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数位时代省思:为什么照片要后制?

2014-10-17 14:54| 发布者:zhcvl| 查看:835| 评论:0|原作者:Oscar Yang |来自:DIGIPHOTO

摘要:数位相机可以说是本世纪最棒的发明。影像创作变得非常容易,不论手机、数位相机都是很好的创作工具。对于按快门这件事情,已经变得非常轻松,没有成本、不用经过绵密的思考,即看即所得。 相片的后制也变得非常容易 ...

 

      数位相机可以说是本世纪最棒的发明。影像创作变得非常容易,不论手机、数位相机都是很好的创作工具。对于按快门这件事情,已经变得非常轻松,没有成本、不用经过绵密的思考,即看即所得。


      相片的后制也变得非常容易,就象是一张平凡照片或是照片中就是少了点什么感觉,只要透过影像编修软件稍加调整或是影像合成,丑小鸭马上变天鹅,但如果每张照片都要利用后制天马行空,那就真的不太妙了!


 
      你的照片有经过后制吗?这真的是个非常敏感的问题


      我相信,只要有数位相机存在的一天,就一定会产生争议。就像前阵子的摄影比赛,大家对拿伞的情侣与欧洲的飞碟云都非常熟悉。这些议题曾经登上新闻版面,可见大家对后制都愤慨不平啊!!那国外后制风气如何?国外是修图常态,大多数人都会调整自己拍摄照片。另外国际知名机构都有各自的修图规范,如果超过规定的范围, 会视为做假照片。(备注:如果大家不懂刚刚提到的情侣与飞碟云,Google可以让你跟上时代潮流XD)


 

▲图片来源:Telegraph

 

      我的照片都是原图JPG直出,完全没有后制


       这是在各大讨论区或是朋友在讨论拍摄照片时,常常会听到一句话。


      在我看来,大家对后制的定义非常广泛,小从亮度调整,大至影像合成, 甚至只要调整过影像,不是原图JPG直出就直接归类后制。这样听起来,只要对照片调整亮度就马上归类后制咖。现在的数位单眼相机都内建相片编辑功能,如果再机身处理不知道该如何定义!

 

      数位相机原始照片都灰灰的,没有立体感


      大家不知道有没有遇过在同一个场景、相同拍摄数据下,分别使用底片与数位相机同时拍照,底片的反差会比数位照片稍大,颜色也会比较饱和。原因在于数位相机为了要记录更多细节方便后制调整,所以数位相机拍摄照片会比较平淡,含有丰富细节,这种情况在拍摄raw档会更明显。

 

▲相机拍摄原始照片。


 
为什么要后制


       在底片年代,底片的后制都是在暗房中处理,透过不同的药水、相纸、放大机滤镜反差控制、药水温度的控制,透过这些方式洗出完美作品。只是现今把早期暗房处理步骤数字化,让大家透过软件自由的调整。这边所谓的后制,指的是调整照片的白平衡、亮度、对比与饱和度,不是指影像合成。在数位时代中,好照片组成:前制(努力拍好照片)80%+后制占20%。有时候数位相机无法纪录现场的景色,我们可以藉由后制还原现场所见到颜色与氛围。

 


后制毒药


       过度依赖后制会使人拍摄变懒惰,这是不可否认的问题。原本工程浩大的拍摄,后制只要用印章等工具调整,就可以搞定所有问题,省时又快速。但笔者认为,如果过度依赖后制,真的会变笨。莫忘初衷,偶尔的费工费时,也是不错的!

 

 


后制不是万能


       就如前面有提到,努力将照片拍好是非常重要的。一张拍坏的照片,漫无目的乱拉拉曲线、乱调颜色,甚至转黑白照片,就觉得很有fu,殊不知这只是运气好蒙到。真正专业的摄影师,在拍摄前,心中就会后制成品画面,该怎么拍、该怎么调都已经想好了,事半功倍,这才是运用数位便利与摄影技术平衡的真谛。另外像笔者喜欢把拍摄风景照片放大输出,如果过重的后制,超过照片像素的调整量,导致照片充满颗粒感,如此一来,输出照片质量就非常糟糕。

 

      一开始就拍得很棒的照片,只要经过基本的后制微调,马上从80分提升到100分的水平;如果一开始就拍得很糟糕,就算再怎么挽救,也很难到达100分的水平。活在数位时代下的摄影师,拍摄技术好是基本条件,了解后制意义与正确的后制,才能发挥数位时代所带来的便利。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相关阅读

下级分类

图文热点

热门推荐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11 16:28 , Processed in 0.143180 second(s), 3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