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美)谢丽•瑞德著:《摄影展览指南》,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年版。 13、 (美)迈克尔•佩雷斯著:《摄影百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年版。 14、 (比利时)希尔达•凡•吉尔德、(荷兰)海伦•维斯特杰斯特著:《摄影理论:历史脉络与案例分析》,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2014年版。 15、 (英)伊安•杰夫里著:《怎样阅读照片:理解、阐释、欣赏杰出摄影家的经典作品》,浙江摄影出版社,2014年版。 虽然我们看到2009年以来的这种翻译出版工作表现出非常的活跃。但较之电影和美术界的同类出版物翻译,尚且缺乏计划性、策划性的弊端也暴露了出来。这也将是国内摄影理论翻译下一步亟待解决的迫切问题。但无论怎样,就目前的发展趋势看,这个问题将很快得到解决。首先,最近的情况是,此类出版物的市场正在伴随着受过更好教育背景的摄影爱好者们的青睐,而开始有了“市场”。以浙江摄影出版社最近新出版的伊安•杰夫里《怎样阅读照片:理解、阐释、欣赏杰出摄影家的经典作品》为例,第一次印了3000本,上市仅20天,就要再版加印了。其次,一些出版社和出版人也逐渐觉悟过来,西方摄影理论著作的翻译出版,在有着“小众”市场的同时,对整个摄影学科的建设也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再次,国内出现了励志于摄影理论翻译,并具有较强使命和责任感的译者,比如毛卫东和他的翻译小伙伴们。我们可以想象,在未来的十年左右时间里,伴随着这种翻译出版的不断推进,一个我们期待的“摄影理论学科”在大学教育里出现;进而催生一个相对具有水准的摄影“理论界”,似乎并不再遥远。 除了官方出版机构的努力之外,2009年以来的出版,还有另一种新的现象——独立出版。当然,这两年的独立出版做的比较有声有色的要数言由同学的“假杂志”已经出版的8本青年摄影师的限量版画册了。但这不属于理论翻译范畴,顾不在本文讨论范畴。毛卫东同志在香港注册的摄影文库出版公司,终于翻译出版了那本“重要的”《摄影对话录》,并且以一个人的力量编印了一份摄影理论刊物《摄影文论丛刊》。这份刊物主要以收录篇幅较短的西方摄影理论领域内的经典、重要的论文为主。无论从选题策划、翻译、编辑、校对、设计、印刷,都由毛卫东一人担任。无论是“假杂志”还是“摄影文库”,这种完全来自一种个人和民间的,带有自我组织的出版方式,在一个“小圈子”的范围内持续的搅动和影响着中国当代摄影的生态建构。他们正通过新的知识传播途径影响着活跃在当代中国摄影领域内的一小批青年人。虽然是在“小众”和及其有限的空间传播,但在我看来,这恰恰是它的价值所在,因为作为一种民间的力量而言,它不可能也没有呢能力去影响“大众”,而就整个历史的经验而言,无论东西方,历史上各个时期最好的和更好的艺术都是由一小部分人去欣赏、把握和赏玩的,今天也没有太大变化。所以,在我看来,“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本文发表于《艺术当代》2014年第10期。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8 15:03 , Processed in 0.257414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