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相识在浙江的开化,我们相识是因为摄影而且是风光摄影,我们相识时他正在十分认真的教大家怎样吃他家乡诸暨的特产香榧子,我们相识时称不上一见如故却也一点也不陌生。 自此,以影会友,有来有往,应该整整十年了吧,问他具体时间,没有得到准确的回答。 我知道他曾经是国家公务员,后来下海成为上市公司的老板,再后来爱上了摄影... ... 我们见面的次数并不多,算算也就六七次吧。有一次顺访诸暨,他还用当地的烈酒“同山烧”,直接把我喝到失忆。 为写这前言,我专门问他,怎么会一次次的去非洲拍动物、又怎么想起来出版这本画册呢?他的回答非常简单:没什么,就是喜欢,喜欢那一片原始、壮丽的大自然。 我欣赏这种态度:不装,不嘚瑟,没弄出一大堆“伟大意义”来吓唬人、忽悠人——什么抱负、责任,什么环境与动物保护,什么什么什么的... ... 我想,这是发自内心的、对大自然朴素的爱,这是带着淡淡的“乡愁”寻找心灵的家园。 他要亲身去体验大自然,要追寻走进大自然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时的身心感受。他选择了摄影来记录这些体验和感受,选择了用精美的画册来分享与传播这些体验和感受。 从摄影的角度看,这些照片看上去或许没有那么的惊心动魄、靓丽夺目。但是,从这些照片上你可以清楚的看出,他的自我观照、自我认知、和对自我实现的追求。 特别是,我还深切的感受到了,蕴涵在这一切背后的气定神闲。 对,就是气定神闲。 这不由得让我想起平生最喜欢的苏东坡的那句话: “江水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 当年,我还专门给自己镌刻了一枚置于案头的闲章,“闲者便是主人”。 我认为,这“闲”,首先就是气定神闲的“闲”—— 这“闲”,是经历过千山万水的“闲”; 这“闲”,是绚烂至极归于平淡的“闲”。 然后,才是时间意义上的闲,也就是那个著名的法兰西文化怪才、罗兰巴特心中的美好人生:“要有一点钱,要有一点权,但要有大量的闲暇时间”的闲。 如此,这“闲”,是人生的大境界。
杨大洲 知名摄影家,作家,学者,文物鉴赏家 2017年10月8日北京西山 |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4 09:55 , Processed in 0.074659 second(s), 3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