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摄影与广场舞

2016-1-12 17:52| 发布者:zhcvl| 查看:802| 评论:0

摘要:原载《光明日报》2014、12、14 摄影与广场舞 暮色下的教堂(边境小镇室韦/松下LX-3) 薅包谷的农妇(凉姜/手机) 广场舞(选自百度) 随着数字式内存代替化学反应的胶片,全民摄影的时代已经成为现实。更重要的 ...
原载《光明日报》2014、12、14

摄影与广场舞


暮色下的教堂(边境小镇室韦/松下LX-3)


薅包谷的农妇(凉姜/手机)


广场舞(选自百度)


随着数字式内存代替化学反应的胶片,全民摄影的时代已经成为现实。更重要的是,全民摄影在碎片化的电子时代成了个体选择的一种表征,尽管这样的个体表征依然有趋众的社会心理,但是我认为,它与“广场舞”却是截然不同的。

  摄影,无论是专业的,还是票友性质的,抑或是完全业余的(后两者构成了全民摄影的主力军),其共同特点是要把镜头对准拍摄对象。对对象的选择成就了它的个体特征,这与“广场舞”的同一音乐、同一舞步是完全不同的。

  摄影行为先天地决定了它的个体特征,因此,它所显现的影像也就先天地具备了个性。在胶片时代,对曝光、焦距、冲印等环节的控制有相当专业的要求,这本身就体现了个体表征。即使到了当下的数码时代,我们同样需要在胶片时代留下的遗产中获取营养(不然的话,数码相机不会“高仿”胶片相机),进而拓展物理内存与相机本身所呈现的个体特征。技术当然不是最主要的,摄影者本身的学养、经历、个性甚至还有可能的“师承关系”等,都决定了其成品是个体的创作。另外,摄影本身的“前设置性”,诸如不同的时间、光照、地域、文化等,也从形式上决定了摄影的个体选择。

  但是,由于电子时代的摄影器材及后期制作不再像胶片时代那样复杂,摄影理论和技巧也更易于学习和理解,全民摄影就有一个可能出现的问题——趋众性。风光、人物、纪实甚至一些猎奇的影像,都有可能成为千篇一律的样式,并且,一浪追一浪的所谓“赶时尚”。于是,我们便可能看到,摄影本身先天的个体选择,被不自觉地置于“广场”的壳中,或者说全民摄影有可能会发展成为另一个“广场舞”。


鸟瞰大堡礁(澳大利亚/松下LX-3)


喀什老城跟我摆姿式的小孩(索尼DSC—TX30)


日本京都高铁站(索尼DSC—TX30)

  1859年,恩格斯在致斐·拉萨尔的信中曾经写道:“我认为,我们不应该为了观念的东西而忘掉现实主义的东西,为了席勒而忘掉莎士比亚,根据我对戏剧的这种看法,介绍那时的五光十色的平民社会,会提供完全不同的材料使剧本生动起来……”这段话虽然已经过去了150多年,但至今依然启示着我们当下的文学与艺术创作。恩格斯对“五光十色”的要求,其实就是对艺术创作个性化的要求。具体到有可能趋于雷同的全民摄影,多学习、多思考,尊重摄影的个体选择,是应当被提倡的。


洗摩托车的小伙(江安河街/手机)


敬神与敬钱(内蒙古/松下LX-3)

图片选自作者游踪。

本博主以本名(刘大桥)第一次给《光明日报/艺苑》投的稿,没想到用了出来。


路过

雷人
1

握手

鲜花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收藏 分享 邀请

下级分类

图文热点

热门推荐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8 21:14 , Processed in 0.083557 second(s), 3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