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家.我的摄影大家

中国摄影史上的“南郎北张”

2018-5-15 10:55| 发布者:cpnoz| 查看:1630| 评论:0|来自:网络

摘要:中国摄影史上有两位摄影家举足轻重。这就是号称“南郎北张”的郎静山和张印全。郎静山(1892年—1995年),浙江兰溪人,中国最早的摄影记者。郎静山创立的集锦摄影,在世界摄坛上独树一帜。一生酷爱摄影,共有1000多 ...

中国摄影史上有两位摄影家举足轻重。这就是号称“南郎北张”的郎静山和张印全。

 

 

郎静山(1892年—1995年),浙江兰溪人,中国最早的摄影记者。郎静山创立的集锦摄影,在世界摄坛上独树一帜。一生酷爱摄影,共有1000多幅次作品在世界的沙龙摄影界展出。曾经获得美国纽约摄影学会颁赠的1980年世界十大摄影家称号。他是以中国绘画的原理,应用到摄影上第一个人。


 
郎静山1892年生于江苏淮安,浙江兰溪游埠镇里郎村人。他的父亲喜欢收藏书画、唱戏和照相,使他从小就受到了艺术的熏陶。1911年始入申报馆工作,12岁时,郎静山进上海南洋中学读书,在图画老师李靖兰处学会摄影原理、冲洗和晒印技艺,于是和摄影结下了不解之缘。1925年成为中国摄影学会创办人。1926年入时报工作16,后来,郎静山先后进入上海《申报》与《时报》,成为中国最早摄影记者。他虽以摄影记者为业,可是却以仿画摄影作品见长。他借鉴传统绘画艺术“六法”,潜心研习、加以发挥,摄制许多具有中国水墨画韵味的风光照片,自成一种超逸和俊秀的风格。这些作品,受到人们的好评。

 


1928年上海时报首任摄影记者,在上海发起“华社”。1927年郎静山胡伯翔等共同发起成立摄影团体--光社。1930年郎静山在上海松江女子中学开设摄影课,开创了我国摄影教育之先河。1934年,其的第一幅集锦摄影作品《春树奇峰》在英国摄影沙龙入选。从此,郎静山创立的集锦摄影,在世界摄坛中独树一帜。


    
郎静山的集锦摄影,仿国画、重意境、师古法,在形式上模仿传统国画,题材和主题意趣,多取自古画、古诗词,是中国绘画风格和摄影技法的统一,既具有个人的艺术风格,又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正如美国摄影学会会长甘乃第(Kennedy)所指出的年郎先生为中国人,并且又研究中国绘画,所以他是以中国绘画的原理,应用到摄影上的第一个人。

 

 


 
张印泉(1901 – 1971),中国著名的摄影艺术大家。1945年,张印泉发起成立北平摄影学会,任会长。解放后,参与了中国摄影学会(中国摄影家协会)的筹建,当选为第一、二届理事会主席。


 
张印泉自幼喜欢绘画, 19岁开始对摄影产生浓厚兴趣,1922年有了一台属于自己的照相机,由此开始摄影研究和创作活动。前期的张印泉追求摄影创作上的"纯美"和"诗意"。他认为摄影"陶冶人的性情"、"免除不良之嗜好",所以作品大多表现是山水风景、花鸟、鱼虫等。在"九一八"事变和抗敌救国的思想影响下,张印泉开始认识到:"一个时代的艺术,常受着社会潮流而变迁。有史以来,治乱兴衰的时代不同,所产生的艺术亦因之有别……目下中国所需要的新艺术,是披荆斩棘,是开创奋兴。我很希望拿这种主义来鼓舞自己,以从事摄影。"于是,他用照相机这"另一种画笔",描绘山川景物,反映社会人生,去发掘蕴藏在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的"真实、典型和美"。从此,拍摄了一些揭露当时社会黑暗贫困,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的优秀作品,如《力挽狂澜》、《码头工人》、《前进》、《贫农之家》、《流离》、《清晨筑坝》等作品,这在当时的摄影界是难能可贵的。
 


抗日战争时期,日伪侵占华北,张印泉闭门居家,主要埋首钻研摄影科学技术。这时他设计制造出多种相机镜头,据说,他所研制的镜头,达到当时国际水平。

 

 

新中国成立后,张印泉被聘请到新闻摄影局、新华社摄影部研究室任研究员。他把几十年的摄影实践经验带给新社会,长期刻苦钻研积淀的摄影能量得到很大发挥。无论在摄影理论、摄影艺术、摄影技术等方面都有所建树。在早年摄影书籍匮乏的情况下,他陆续整理出版了《摄影原理与实用》、《摄影应用光学》、《人造光摄影》等多部深入浅出的著作,有一百多万字,使许多摄影爱好者受益。他参加摄影部举办的青年大学生培训班,亲自授课,培养了大批记者、编辑,成为新华社总社和分社骨干。他利用美国空军的航拍器材改制成长焦距镜头,用于远距拍摄节庆日天安门城楼上中央领导同志的活动。经他建议,摄影部为下属记者配备小片幅型徕卡135相机和中片幅禄莱120双镜头反光相机,使大家轻装上阵,拍摄出又多又好的照片。这一时期他的作品,思想内容充实,题材和形式多样,如《严寒中的青年突击队》、《清晨筑坝》、《放牧》、《看焰火去》、《七星烟雨》等作品,反映了新的时代,新的人物风貌,歌颂了社会主义建设。

 

1956年,中国摄影学会(今摄影家协会)成立,张印泉先后当选为第一、二届副主席,全国文联委员,一至九届全国摄影展览评委,《中国摄影》杂志编委。他凭自己的摄影艺术功底,热心服务工作,受到大家的敬仰。

 

《力挽狂澜》是张印泉的代表佳作,它摄于1935年夏的湖北黄冈江面。原为《努力的舟人》,后改《力挽狂澜》。整个画面中,风在劲吹,船在摇晃,缆绳在飞舞,表现出强烈的生命感。其艺术意涵,不仅反映了作者思想与艺术观点的变化,而且更加突显出时代意义。同年,这幅作品投寄英国伦敦国际展览,入选于1936-1937年英国国际摄影年鉴。早在1931年,张印泉在北平中山公园"春明宫"举办了首次个展。 1963年,他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再次举办个展纪念从影四十周年,奠定了其在中国摄影艺术领域的地位,他的艺术成果得到了国内外摄影界的尊重。张印泉的一生都献给了中国的摄影事业,是中国摄影艺术界的摄影大师。
 
    

 可以说,郎静山更多的吸取了中国文化中的出世思想,不关心政治,只醉心于艺术。而张印泉则更多地继承了屈原、杜甫忧国忧民的儒家入世思想。关心人民疾苦的同时还潜心于艺术中,成就了进步的内容与优美的形式相结合的摄影艺术作品。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收藏 分享 邀请

下级分类

图文热点

热门推荐

手机版|小黑屋|摄影大家 ( 粤ICP备2021111574号 )

GMT+8, 2025-5-4 01:29 , Processed in 0.071709 second(s), 3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