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纯影派的发展历程 【摘 要】 世界摄影史中相继出现的画意、纯影、写实、 抽象四大流派中,纯影派是作为画意派的对立面崛起于20世纪的初期。纯影派最初出现在欧洲的法国和德国,当清新直率的纯影风格传到美国,纯影派主张摄影要发挥自己的特性,反对把相片弄得像一幅画;反对剪贴和用其他手段把画面弄的模模糊糊。善于吸收新鲜事物的美国人很快就接受了这种表现方法。纯影派摄影家主张摄影应该纯粹地发挥自己的本质和特色,不要亦步亦趋地跟在绘画后面、模仿绘画。 【关键词】 纯影派 清新直率 纯粹 本质 特色 【Abstract 】 World history of photography have appeared in Painting, pure photography, realism, abstract four schools, a pure film school as a pictorial opposite faction rise in the early 20th century. Pure faction first appeared in Europe, France and Germany, when fresh straightforward style of pure photography reached the United States, pure photography faction advocates photography to play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as opposed to a photo of a painting made; oppose clip and by other means the screen get blurry. Americans are good at absorbing new things quickly accepted this performance method. Pure photography sent photographers advocate photography should play pure natur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ir own, do not slavishly followed the painting, imitating painting. 纯影派是在反对派绘画的基 础上产生。他们之所以被称为纯 影派,因为这种体裁应该提倡通 过摄影艺术的纯粹的摄影手段, 以获得摄影的艺术性和独特的审 美效果。画派摄影让其发挥,让 后者剪辑堆叠,允许使用的各种 技巧和方法来控制屏幕;纯影派 摄影认为,应该发挥自己的真实图-—“纯影派”摄影大师保罗•卡普尼格罗的灵性之 作 性质,而不是现实主义的油画为基础模仿,反对人为地对照片做后期处理和修改,1 他们主张仅依靠相机,镜头及其他摄影器材,感光材料,使用获得的图像具有特殊美感,追求尽可能清晰的焦点,景深宽越好,因为大尺寸的电影,它的作品在摄影艺术中实现良好的“照片品质”,准确,直接,含蓄,自然要表达的主题、光、线、色调、颜色、质地、纹理等。 从艺术哲学的角度言之,纯影派直逼纯“真”而精粹完“美”,经由这一流派的衍化嬗变,摄影逐步成长为拥有本体语言特征的一门现代艺术媒介。其代表摄影家及其创作的历史意义,即为构成与定位其照片原作收藏品价值的学术凭据。就摄影作品收藏而言,纯影派摄影作品也是最具原作欣赏价值,且非原作而不能的摄影作品。因此纯影派摄影作品的收藏一直是国际影像收藏市场最炙手可热艺术类型之一。 一、对纯影派历史的回顾 (一)、 发轫于欧洲 纯影派最初出现在欧洲的法国和德国。最有代表性的两 位摄影家是法国的阿杰特(Atget )和德国的帕兹格(Albert Renger Patzch)。阿杰特(Atget )生于1856年,死于1927 年,是一位默默无闻的摄影家,一生中从来没有举办过一次 影展,也从来没有发表过一张照片。他从1898年开始,用 他那台简陋的直视相机,以单纯朴素的手法,把他所住城市图-二 阿杰特(Atget ) 巴黎街头的房屋建筑、市井商店、贩夫走卒„„以至于一草一木,全都拍摄下来,在30多年里积累起了一万多张底片,直到 30年代,才被一个美国摄影家所发现,传播出来以后,在全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阿杰特照片是微妙的感性直接记录他的画面也许是最早的纯粹的摄影艺术表达甚至连写实大师布勒松在自传里也说他受到过阿杰特(Atget )的影响。《ICP 摄影百课全书》中对这位摄影家的评价是:“他的作品具有明显视觉上的纯净性,排斥画家那种修饰,外表上看起来简单”。“他的作品是他周围事物外貌的简明的揭示,既没有添加象征性的主旨,也没有苦思冥想的设计„„”1。 “阿杰特的照片是将微妙的感性认识直接地记录下来。他的照片也许是纯粹1Man Ray著:《ICP 摄影百课全书》,中国摄影出版社1992年版 2 2摄影艺术最早的表达方式”。另一位初期纯影派的代表人物德国的帕兹格(Albert Renger Patzch)(1877-1966)于1928年出版了一本名叫《世界是美丽的》影集,其中包括了许多具有纯影特色的作品。诸如一朵盛开的仙人掌花,几棵小树,一双正在制作陶器的泥手等等,影纹清晰,层次丰富,为后来纯影作品进一步发展 和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二十世纪纯影派的作品里我们应该看到, 革命依然是形式上的,更多地在 于对摄影影像的崇拜。也许某种唯美特征可以吸引了不少观众, 但仅仅停留在唯美层面上的艺术毕竟还是低层次的。纯影派摄影虽然从影像本质上使摄影从传统的绘画模式中独立出来, 但作品内在的东西依然显得比较保守, 依然还能看到陈旧的绘画审美趣味的影响。摄影语言的应用也比较单纯, 毕竟清晰并不是摄影唯一可以做到的, 也不能成为某种衡量标准。 (二)、 兴盛于美国 清新直率的纯影风格传到美国。 善于吸收新鲜事物的美国人很快就 接受了这种表现方法。一些已在画 意方面卓有成就的摄影家如A •史 蒂格利茨、E •斯泰肯、P •斯特兰德 等人,纷纷改弦易辙,投入了纯影 风格的怀抱。在美国纯影运动初期 影响最大的人物是保罗•斯特兰德 图-三 “纯影派”摄影大师保罗•卡普尼格罗的灵性 之作 (Paul Strand)。他从1915年25岁时就开始拍摄了一批聚焦特别清晰的照片,并获得了美国摄影鼻祖之一的史蒂格利茨的赏识。史蒂格利茨不但在他主编的《摄影作品》刊物上大量发表斯特兰德的新作,而且还在他所开办的291画廊为斯特兰德举办个展。史蒂格利茨还亲自撰文说斯特兰德“无疑是美国唯一的重要摄影家,他真正地为摄影添加了某种原有的景色”3。甚至在斯特兰德于1976年去世以后,评论家们还认为他是美国现代摄影开创期中的一员主将,说斯特兰德的作品充满了丰富的黑白影调和能够激发美感的细节,几乎达到了炉2 3帕兹格(Albert Ranger Patch)著:《世界是美丽的》1928年版 史蒂格•利茨著:《摄影作品》,中国摄影出版社1994年版 3 火纯青的地步。但是,真正把纯影创作推向高潮并形成“气候”的,是生活在美国西海岸加利福尼亚一带的一批摄影家。 其中最明显的一个标志,就是出现在1932年 ~1935年间的“f/64群体”(f/64Group) 。之所以 把“Group ”一字翻译为“群体”而不译为“小组”, 是因为这些摄影家并没有真正组织起来。他们没 有负责人,不召开会议,也不交纳会费。相互之 图-四 爱德华•韦斯顿 间只是维持着一种十分松散的关系。尽管如此,这个小的群体却在推动美国摄影走向进一步的现代化方面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构成f/64群体的八九位摄影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爱德华•韦斯顿(Edward Weston ,1886~1958)和安塞尔•亚当斯(Ansel Adams,1902~1984)。他们都喜欢采用8×10英寸的大底片和直视大相机,头顶着黑布取景调焦,拍摄出来的照片影纹特别清晰,层次十分丰富,影调极为优美。他们把纯影风格推上了一个新的水平,把纯影派的美学观点发挥到了淋漓尽致的程度,形成了一个辉煌夺目的高峰。 二、 新时代中的新发展 现在的纯影实践者也不乏其人,不在了的侯登科就是一个。有着鲜明时代和地域特点的影象,是可以传世的。一个流派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不但要看它有没有技艺高超的大师和代表人物;还要看它是否后继有人,能不能不断地有所扩大,有所发展,有所提高,有所创新。那么,在30~40年代已经发展到高峰的纯影派,今天的情况又如何?第一个值得注意的是:它的队伍明显地扩大了。从欧美发展到了全球各地。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说,不论什么地区,只要有摄影的存在,就准能找到纯影派的踪迹。根据这一流派在近二三十年中的发展情况,可以概括出以下六个主要的特点: 相机小型化、题材多样化、作品彩色化、风 格民族化、手法个性化、形式抽象化。 (一)相机小型化 60~70年代以来,摄影器材的质量有了明显的 图-五 120中型相机 4 改进和提高。一张35毫米的 1寸底片都可以放大到24英寸而“面不改色”。纯影派摄影家从此不必再扛着8×10英寸笨重的大相机翻山越岭,但他们之中的大多数仍然认为135相机未免太小,纷纷采用120中型相机。采用小光圈这一手则仍然“积习未改”,胶卷偏爱感光慢、银粒细微的品种,以求保证得到高质量的底片。 (二)题材多样化 不像30~40年代那样偏重在自然景物的描绘上,而是扩展到城市、工业、建筑等等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摄影家的分工越来越细,越来越趋向于某一特定题材的专业化。出现了一辈子只拍山、只拍水、只拍树、只拍花„„的专业摄影家。 (三)作品彩色化 30~40年代纯影派大师们的作品,几乎 清一色全是黑白照片。黑白自有其高雅空 灵、超然脱俗的韵味,而且还经得住长期 的收藏和存放,因此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但是,黑白摄影毕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 对某些色彩特别丰富、特别微妙的题材(如 图-六 绿川洋一的彩色作品 春花、秋树、日落、日出等等)就显得无 能为力。再加上现代彩色感光材料的品种多样、质量高超、价格平稳。在这种条件下,就陆续出现了许多专拍彩色片的纯影大师,如美国的伊里奥特•波特尔(Eliot Porter)和日本的绿川洋一、 前田真三等 人,都在色彩的运用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四)风格民族化 纯影风格在世界各国遍地开花的结果就是 民族化的倾向越来越明显突出。 从总体来看,西方和东方两大文化体系的民图-七 前田真三具有民族风格的纯 影作品 族风格有着很大的差异。西方看重物质和外表形 式,东方则重视精神和内在的实质。尤其是日本纯影摄影中所反映出的佛教禅宗 5 那种物我交融、浑然一体的哲学观点,更是西方摄影中十分罕见的。 (五)手法个性化 纯影派的作品,从一开始就带有极为浓厚的个 性色彩。韦斯顿外出创作时, 事先并没有什么预定 的主题,只是一路上任意漫游。如果有什么东西使 他的内心受到了刺激,他就停下脚步拍摄照片。那 些使他激动的东西和景象,有时十分古怪,诸如老 朽的树根、沙丘上的花纹、剥落的漆皮、破烂的皮 图-八 爱德华•韦斯顿个性摄影 鞋„„等,全都反映出韦斯顿本人强烈的个性。 (六)形式抽象化 纯影派摄影发展到中期,已经显示出了它和抽象派之间的密切关系。纯影师韦斯顿公开承认他的许多作品都受到了抽象艺术(包括绘画、雕塑和音乐)的影响。他说:在自然界中,存在着一切抽象的(简化了的)形态。我带着相机直截了当地到达了布朗库西作品的发源地,而布朗库西却必须去创作一番, 才能完成。 这一时期抽象绘画的蓬勃发展对纯影派摄影师产生了更多的影响。他们在空间的分割、色块的组合、基调的运用、气氛的渲染等方面,进一步丰富和提高了纯影大师们的抽象作品,出现了厄恩斯特•哈斯(Ernst Haas)、阿伦•西斯金德(Aaron Siskind )、威廉•格尔纳特(William Garnett)和查理斯•斯坦因哈克(Charies Steinhacker )等一批风格各异的抽象摄影家。 三 、对未来的展望 目前,随着印刷术的发展,一大批纯影手法的摄影作品不但在广告摄影中大行其道,而且还堂而皇之地打进图片市场,走进了千家万户,鲜艳夺目的蔬菜和水果,气势宏伟的山林和瀑布,活泼可爱的少女儿童,栩栩如生的小猫小狗„„以强烈的感染力吸引着人们的视线。纯影派的出现是摄影史上的第一次革命,到目前为止,以建立摄影惭愧作为一个独立的艺术门类,并不同于其他艺术形式中最重要的革命。它标志着在开始拍摄出来的画从正式光环的真正回归到它的本质,标志着在摄影艺术的概念进一步觉醒的身体时,它已经彻底动摇了绘画摄影派的地位在世界影坛,和推动摄影艺术的和技术的发展。 比如,大理国际影会的重头展览之一——《西方纯影派名家真迹片羽》正在 6 山水间展区展出。提及大摄影家安塞尔·亚当斯以及他们创立的F64小组和他们所倡导推动的摄影纯影派,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纯影派作为真正将摄影推动成为独立艺术形式的关键流派,对于摄影史的意义无需赘言。极其细腻的影调、丰富的过渡、完美的灰阶。这些都是纯影派的每一位摄影师所追求的。也正因为如此,对于纯影派摄影作品而言必须观看到真正的原作才能领略其全部魅力。 7 参考文献 [1]帕兹格(Albert Ranger Patch)著:《世界是美丽的》,1928年版 [2]Man Ray著:《ICP 摄影百课全书》,中国摄影出版社,1992年版 [3]史蒂格·利茨著:《摄影作品》,中国摄影出版社,1994年版 [4]安塞尔·亚当斯著:《纯影萃像》,首都博物馆出版社,2004年版 [5]小帅著:《纯影派发展过程回顾》,蜂鸟网,2015年5月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8 20:49 , Processed in 0.073145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