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首先想问一下你对本届摄影节一个总体的感受? 江融:这是我第一次到连州参加策展工作,所以我没有办法跟过去进行比较,当然过去我也关注过连州摄影节的一些情况。从我直观来说,我觉得本届摄影展不管是国外还是国内应该说水平是相当高的,菲利普斯作为总策展人也跟我这么说,他对于展品的制作和布展非常满意。我因为参加过平遥国际摄影节的一些组织工作,所以我可以跟平遥摄影节进行比较,我个人感觉平遥摄影节是开放性的,连州摄影节因为段煜婷艺术总监一直有一种坚持,她有一种标准,所以在选择策展人也好,选择展览也好,她是有一定的标准,因此,她选的展览无论从规模和摄影家来说,都是有她的独到地方,而且她是首先从选策展人开始来决定这一年策展的总体质量。 今年年初的时候,段煜婷首先来找我,她说因为过去六年一直都是在做欧洲,今年和明年想在北美发展,她知道我在美国生活了二十几年,对北美比较熟悉,所以她希望我给他推荐一个策展人,我当时几乎是毫不犹豫地就推荐了纽约国际摄影中心的策展人菲利普斯,原因就是因为菲利普斯不仅对北美摄影特别了解,而且对中国摄影也特别了解,我觉得应该说他是一个比较理想的人选。但是在非常短的时间里边来做策展工作是相当困难的,为什么?我们一开始就跟段煜婷讲好,如果你要想能够把一个摄影节办好必须提前一年,至少要半年,但结果我们实际上差不多是在8月底才开始真正去启动、去物色、去联系,这就存在一个什么问题呢?存在一个你想请谁和你能不能请到这个人的问题,我跟菲利普斯再加上另外一个策展人是叫做乔安娜,我们三个人花了很多时间策划《美加当代摄影展》,几乎是把美国当下一些年轻的摄影家都过了一遍,得出一个名单,这个名单大概是三十几个人,这三十几个人里边再挑选了十个人,结果没有办法都兑现,原来想美国五个,加拿大五个,最后变成是只有九个人,原因也就是我刚才跟你说的,并不是说你想请的人都能请得到。段煜婷当然也很希望我们能够请一个大牌的,我们也一直在努力,新彩色摄影的代表人物史蒂芬·肖尔,或者说南戈尔丁等,我们都去尝试过,但是我们觉得更重要的是想让中国的年轻人,尤其是今年新锐成为中国摄影界的关键词,我们也希望让国内的摄影界看到美国和加拿大的新锐是什么样子,我们就带来了这九个人的作品,应该说他们是有一定的代表性,因为既有跟传统有传承的摄影家,同时又有往前推进的,像达格·瑞卡德用谷歌街景来进行创作,他的作品也有传统的东西在里边,我们希望这个展览能够给大家一定的启发。国内这一块主要是段煜婷她自己来负责,因为她熟悉,她有能力来做,当然我们也给她提供了一些意见,她自己所选择的这些摄影家,包括章翔鸥给她提供的一些摄影家也是非常有质量的。我们当时特别担心国内有那么多摄影节都举办过,我们如果重复展出就没有意思了,现在看来还是不一样,尽管这里也有其它地方已经展示过的摄影家,从总体来看,今年连州摄影节的中国和国外的摄影家应该说还是有相当高的水平。 同时,段煜婷这次也让我来策划和主持一个学术研讨会,我也是花了很多时间去请专家,并且与他们商量演讲的题目。请专家的时候我也考虑到请谁的问题,什么人来是很重要的,这个人必须是其专业的一个专家,同时他对中国文化要比较了解,你看到这次我们请来的专家基本上要么是多次来过中国,要么是的确对中国很感兴趣或者很了解。昨天,他们围绕着社会景观这个主题进行了一天的探讨,今天就轮到了由中国摄影评论家、批评家,包括当代艺术评论家都参与的一个研讨会,三场研讨会下来,实际上主要的目的是想探讨一下到底什么叫景观摄影,因为景观摄影也是摄影界的一个关键词,一个热点,但实际上大家对什么叫景观摄影并不了解,而且它的来龙去脉更不熟悉,这样大家一窝蜂地去拍的话是不是很盲目,而且就会造成一种像拍风光摄影一窝蜂的现象,这次研讨会的目的就是梳理一下社会景观摄影的来龙去脉,让大家能够更好地在下一步去拍的时候有一个方向性,有一个目的性。我觉得学术这一块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个可能是其它摄影节所没有的,因为其它摄影节所谓的高端学术论坛大都是圆桌会议,我当时在策划的时候,就跟段煜婷说我们不能做圆桌的研讨会,圆桌的研讨会很容易失控,因为我五年前跟王瑞两个人一块在平遥也做过一个高端的学术论坛,当时我们就是请两个中国专家与两个外国专家就一个专题来讨论,之后大家提问题,这样比较容易掌控。这次也采用论坛形式来做,这样就能深度地进行交流,才能够做成一个真正有学术水平的高端论坛。 我觉得一个摄影节要配备一个好的研讨会,围绕着它的主题来做的研讨会,而不是漫谈、清谈,或者说是相互根本谁都不服谁的各说各话的圆桌会议,那样效果不好,所以一个摄影节如果有一个很好的学术研讨会,而且大家都来一块讨论摄影节的主题,不仅仅只是看了展览,而且还对这个主题进行讨论,这样效果会更好。所以我觉得今年的连州摄影节至少做到这一点,这是我对今年连州摄影节大概的印象。 问:您作为国际摄影人的身份,我们也知道您在联合国里边做了很多工作,也一直关注中国的本土摄影。以国际水平来看连州摄影节在国际上是一个什么样的地位? 江融:我看过一些摄影节,参加过一些摄影节,但是我觉得连州摄影节在国外是非常有名气的,尤其是在欧洲,每一次法国的《photo》杂志都有报道连州摄影节,一方面因为连州摄影节很关注媒体的报道,所以有更多的报道。有一些摄影节做了,但是没有请足够的媒体,国内有些摄影节就没有听说有国外主流媒体的报道。我可以肯定的指出,平遥是有报道的,但是平遥在媒体这块做的还是不如连州,段煜婷从一开始就请了法国人卡特琳·菲利普,她对欧洲媒体非常熟悉,是一个很资深的媒体公关人员,所以请她来做就很专业,就能保证国外主流媒体及时的报道,因为一个活动,如果没有像雅昌摄影网这种媒体去报道的话,就等于说没有传播出去,就像照片一样,没有传播的照片留在家里只能自己在看,而你传播出去的话,你的影响面更广,所以媒体是非常重要的。这就是为什么我说很遗憾,今天上午关于“中国摄影的瓶颈和出路”这么好的研讨会却几乎没有媒体在。其实一次活动、一场展览,一个是媒体,一个是你能请到什么样的重要人物很重要。今年连州摄影节最大的遗憾是我们最终没有请到最重要的摄影家,我们做了非常大的努力,但是每次都非常失望,因为这些摄影家最终都说你告诉我太晚了,我很想去,但是我现在真的是去不了。应该说如果要总结今年最大的遗憾就是重要的摄影家这一块还是没有能够请到。 问:您今天作为专家见面会的专家也看了中国很多年轻摄影师的作品,您在国外也看了很多西方年轻摄影师的作品,通过专家见面会你感觉中国这些年轻摄影师有哪些优点和不足? 江融:我觉得中国年轻摄影师跟上一代摄影师已经有非常大的不同,上一代的摄影师他们是有使命感的,他们的社会经历、人生阅历都不一样,因此他们在拍照片的时候,更多的是采用纪实摄影的样式来拍,目的就是希望通过他们的摄影来改变我们的社会或者是社会的弊端,但是年轻这批摄影师他们的成长过程是比较顺的,而且在过去二十年没有太多的苦难和重大的事件发生,所以他们没有必要有这种使命感,他们更多的是关注他们自己、关注周遭的世界,所以这一代的年轻人更个性化,更自我,这个没有什么不好,全世界范围内有这样共同现象,我觉得他们不管是从观念、影像、选题,后期的制作和呈现都已经不同于上一代的摄影家。但是话又说回来,整个中国摄影一直在恶补,我们刚开始的上一代摄影家是在模仿尤金·史密斯或者是安赛尔·亚当斯,或者是布列松,或者是寇德卡等等,都是这么过来的,后来我们就听说过美国有一个南戈尔丁,很多年轻人就开始拍私摄影,但是中国摄影界大部分的摄影家对国外的了解是停留在南戈尔丁,现在已经开始,多多少少了解了一些南戈尔丁之后包括新地形、新彩色等流派,还是不够。我个人感觉一个好的摄影家一定要对整个世界摄影史要了解,对现状要了解,之后再看看能不能有一些启发,用世界共同的样式和语言来讲述中国的故事。这批年轻人,刚才了解了一下,跟他们交谈发现他们还是比较了解国外的情况,所以这些年轻人的作品已经是比上一代有进步了,但是跟国际上来比他们还是不够的,大部分人基本上不够,为什么?他们基本上是停留在七十年代,最多才赶到七十年代,我们很多摄影师还在模仿森山大道,森山大道是什么样年代的摄影师呢?他是日本六十年代,最多是七十年代的摄影家,如果你再模仿森山大道和南戈尔丁,才达到国外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水平,我们还需要很长一段路要走。另外,这次连州摄影节大部分年轻摄影师的作品都是黑白的,所以我刚才就跟他们说,我觉得我们年轻摄影师应该要尝试用彩色来进行创作,那是他们下一步的任务,因为彩色更接近现实的生活,彩色是非常难把控的,因此就是说如果大家都是黑白,认为黑白才是艺术的,这是一种误区,他们应该有能力要驾驭彩色,才能够更接近现实的世界,所以我觉得他们还需要继续努力。而且国外的摄影家在经过了这么多的过程之后,他们已经开始用新媒介、社交媒体来进行创作,用因特网来进行创作,当代摄影已经从摄影转成图片、图像,就是说摄影家主要不是靠拍摄,拍摄本身这个动作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利用图像来进行创作,所以我觉得跟国外的摄影来比较,中国摄影还是有相当大的差距。 问:这次你有没有计划把一些中国年轻摄影师带到国际上去进行展示? 江融:其实我一直特别想做的一个事情就是成为中国跟国外摄影界中间的一个桥梁,因为我有这个优势,我所在的纽约地理位置,以及我通过二十多年进入到国外的主流摄影界认识的很多朋友,他们都是在国外摄影界很重要的人物,同时我跟中国摄影界也是保持密切的关系,一直在关注中国摄影界的发展,我做的采访和写的文章都是希望给国内提供一些参考的资料,让中国的摄影师能够有一定的借鉴,但是不要盲目地模仿,而是应该根据自己的需要去吸收你觉得可以拿来用的一些东西。我自己想做的当然是希望把国外最好的摄影家、最好的专家请进来,同时又能够把国内最好的作品推到国外。实际上我也做过一些,但是下一步,如果我有时间我一定会更多地把国内年轻摄影师的作品往外推。 问:谢谢江老师。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粤公网安备44049002001081号 )
GMT+8, 2025-7-26 15:51 , Processed in 0.018098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