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摄影作品的“傲慢与偏见” 误解1:照片是可复制的,所以不值得收藏 许多人认为,照片是可以重复印制的东西,所以它的价值就不具备“孤本”的意义,不值得收藏。但是在这一点上,成熟的欧美摄影收藏市场早就给了我们提示:摄影作品的买卖可以参考版画的方式,通过控制印量(版数)来保证作品的收藏价值。 误解2:摄影太简单,按下快门就行 这种过于肤浅的理解严重阻碍了影像艺术在中国的普及。在欧美和日本,影像艺术在市场上早已被接受,2006年纽约苏富比拍卖的王庆松的照片《跟我学》,以超过31万美元的价格成交,实在是给中国图片艺术家打了一针强心剂。而中国的影像艺术市场,从2001年才开始启动,而当代摄影作品出现在拍卖会上时,仅仅只有两件作品。 《跟我学》,王庆松。120x300厘米, 2003年 2008年伦敦佳士得秋拍中,作品《跟我学Follow Me》在“战后当代艺术日场(二)中国艺术品部分”中,以1175.1799万元人民币的价格成交。 王宁德《有形之光——浮萍》,2013年。香港巴塞尔艺术展上售价约5万美元。 疑问:摄影作品的收藏价值何在? 摄影作品价值的衡量是多方面的,拍摄时所处的年代、摄影师传达的思想、作品内涵及时代意义等,多方面的因素决定了一张作品的价值。摄影作品不仅有艺术价值,它们的历史文献价值同样不可小觑,而这种独特的价值是其它艺术品很难具有的。 艺术家王庆松:“摄影作品的价值还是在于,个人的态度要在大的文化背景中独立出来,通过造型语言和视觉效果传达出它的文化意义,综合呈现出摄影作品的收藏价值。 因为有这些偏见的存在,使得摄影作品收藏发展缓慢。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7 02:22 , Processed in 0.184159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