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抽象摄影 抽象摄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一种摄影艺术流派。 该流派的摄影家否定造型艺术是以可审视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表现艺术家审美感受的这一基本特性,宣称要把摄影“从摄影里解放出来”。 初期,用无底放大法省略去“被摄体”的细部纹理和丰富影调,制作成仅表现其形状的“光图画”。 后来发展到或运用光线,或剪辑集锦,或中途曝光,或拍摄时震动照相机使被摄体形象在底片中的结象模糊,或多次曝光使之重影,直到改变画面的表面结构,改变被摄物体的原有形态和空间结构,力图使用所谓形式、影调(色彩)和素材的“绝对抽象的语言”,使被摄物体转变成某种不能辨认为何物的线条、斑点和形状的结合体,以表现该派艺术家奉为圭臬的所谓人类最真实、最有本质力量的潜意识世界。 在作品中,被摄物体只不过是被艺术家借来随心所欲地产生表现自身想象和个性“旋律”的音符。 抽象摄影的发轫者为泰尔博(1800-1877)。开始时,作品画面仍保持一定程度的可辨认性。至1917年摄影家科班(1882-?)用木片和透明玻璃碎片拍摄的《波尔多画报》就已完全不可辨认了。 1922年,匈牙利抽象画家莫荷利纳基(1895-?)在曼瑞(1890-?)等人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并从理论上予以确立。 随后,抽象画家康丁斯基、克勒等引进了显微摄影和X光摄影,从而大大扩大了抽象派摄影的表现范围,丰富了摄影艺术的语言,建立了自己的艺术体系,并风行于欧美等国。 代表人物 该流派的代表人物,除文中已提及的外,尚有史格特、芬宁格、安真兰特、佛莱泰、温隙斯特、格连巴晤、夏德和布留奎尔等。 九,堪的派摄影 堪的派摄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兴起的、反对绘画主义摄影的一大摄影流派。 这一流派的摄影家主张尊重摄影自身特性,强调真实、自然,主张拍摄时不摆布、不干涉对象,提倡抓取自然状态下被摄对象的瞬间情态。法国著名的“堪的”派摄影家卡蒂·布列松说过:“对我来说,摄影就是在一瞬间里及时地把某一事件的意义和能够确切地表达这一事件的精确组织形式纪录下来”。因而这一流派的艺术特色是客观、真实、自然、亲切、随便、不事雕琢、形象生动而富有生活气息。 “堪的”派中的摄影家,就其美学思想和创作倾向而言,情况是比较复杂的,虽然他们都崇尚人性世态的表现,且大部分都从事新闻摄影工作,但有的为自然主义者,有的为写实主义者。 该流派的催生作品是1893年摄影家阿尔弗雷德·斯迪格的《纽约第五街之冬》,而真正完成者则是德国的摄影家埃利克·沙乐门博士。他用小型相机在一次德法总理举行的夜间会议结束时拍摄的《罗马政治会议》,由于其生动、真实、朴实、自然,而成为该流派名垂摄影史的经典作品。 在摄影美学上,他们认为“以摄影的基本特点为基础的照片,是画家或蚀刻家所无法模仿的,它具有自己的不可分割的我,具有自己特殊的表现力,甚至是用其他媒介不可能表现出来的特性”。其次,对客观事物的表现,他们重视和强调独创性,说:“(摄影家要用)自己的眼光来看世界,不要通过别人的眼光来看世界,而这正是区分照片是平庸还是高明、有价值还是没有价值的标准”。 代表人物 该派著名的摄影家有美国的托马斯·道韦尔·麦阿沃依、英国的茜莉特·摩戴尔、法国的维克托·哈夫门,以及路易斯·达尔·沃尔夫、彼得·斯塔克彼尔·布鲁维奇等等。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6 19:17 , Processed in 0.070210 second(s), 3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