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中国摄影家协会网编辑专访《中国摄影史》作者泰瑞.贝内特实录。
记者:小A,贝内特:泰瑞.贝内特 点击进入 泰瑞贝内特的中国老照片网站
记者:最开始是因为什么能让你对亚洲摄影史包括中国摄影史有兴趣? 贝内特:25年之前,我一直在收藏关于东亚的图书,包括一些游记方面的书,有一天我看见了一本摄影画册,突然就很感兴趣,觉得里面的照片特别好看,他就由收集书变为收集照片。
记者:您是学什么专业的?为什么会对历史这么感兴趣? 贝内特:在学校学的是经济学专业,跟摄影毫无关系。看摄影是从后来收藏开始的,因为想了解更多那个时代的、早期的东亚摄影,所以也对19世纪的历史产生了兴趣。
记者:您写书的架构不完全以时间来划分,而是以摄影师的身份来划分,有哪些方面的考虑? 贝内特:每一个作者都应该有自己书的特点,对于我来说,觉得这样的形式是他唯一能够找到的方法,觉得是适合这本书的结构方法。同时,这本身也是一个很有逻辑,也具有原创性的方法。对我来说也觉得很便利。
记者:很想知道你完成这本书总共花了多长时间?在中国是怎么来收集这些照片的? 贝内特:开始关于这个项目的资料搜索还有搜集材料,大概是2006年开始的,就是关于中国摄影史这个项目来说。但是之前在搜集其他的信息,那些照片大概是从很久以前就开始了。这三本书第一本书写作时间是2006到2009年,也就是说3年时间完成。之后准备要出的是第二本和第三本,之前他是想写一本书,但是因为搜索材料太多了,在一本书里放不下,就只能分为三册了。

记者:之前全部是针对的史料,有经过实地的调查吗?来过几次中国? 贝内特:刚才的问题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回答,第一是在开始写作之前收集了所有现存的文字材料,包括英文的文字材料和中文的文字材料。对英文来说或者是欧洲文字的资料我很容易能够知道,那么中文的话我必须去跟其他的朋友考察,去确定其中的信息。在第二方面,我也会去实地考察,比如说对圆明园,对长城及一些陵墓都很感兴趣,就去实地考察这些地方。自己之前来到中国主要都是去的一些通商口岸。
记者:沿着当时的摄影师走的路线走的? 贝内特:有过那样的做法。第三部分,除了实地考察和文本材料的分析之外,也会去看摄影照片的展览和收藏,去跟美国、日本全球各地的收藏家联系,看他们的图片材料。
记者:在搜集材料的过程中,都会把他们买下来吗? 贝内特:就这本书来说,我并没有把所有所需要的材料都买下来,自己有一部分。其中有一半是他自己的,还有一半是其它的比如说博物馆,其他人的收藏。
记者:现在有市场,老照片的拍卖市场越来越看好,价格也越来越高,对于这种他收集史料作为研究的人来说,会不会有很大的困扰? 贝内特:幸运的是我已经掌握了大多数的图片材料,在最近2到3年里面,拍卖市场的价格激增,上涨的很快,所以我觉得能够在一个价位比较低的时候买那些照片,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
记者:还有没有其他的欧洲人或者是美国人在做中国摄影史这方面的研究? 贝内特:在这本书里有一些参考,你可以找到相关的一些同样跟他一起研究的人的名字,谢谢。
记者:这本书出来以后,跟中国的史学有没有什么反馈,有没有听到他们的反馈意见或者有什么交流? 贝内特:在做这本书的时候,获得了(陈升)老师,原中国摄影出版社的副总编辑,他的很大的帮助。对于我来说,我很敬重陈升老师,觉得他是我的前辈的感觉。为什么这么说,是因为在1987年的时候陈升老师写了一本书叫《中国摄影史》,他说在那个时候就相当于从0开始,对中国摄影史有了一个框架性的建构。关于反馈的事情,现在目前收到的反馈基本上都是正面的。当然,也激励了更多中国的摄影史学家进行更多的研究。
记者:在写这本书的时候,除了语言困难之外,还会遇到什么困难? 贝内特:总的来说要做完这么一个东西,要做完这么一本书,首先考察所有现存的文字文本,包括在西方世界对中国早期的摄影史有很多的记载。我也会问他们那些中国摄影师,跟他们交流。中国的学者通常也是非常友善,不会说太保护自己的东西。
说到第三本书,主要是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一个架构,因为现在这方面的材料告诉大家,现在我们已经能够找到这些材料了,我列举了很多人名和地区,从这当中你可以看到,我们大概知道有哪些人在这里边,我们已经获得了这些信息。在将来的继续深度的考察,就只能依靠中国的学者,会更多的依靠中国的学者,在他们当地或者是各方面的地方去寻找当地的有特色的摄影史,然后再完成一部合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