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 “三人·古巴”:卡斯特罗走了,透过沧桑,仍现浮华

2017-1-21 13:56| 发布者:cphoto| 查看:2025| 评论:0|来自:澎湃新闻

摘要:古巴对大多数人来说似乎是一个神秘的存在,卡斯特罗以后的古巴是什么样的?上海艺术家眼中的古巴又是什么样的?即将于上海“诺·艺站艺术空间”开幕的“三人·古巴”摄影展 ,将展现何曦、洪健和李喆三位艺术家眼中 ...


洪健通过压缩一些因素,通过耐心的寻找、想象的检验、有意选择的角度、系列的秩序,有效建构、放大或重置了图像语境。洪健的作品之所以可构建成一个系列,不仅因为这些照片里有意境的关联,更因为其内部之间错综地映照、辨析、补充和延伸,某种线索、某种结构在混杂中暗自生成。他通过色彩的内聚与强调,使得视觉关系更注重于作品的整体,每一张照片都代表了现实世界的林林总总和视觉可能性的协作,所有拍摄对象及不同结构之间的巧妙呼应和相互补充,创造出了持续性的视觉意象密度。色彩在洪健的照片中,代入了精准的种种感受,视角的取舍,结构的经营,分寸的把握,节奏的策略,概括的条理,思考的轨迹,眼前的事物不停地向外扩张,都得益于色彩的考量和处置,这有效提升了主题的内涵。
李喆拍摄的古巴《抽雪茄的农庄主》
李喆把镜头里的人物作为不言而喻的主体,普通人成为安放一切的中心,摄影之于他们的生活不是想象,不是经过,也不是旁观,更不是采集和过滤,李喆就在里面,某种程度上,他和这些拍摄对象感同身受,似乎他一直在那里。所以,李喆的古巴照片里没有疑惑,没有质问,没有结论,甚至没有叹息,他的视线平静而结实。他有一种个人化的持续观察的技能,很善于挖掘普通人在生活中的磨砺,撬开了某种有意无意被忽视的缝隙,从微观层面开辟直观的切口去表现人们的身心叙事,具有饱满而真挚的感染力。李喆在日常生活的纷繁驳杂中给予普通人以尊严,这是摄影审美的伦理维度,是起承转合中真切的理由和无懈可击的内心依据,是拆解叙事模式之后仍然令我们信服的精神秩序。
尽管何曦、洪健和李喆拍摄古巴的作品面貌和风格取向各有不同,但都体现出了对影像语言内在性的高度敏感和自觉执着,无论是符号的灵活运用,还是形式的兼收并蓄,抑或是立意的独辟蹊径,他们富有弹性的表达方式,折射出智性的丰沛广远。当一个艺术家决定拍摄一幅照片时,他都是在自我塑造,他都是在按照自己的设想编纂和解释世界。米兰·昆德拉曾经说过:“诗人们并不发明诗,诗在那后面某个地方,它在那里已经很久很久,诗人们只是将它发现。” 何曦、洪健和李喆的古巴之旅,就是这样的发现之旅。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下级分类

图文热点

热门推荐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粤公网安备44049002001081号 )

GMT+8, 2025-7-13 08:54 , Processed in 0.01797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