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们已经看到了发生于中国当代摄影实践的太多的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种尝试,但当我们看到邵文欢的作品时,仍然会收获一种意外的欣喜与智性上的刺激。在此需要指出的是,本文是把他的工作置于当代摄影的视野中加以讨论,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于他的作品作为一种当代艺术实践以及给当代艺术带来的刺激的认知。 在中国美术学院以综合材料研究为自己的MFA专业主攻方向的邵文欢,最早投入摄影是开始于他对作为成像方式的摄影媒介特性的尝试。这是一个接受了严格的绘画训练的当代艺术家,在经历了一拥而上地使用摄影为表现手段的大背景之下发生的、发自主体性的探讨摄影与绘画、材质与成像之间的复杂的跨界交融的努力。 在邵文欢的摄影媒材作品《国际旅游者》系列受到较为广泛的关注之前,他已经开始了以摄影为手段的创作。而《国际旅游者》系列则奠定了他以摄影为主要手段展开创作的基础,也确立了他的专业形象。他在世界各地旅行游走时,以一些著名景点的游人为主要拍摄对象,展现了大众旅游作为一种现代文化产业的发达、繁盛以及对于人(旅游者)的潜在影响。在这个系列中,他已经着手把影像与绘画相结合的尝试了。这种部分呈现了某种绘画性再现的努力背后,其实既有着他对于影像生产方式的思考,也有着他对于大众文化的反思。在制作上,他把以胶片或数码方式获得的影像,在暗房里以明胶银盐感光材料再行一种结合了光学化学的感光与手工描绘的涂刷的综合成像。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结合才使得他确认他找到了大可发挥的空间。因为他的绘画训练可以将某种主观的感受更真切地表现出来,而摄影的相对客观性则确保了主观发挥的节制与谨慎。而这种在后期展现表现功力、同时也有着某种偶然性成份的成像方式,也给了他的这种对现代大众文化的再现以一种特别的样貌。从这时起,邵文欢对于手工制像中的不可控性发生了深厚的兴趣。这种不可控制性,既体现了摄影这个媒介特性及其较为古老的成像方式的特殊魅力,也深深吸引着作为艺术家的摄影家邵文欢从这种不可控性中获得对于影像产制的新的刺激与启发。 邵文欢,国际旅游者系列,2010 《国际旅游者》系列之后,邵文欢的大量作品主要以江南景象为主题,但在上述方式的基础上更为充分地展现其作为画家的才华,力求展现迷离与诡异气息之下的山水氤氲。在把他的绘画才华也得以充分展开的《霉绿》系列中,邵文欢更获得了对于摄影这个媒介的真正的自信。这表现在他挥洒自如地在自己涂布了感光乳剂的画布上,先显像影像,然后再进一步以绘画的手法在此影像上施以石绿以及丙烯颜料。这些“霉绿”以如水墨痕迹般的形态盘踞于影像之上,产生了丰富叠加的肌理效果。 在这个有着江南山水与园林情怀以及文人画意趣的《霉绿系列》系列中,邵文欢结合了摄影与绘画的双重表现手法,以综合了各种材料所得的丰富的视觉(肌理)效果,强化了地域文化的某种特色(如湿润,以及因之而起的发霉等),同时也开发了深植于他生命意识中的传统文化在观念、手法与材料运用中的新潜能,发展出一种新的意趣。 邵文欢,霉绿系列,2013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9 01:59 , Processed in 0.073651 second(s), 3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