前的两种说法是:回教通过印度古吉拉特邦的回教徒,或者阿拉伯南部半岛的也门传入印尼。

  1513年,葡萄牙使者皮莱资(Tome Pires)观察到,文化的传播从来不是单程的,在印尼出现外来的回教徒爪哇化、当地爪哇人回教化的双向传播影响过程。

朋友口中“想太多,文字太多”的摄影集恰恰就是庄吴斌的特色,他的摄影有田野调查的成分,有故事,35mm照片只完成部分工作。摄影集的文章带出照片背后的历史大现场。

  “尽管有大的历史框架,当年东南亚华人的选择不是他自己能决定的。1940年,我那福建泉州的阿公已拿到美国签证,也有亲戚在菲律宾与泗水,但因日本人打入厦门港等等,不得已来到马来亚。居住地是这样,信仰也是,东南亚华人很难一刀切。”庄吴斌说。

在东南亚到处有睡床

  庄吴斌2003年自南洋理工大学黄金辉传播与信息学院毕业后,曾在杂志社打工一年,就走向独立摄影之路。

  他受访时强调,像他这样的独立摄影师/研究员/策展人,不是经济模式,父母包吃住,节俭度日,主要靠一己的人脉网络。

  本月中旬,他受邀出席柬埔寨金边摄影节,顺便延长到南部海岸去挖掘故事;出席印尼日惹艺术基金的一个会议,去万隆办个工作坊,与当地摄影工作者交流;再到雅加达,可能去挖唐格朗穷华人社群的故事。

  庄吴斌笑说:“我在东南亚到处都有睡床。如果你在东南亚什么地方被打抢要求救,给我一通电话,我可以张罗朋友来救你。”

对纪实摄影的道德质疑

  庄吴斌自认之前的纪实摄影与报道工作出现瓶颈,存有道德的质疑与困惑。他是那种想很多,最重要要过自己那一关的摄影师。

  他做过灾难摄影,2004年南亚大海啸,在没后备支援下,接受台湾《经典》杂志任务,前往南印度加德罗渔村,要解决语言、经费与当地人沟通的问题。他锁定三个失去家人的女人的故事,一年后重访,其中一个死了丈夫身边带两个小孩的女人的态度从开放转敌意,令他不解,询问当地医生,才知道原来小渔村里的人在说闲话,为什么这个男摄影师只找她访。庄吴斌说:“摄影师再怎么低调,也还是会间接改变拍摄者的生活,我不能不去想摄影师的‘入侵性’。”

每遇好镜头,他还有这样的心理挣扎:“这样拍下去,对他们真的有用吗?还是只让自己出名而已?拍了一天,回到住处,只是面对自己的作品和四面墙。跟别人谈,也谈不清楚。独立摄影是面对自己,相当寂寞。”

  摄影师很少问那么多问题的,庄吴斌恰恰觉得摄影师最大的问题是把问题简单化。他说:“很多时候,摄影师是没有答案的。因为很多新闻议题是复杂的,并非黑白分明。”

  他曾花一年拍摄在吉隆坡的缅甸少数族群钦族(Chin)难民,拍完后问题重重:这些难民真是难民吗?还是为逃出来才说家里被清算?他们在马来西亚结婚生子埋葬当地坟场,能说马来西亚人唾弃他们吗?事情不是黑白那么简单。

  另外,庄吴斌不拍爱之病患者瘦骨嶙峋的黑白照,而是拍摄他们通过戏剧治疗,把自己的人生故事帮上舞台演出,展示乐观积极的一面。

  不做不知,做了之后的瓶颈,使庄吴斌转而聚焦最靠近他的更大课题——华人。

   (文传下页)

餐馆主人Abang Faizal是第12代华人回教徒,先辈Lim Tau Kian曾开发邦加岛的门托克镇。根据族谱,Lim Tau Kian是娶皇室公主的明朝官员,在柔佛皈依回教,取名Ce Wan Abdulhayat。其中一子Abdul Jabar是门托克镇镇长。Jabar女儿嫁给三宝垄苏丹。林家后人在西邦加岛有约千人。Faizal说,当中有些人不认为有必要了解林家族史,有些则不愿承认华人血统,但愿自己是纯马来人。Faizal家中藏有一本族谱,这在门托克镇非常少见。(庄吴斌摄,取自《印尼华人回教徒》)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粤公网安备44049002001081号 )

GMT+8, 2025-7-25 10:52 , Processed in 0.016623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