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非常值得一读,我也非常佩服作者的勇气,敢于对摄影界知名评论家顾铮进行如此直接的批评,确实如作者所言:当代摄影,不应该沦为一种泛泛的批判观念的机械图解,这就好比贪官也会惺惺作态地喊几句天下为公的口号一样。
“它们(当代摄影)大多只是一些符合理论的商学院“案例”式的作品。如果他能暂时摆脱建构或套用理论的欲望,平心静气地看与说这些作品,我想他会不惮于将其中大部分贴上“烂”的标签,并且坦率承认无法在感性上受到它们的震动。此外,像顾铮在展览前言里那样,动不动就评价某件作品或某个摄影师具有“批判性”,实在让“批判”这个词变得有些廉价。并不是你自己说自己的作品是要批判某种事物、某类现象,你就真的在批判了”
这段文字是深得我个人的认同的,在当下的中国青年摄影师中,热衷于当代摄影的不少,但绝大多数当代摄影作品,隐喻简单化、艺术语言转换太过直白、思想观念还是脑筋急转弯式的小聪明小点子,一旦点破了,可谓妇孺皆知家喻户晓。
但作者最后一段论述让我大失所望:“被拍摄的世界有赖于拍摄者的介入,帮助它发现并敞开自身众多的未知之谜,反过来,大胆地、全身心投入地,以至于进入宗教式的舍弃自我之边缘的观看与记录,同样会将看到的东西吸入自我的深渊,从而改变甚至重新构成自我”
显然,作者宁愿疯狂、宁愿盲目,也要坚持一个海德格尔式诗意世界的存在,那个世界是如此神秘莫测,存在着诸多的未解之谜。一般人在一般情况下是看不到那个世界存在的,必须要陷入“宗教式的舍弃自我之边缘”才能看到和记录到“那个世界”,而且一旦看到了,有可能会被看到的那个神秘莫测的东西“重构自我”。
可是,被作者所推崇的那几个“伪文人士大夫”式的作品,解开了那个世界的未解之谜了么?那个神乎其神的未解之谜究竟是什么?拍出那样的作品真的玄乎到必须要”陷入宗教式的舍弃自我之边缘“么?这种作品又何尝不是一种烂俗的图式和忽悠附庸风雅的土豪藏家的杰出标本和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