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落之地”到尼罗河畔的感与思

2016-10-31 10:08| 发布者:zhcvl| 查看:5200| 评论:0|原作者:王瑶 |来自:人民邮电出版社

摘要: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王瑶出版了一本摄影随笔《瞬间的触觉》,讲述自己拍摄过程中的感想,对照片的分析,以及她的摄影体会和观点。她想要找寻一种自己独特的摄影表达方式,在纪实和诗意的风格中找寻平衡点。本文摘选了 ...

影集中有幅人与猴的照片,这是色彩与光影的集萃。

金毛、黑髯、花帽、红袍,在橙、黄、紫、绿的光带摇曳中,五彩缤纷,然而,引人注意的不是这些,而是人与猴凝思冥想的神态。他(它)俩目光忧郁,灵犀相通,神情是那么相像,宛如兄弟。这是在印证着人与猴的同源同宗吗?是在提示人类对动物的保护吗?都不是。在漫长的物种进化中,人类最终脱离了动物和猴,成为了高级生命体,这是生命的奇迹。那么,人类应该怎样回报这种进化奇迹?应该怎样对待生命?应该怎样构建人类的家?准确地说,那也是各种生灵共有的家园。画面中的人与猴此时固然并非在想这种问题,然而,读者需要去思考它。

理想信念、人文精神,这是影像的灵魂。阮义忠曾感叹随着数码技术的发展,摄影艺术里珍贵的人文精神开始稀落,这是值得担忧的倾向。人文精神缺失的影像,即便再精致,最终也不能打动人心,而对人文精神的守护,应该全方位、全过程地体现在摄影之中。

在摩洛哥,我无意间拍到了一幅触目惊心的画面:一个乞丐躺在街头,蜷曲一团,四周蝇虫乱飞,唯有几只瘦猫守候在侧;人们匆匆走过,熟视无睹……这张照片我没有收入集中,甚至不忍再看它一眼。我不能为了刺激人们的眼球而去展示这种悲惨。我想,这不是粉饰现实,有时候,人们需要回避,这是对人类尊严的必要维护。

好吧,让我们再回到影像的世界中去。

多元文化的交汇使得摩洛哥五彩缤纷,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巴扎炫目的灯光,商店精美的地毯,还有坐在街边形形色色的人和他们靓丽的服饰……这简直是一场影像的盛宴!我甚至一下子难以适应和理解这里的壮观。

我拍下一张张让我难忘的笑脸和纯净的神情,那是一种从容、善良、纯朴和沉静,在当今喧嚣的世界上,这样的品质和心态已无疑成为人类心灵渴求的“世外桃源”。

我的影集中有一张柏柏尔妇女和面的照片,光影的映照下,她是那么娇美,那么妩媚,简直如同维梅尔油画中的人物。令我倾慕的,不仅是她容颜和姿态的美,而更是她心灵的美——当我正欲拍照的时候,她发觉了,她有些胆怯,但是,为了成全我,她没有躲开,只是羞涩地朝我笑了笑。这,就是摩洛哥人的心地和情怀。

对于这份接纳和宽容,我心存感激。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粤公网安备44049002001081号 )

GMT+8, 2025-8-4 21:42 , Processed in 0.017161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