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社会大学的写真家

2017-2-15 10:43| 发布者:cphoto| 查看:2283| 评论:0|原作者:张照堂|来自:色影无忌

摘要:泰雅族妇人/台中雾社/1950凡是在台湾的摄影界待过二十年以上的人,大都晓得这么一个人,有时候大家昵称他为“张仔才”。他前半辈子对摄影艺术热衷创作;后半辈子则在对后进的栽培鼓励以及暗房技术的服务上,都做了 ...


泰雅族妇人/台中雾社/1950

凡是在台湾的摄影界待过二十年以上的人,大都晓得这么一个人,有时候大家昵称他为“张仔才”。他前半辈子对摄影艺术热衷创作;后半辈子则在对后进的栽培鼓励以及暗房技术的服务上,都做了相当程度的贡献,因而无形中在摄影圈里也赢得“老师父”和“大家长”之称。
不拘小节,没有架势的“张仔才”,则自谦地认为他不过在做分内的事,不值得大书特书。但是,如果我们追寻台湾摄影发展的踪迹,“张才”这个名字,应当是四十年代不容忽略的一个转折点。
四十年代的老师父
张才,1916年出生于台北。他生长在一个文化气息浓厚的家庭中,唯一的兄长是大他十一岁的哥哥张维贤,这位被后代文艺界称为“新剧台湾第一人”的话剧运动改革者,当时就让他十二岁的弟弟上台参与演戏。由于从小接触了较自由、开放的生活圈,张才无形中也领受了艺术环境的熏陶。
年龄稍长,为谋求营生之技,张才先后三次远赴日本,在短期的 “写真补习学校” 上课求艺,1939年回到台北后,他在太原路开设“影心写场”,对于摄影,从职业上慢慢发展成专注的追求。除了“室内人像”的生意需求,张才用他的小型徕卡相机,35、50、90以及135mm四个镜头,开始他户外猎影。他相信摄影是最有力的说服工具,写真中的“真”字,就是实在的意思,是去面对生活诸种外貌上的“真”,而不是老躲在温室或象牙塔中去制造模式化的布局与假象。
1942年,他随着家人赴上海经商,在那儿拍摄了许多民情市容;1946年再回到台湾后,继续使用他的徕卡相机,一边经营照相馆拍照维生,一边上山下海,四处猎影。
四十年代初期的台湾,兼有摄影器材及创作意识的摄影师是微乎其微的,加上显影药水与放大相纸的质、量都缺乏,要放出理想照片更是难上加难。有着照相馆作为后盾的优势,张才拍照比别人更加认真勤快。


排湾族妇人/屏东三地门/1950


1234下一页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7 23:00 , Processed in 0.401763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