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文明洛阳进步的脚步,展示洛阳当代文明亮点,集中宣传洛阳创 ...

央视《文明中国》洛阳篇杀青 即将热播 康留国摄

河南省委常委、洛阳市委书记毛万春涧西区重庆路办事处邻里节迎新春联欢会现场接受了央视《》文明中国摄制组专访。 康留国摄
文明之花为什么这样红?为了向全国观众展现荣膺全国文明城市的魅力洛阳,由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指导协调、中央电视台社教节目中心策划打造的《文明中国》大型电视摄制组王希文、郑美方一行,2012年元旦期间,从北京来到洛阳,宣传报道洛阳荣膺全国文明城市的经验和成果。节目沿用专题纪录片的节目样态,采取记录典型人物、典型事件发生发展+当事人采访的形式,聚焦洛阳在创建过程中真实发生的感人故事,弘扬道德和人心,传递创城、利民、惠民的精神内涵,阐释记录中国文明进程的节目主题。 在近一周的采访中,央视记者冒着寒风,先后深入小区居民家庭、迎新春联欢会现场,从不同的角度记录了市民和政府共建和谐家园的动人故事,展现洛阳爱心浓郁的社会氛围和文明程度。 临来之前,央视记者从网上搜索洛阳创建的相关情况,发现要表现的地方很多。 央视记者找到洛阳文明的理由。经再三斟酌,涧西区重庆路办事处邻里节成了他们此次采访的主要对象,希望通过邻里节的感人故事来展现洛阳的文明和谐。连续6年举办邻里节的参与者的讲述无疑是这座城市文明的最好佐证,特别是看到中央、省、市新闻媒体当时的一篇篇报道和一张张照片、一盘盘视频时,编导王希文、摄像师郑美方由衷地说,洛阳这座城市不但是文明洁净的,也是和谐的、充满爱心的:“生活在这样的一座城市里是一种幸福。” 面对不甚枚举的文明事例,央视记者终于找到了洛阳为什么成为全国文明城市的原因。“邻里节”是洛阳社区文明创建工作的一大创新,也是洛阳市精神文明建设的一大亮点。邻里节已成为洛阳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缩影,体现了洛阳市创建为民、 为民创建指导思想,反映了洛阳市民“包容开放、创业创新、实干争先、负重奋进”的精神风貌,成为洛阳开展群众性创建活动的成功范例。“邻里节”以建立新型和谐的邻里关系作为构建和谐城市的切入点,发挥街道、社区作用,增进家庭亲情和融洽的邻里感情,为居民搭建了一个加强沟通、增强了解、联络感情的平台,是落实和谐社会理论的具体举措,通过邻里节能够彰显洛阳的精神风貌和城市风格。 河南省委常委、洛阳市委书记毛万春涧西区重庆路办事处邻里节迎新春联欢会现场接受了摄制组专访。作为洛阳创建活动的见证者、亲历者,河南省委常委、洛阳市委书记毛万春和社区主任许勇也成了央视记者的专访对象。毛万春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我们之所以能够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是因为全市人民给我们创建工作打了高分,没有全市人民打的高分,我们就不可能获得这个荣誉。如果要讲功劳的话,那功劳应该属于全市人民。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为民创建、创建为民这个指导思想,坚定不移地办好惠民实事,把为民贯穿创建工作的出发点、全过程和落脚点,让更多的群众真正享受到创建的成果,让老百姓的生活更美好,让我们的城市更美丽。创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更好,没有最好。今后,洛阳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要突出体现为民、持续、统筹、同心、务实“十字”创建要求,切实把创建的出发点、全过程、落脚点放到不断提升群众的认可度和满意率上,把大街小巷视为考场,把人民群众视为考官,在满意声中听不满,在不满声中求圆满,让全市人民真正成为创建工作的受益者。通过一件件惠及民生的实事,通过一件件改变城市面貌的举措,丰富文明内涵,提升文明水准,把全国文明城市品牌越擦越亮。 《文明中国》“洛阳篇”录制工作5号下午全部完成。摄制组已于6日离洛赶赴河南省会郑州。洛阳和郑州作为新当选的全国文明城市,一起被《文明中国》集中推介。此次录制的节目将在2012年的3月1日——4月6日,央视10套《讲述》栏目周一至周五晚间黄金时段播出,央视1套、4套、7套进行转播。 中共洛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杨炳旭等领导和市民朋友一起参加了《文明中国》洛阳篇录制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