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一个文学家,两个摄影师客观的冷漠

2014-10-17 14:51| 发布者:zhcvl| 查看:1213| 评论:0|原作者:唐伟卫|来自:现代摄影网

摘要:一个文学家,两个摄影师  居斯塔夫-福楼拜::“伟大的艺术是科学的和客观的。” 托马斯-斯特鲁特作品 托马斯-斯特鲁特作品 沃克-埃文斯作品 沃克-埃文斯作品 如例图所示,我们用比较学的方法,将托马斯- ...

一个文学家,两个摄影师

 居斯塔夫-福楼拜::“伟大的艺术是科学的和客观的。”

 

 

 

托马斯-斯特鲁特作品

 

 

托马斯-斯特鲁特作品

 

沃克-埃文斯作品

 

沃克-埃文斯作品



如例图所示,我们用比较学的方法,将托马斯-斯特鲁特、沃克-伊文思连同作家福楼拜。从不同的国籍、领域、时空当中拉到了一起。


托马斯-斯特鲁特(Thomas Struth , 1954—)当代著名德国摄影家,他的代表作就是以上的《美术馆》。他也拍摄各地的都市,冷峻的目光让人不寒而栗。


沃克-伊文思(Walker Evans , 1903—1975)美国摄影家。画面当中有刺冷的感觉在传达,毛孔都根根竖了。客观严谨的手法在 “精彩地描写普通事物”。(福楼拜的原话,伊文思本人引用)


这两人尽管载体不同:一个是彩色,一个是黑白。可是貌异心同,画面中“冷”的感觉,就是因为他们俩都尽力地将人和事物,通过影像转化为一种超越的、具备神圣性的象征物。


其中的道理,福楼拜给“预言”了:“一个艺术家必须像上帝创造世界那样无形却又无所不能。他应该被处处感到,却又处处不见踪影。此外,艺术应该必须超出个人的情感与神经质的敏感。时间赋予给它无情的方法与物理学的精确。”


这就是客观性的原则。为了追求一种“纯客观的记录”、“精彩地描写普通事物”和“无个性特征却又是记录”的摄影美学(伊文思语),以图片的手段来体现自己的理念。


正如福楼拜所说,并用自己的实践(《包法利夫人》)证明了:功力深厚的艺术家,完全可以通过自己所选择的富有特征意义的细节及事件的组合,来达到批判现实的目的,而不一定要直抒情怀。


我们的目光停留在两位摄影家上,作品精致的影调,用镜头仿佛照单全收似的笼罩着对象——一本正经的肃穆。他们并不想“把握一切、认识一切、解说一切”,时刻感到自己“有某种思想要表达,有某种体系要建立,有某种学说要阐释” (巴尔扎克语)。他们的作品中排出自我,不流露感情,不插入“议论”,不让一个细节留下自己的观点或意图的痕迹。很难说这种艺术方法是低劣还是高明,但确实是在艺术表达方式上有了一种突破。


这就是现代主义的风格。有意将作者和作品拉开一定的距离,为了达到客观并发挥到冷漠的风格必须要牺牲点激情。作者应当退出作品,不用自己的道德意识和价值取向去影响观者。如福楼拜所说:“激情的地位愈小,作品的艺术性愈高。”


其实,作者并非真的没有激情,只是殚精竭虑的为了风格,严防它们在作品中泄露。深深地藏匿自己,像木偶戏演员那样小心翼翼地遮掩着自己手中的提线,尽可能不让观众觉察出作者的声音。


所以福楼拜被奉为现代派艺术的先驱。我们在他的理论当中,也能更深的体会出斯特鲁特和伊文思的作品。


细节,一切都是细节。让人屏气凝神。他们没有浪漫的激情,现存的只有鄙陋可厌的实际生活。所以他们画面当中的人物不会像克莱因,维诺格兰特那样几乎个个充满激情,有着强烈的欲望和追求,因而个个色彩鲜明、有棱有角。斯特鲁特和伊文思却重视中间色调,习惯于塑造中间人物或中间性格。与其说他们酷爱中间色调,不如说是这种色调更能表现,如今社会平庸琐碎、空虚无聊的生活现实。


所以应当承认,他们只所以有这样的选择,不是因为他们对细节有着近乎执著似的狂热。如果这样,就会流于自然主义作家左拉的那种,不加选择地去照搬照抄不起眼事物的流弊。


而是因为他们不满足于描摹事物“粗糙的表象”,而是力图深入到对象的“精神和心灵深处”,理解其“深藏的欲望”,探究其“行为的复杂动机”,揭示其“未暴露的本质”。只不过我们看不到以作者身份的他们在作品中击节叹息——因为斯特鲁特和伊文思需要冷漠。


文学史中,现代主义风格就是淡化故事,忽视内容。平庸的作家可能认为,从资产者的日常生活中撷取题材是件十分困难的事,他们的作品不能不求助于杜撰的故事和离奇的情节。福楼拜却认为文学的力量不在于故事本身,而在于作者怎样叙述、描写和处理,因此文学上不存在高尚的或低下的主题。对作家而言,“伊弗托(福楼拜家乡——地名)和伊斯坦布尔具有相同价值,……他们想写什么就可以写什么,什么都可以写得很精彩”。


斯特鲁特和伊文思的作品即是如此。所以在手法上,他们就会像福楼拜那样常常采取内聚焦,促使观者发挥想象去填补有限视野所造成的意义空白。因为这样做,风格也比较容易统一,又隐蔽地表露了叙述者和其身后的作者的思想情感,增加了客观性效果。


所以我们的影像在和一个素无交往的艺术门类当中,往往会意外地看到和本类艺术在技巧上、题材上、理论上的高度相似,仿佛他乡遇故知的感觉。德?桑克梯斯在分析诗歌欣赏时,常说有一个“这是旧相识!”的感觉,这在情调上是很相似的。

于是,这种相似也提供给了我们今天研究的话题。福楼拜、托马斯?斯特鲁特、沃克?伊文思这一对文学家和两个摄影师的介绍,如今我们就是在为了这种研究,作一个小小的尝试。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相关阅读

下级分类

图文热点

热门推荐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11 16:25 , Processed in 0.304137 second(s), 3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