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讯 | 影像记录情感 艺术思考人生

2018-3-21 09:30| 发布者:cphoto| 查看:2724| 评论:0|来自:中山市博物馆订阅号

摘要:源 ·——唐景锋作品展主办单位:中山市博物馆、中山市摄影家协会、Impressions Gallery, Bradford(布拉德福德印象画廊)协办单位:The Photographers’ Gallery, London(伦敦摄影师画廊), Ffotogallery, Wales( ...
源 ·——唐景锋作品展

主办单位:中山市博物馆、中山市摄影家协会、Impressions Gallery, Bradford(布拉德福德印象画廊)
协办单位:The Photographers’ Gallery, London(伦敦摄影师画廊),  Ffotogallery, Wales(威尔士摄影家画廊), Rvgby Art Gallery and Museum(纳比艺术馆),连州摄影节,荒野鹿鸣书店
承办单位:中山美术馆
支持媒体:中山日报、中山广播电视台、中山网、雅昌艺术网、文化中山、文艺中山
 
展览时间:2018年3月24日——4月22日;
开幕式时间: 2017年3月24日下午3:30举行;
展览地点:中山美术馆


并非前言的前言之《源·唐景锋作品展》
/刘春潮(中山美术馆馆长)
 
1个自梳女
88岁
7张照片
1对耳环
12条裤子
9只猫
1辈子
这是展览的一部分
也是全部
 

不凡的平凡歌
段煜婷 撰文
(连州摄影年展总监、创始人,连州摄影博物馆联合馆长、联合创始人)
 
出生于香港、曾移民英国的艺术家唐景锋,几乎听不懂普通话,一口流利的英文。这种生活背景,使人原本以为在他的作品中会看到时髦的西方话题和前卫的艺术方式——在一个拥抱国际化的时代艺术家最乐于展现自己生活和创作经验的国际化,没想到看到的却是徘徊于故国和家族记忆中的溯源和思考。
 
唐景锋的祖父母辈来自广州,解放前移居香港,在1997年香港回归之前,他们和所有的香港人一样往往被视为“海外华人”,因此“寻根”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唐景锋的一种文化本能,对于家族和身份的追寻是他近年来创作的主线。在那些早已发黄的家庭相册里,在那些与他血脉相联的亲人旧时代的老照片中,他看到几辈人在时代更迭中的沉浮,从民国到解放,从大陆到海外,这些承载着家族记忆的影像让他非常着迷,艺术家天然的敏锐,让他从中读到了宏大与卑微并存的既跌宕又平常的家国和个人命运。
 
在母亲的相册里,唐景锋发现有一个经常出现的身影,她总是出现在照片的边缘或角落,有时连脸都看不到,几乎没有一张能看清全身的照片,这个人就是为他们家服务了40多年,照顾唐家兄弟姐妹一一长大的老保姆——麦颜玉,他们称呼她“颜姐”。
 
唐景锋是唐家最小的孩子,他从出生第二天起就由颜姐来照顾,所以从他记事起,就知道她在他身边,照顾他长大。在唐景锋的世界里,颜姐的存在似乎从来就是自然的事情,似乎世界上就应该有这么一个角色。他从小就将颜姐视为这个世界上最爱的人之一,除了亲生奶奶和外婆之外的“第三个祖母”。如今他已经40岁了,已经88岁的颜姐也已经退休快十年了,身为3个女儿的爸爸,他还常常去看她。
 
大概是自己也做了父亲的缘故,唐景锋对家庭的认识不一样了,开始关注起自己的家庭和家族的历史,于是便和颜姐交流一些相关话题。在这一过程中,他突然意识到,颜姐除了是“从来就自然存在”的保姆之外,其实他从来都没想过“颜姐”她到底是谁?由此他便开始了寻找颜姐的故事,并最终将颜姐的经历写成平凡人的平凡歌而成为他的作品。
 
颜姐是广东中山乡下一户穷人家的长女,20岁时因为不想被迫盲婚,决定梳起头发,在观音菩萨面前许愿,成为自梳女,到香港做佣人,自己养活自己。
 
我们今天通常会认为“自梳女”是女性独立意识的觉醒。回顾过去,女性在中国社会的地位低微,女儿在家不受欢迎,年纪轻轻就给配婚去了,有时会强迫女儿出嫁。因此做自梳女不仅是跟自己的家庭对抗,更是对那个时代的风俗的反抗。这些独立且不堪忍受严苛封建礼法而矢志不嫁的女性,从宣布自梳开始就要断绝亲缘关系,死后不能与族人同葬,世俗压迫可见一斑。1949年后香港跟大陆的隔离以及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使得这种原本为了摆脱自梳女对原有家庭的依赖的陋习在颜姐这里却被得以意想不到的反转:
 
50年代,内地闹饥荒,但当时从香港带大米去内地不合法,不能过海关,颜姐就在香港的餐馆里去搜集锅巴,装在大布袋带回老家。如此连续运了10个月,救活了老家很多人。不仅如此,颜姐还一直用她的薪水支付她家小辈们的学费,给家乡亲人盖新房,还出钱给几个外甥做生意,其中最成功的一个已经成了资产上千万的企业家……
 
在唐景锋心目中,颜姐是勤劳、无私、独立的,他将颜姐的故事视为探究历代自梳女的起点,用自己的这个作品来为这些受传颂的英雌发声,使其不致被遗忘或是无视。
 
讲述一个人的故事,是摄影常见的题材,尤其在过去几十年间,纪实摄影和报道摄影甚至已经成为最擅长此道的媒介。但唐景锋在“颜姐”这个作品中并没有采用这样的常规方式,他大量采用家庭相册里地老照片,通过整理编辑,让这些原本边缘存在于老照片里的颜姐自身的形象引出一个意味深长的故事来。
 
比如虽然唐景锋只找到8张颜姐年轻时的照片(也只剩证件照了),对于一个88岁女人的一生而言,这实在是少得可怜,但他挖了105个洞,按照颜姐的年龄刻度,把照片嵌进去,这里既有颜姐的历史,也有颜姐的未来。105个洞对应的是105岁,可视为他对颜姐的祝福。
 
在唐家的很多老照片里都有颜姐,但她都在边缘或角落,留下的是切了一半的侧影,或是模模糊糊的背影。从来不是照片的主角,都是意外地不小心入镜。于是唐景锋去拍了很多颜姐现在的日用品,用颜姐的东西挡住老照片里原本的主角,从而把角落里的颜姐凸显出来。
 
唐景锋还去颜姐曾经工作过的几个地方,将颜姐在这些地方工作服务的年数从“年”替换成“秒”,得到明暗有着明显差异的街头景观照片,把与颜姐有关的空间和时光做了一个巧妙地联结并直观地展示出来。
 
此外在讲述颜姐用锅巴帮助内地家人度过饥荒的故事时,唐景锋的做法更是巧妙,他把锅巴沾上墨水,拓印在宣纸上,而在以往,这种拓印工艺的对象往往都是古代碑刻和摩崖,为的是把原本上面的文字和图像转印下来,这既是信息的转换,也是材料的转换。而唐景锋则是把不识字的颜姐对家人的关心,通过锅巴转印成属于颜姐的“语言”和“文字”,一个个墨团上写满了颜姐对家人的爱……
 
摄影发展到今天,图像生产的主体已经从过去的个别创作者发展至大众,图像生产的数量也到达了一个蔚为壮观甚至泛滥的态势,在这样的时代下,作为艺术家创作的艺术生产方式也在转变,许多摄影艺术家开始尝试不用相机而利用现成存在的图片来组建自己新的作品架构,利用大量存在于民间的家庭照片建立新的叙事,成为一种对个人和社会历史进行反思的较好方式。民间影像作为人类摄影历史中一个重要的类别,从人类学和文化史的角度,也一直是一些重要的摄影博物馆所极为重视的学术研究方向。
 
在利用老照片创作逐渐成为常态的今天,唐景锋的“颜姐”让我们看到老照片除了可为真实叙事和虚拟叙事“佐证”之外,还可成为词汇和字句,通过建立自己的语法逻辑,达到兼具语言和图像两者优势的奇妙表达。同时,这个不凡的平凡歌也从另外一个层面提醒我们对来自民间生活的民间影像的保存外应有进一步的梳理和利用。
 

唐景锋
1977年⽣于⾹港,唐景锋在利物浦⼤学接受医护训练,并于欧洲、美洲及亚洲游历⼯作。至1999年在印度南部清奈共同创⽴Prema Vasam收容伤健儿童。他在2003年始投身全职摄影师,同年凭其⾸辑拍摄印度伤健儿童的专题相⽚夺得 LuisValtuena International Humanitarian Photography Award。及后致⼒与不同的非政府组织合作,题材由杀害女婴到国际交际舞比赛。他于2006年取得伦敦传播学院纪实摄影硕⼠,并开始由其华裔及家族背景取得灵感,创作个⼈作品。「People’s Park」(2007-2009)探索共产时代建⽴,其后被⼈荒废的公共空间,获选为Photography.Book.Now 比赛、Hey, Hot Shot! 比赛及Jerwood Award 的优胜者。「倘若天堂会下⾬」(2009)探讨中国纸扎祭品传统,曾多次公开展出,并由Kehrer Verlag于2011年结集出版。近期作品「女皇,主席与我」(2009-2012)为视像故事书,以其家族历史探讨亚洲过去百年的离散史。计划以传统中式茶居展⽰,并于四⼤洲巡回展出,包括英国利物浦⼤学的维多利亚博物馆,丹⿆Galleri Image和旧⾦山中华⽂化基⾦会视觉艺术中⼼, 英国布拉德福德Impressions Gallery, 并将 2018 年在 Rugby Musuem 继续展出。唐景锋新近作品保留摄影的本质之余,并探索装置及雕塑,尝试超越不同媒体的界限。其作品于2014年⼆⽉在Identity艺术画廊展出。
「颜姐」结合了新创作的影像,旧照⽚和混合媒介来追溯在他家⾥⼯作近四⼗年的「妈姐」麦颜⽟。去年在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展出,更获得2017连州国际摄影年展刺点奖。
⽬前他的作品由纽约Jen Bekman Gallery及伦敦 The Photographers’ Gallery 代理。


颜姐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下级分类

图文热点

热门推荐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粤公网安备44049002001081号 )

GMT+8, 2025-7-21 08:07 , Processed in 0.025166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